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言观的视域,我们获得了认识语文教育的种种思想资源。这一研究方法是伴随着语文教育的独立而与之俱来的。从20世纪初到以“语文”命名语文教育的近50年里,达成语文教育就是祖国语言教育这一基本认识,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最大成果,也使得此后的语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是什么?”这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历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工具主义语言观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走向了单纯语言训练的误区.对话语言观认为,语言的本性就是对话,语言是对话的家园.在对话语言观的视域中,语文教育被看作是在语言中展开的对话活动,语文真正成为了心灵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3.
先秦语言哲学包含着丰厚的语文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解读先秦语文教育,阐释其文化意蕴和哲学精神,是语文教育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旦我们把语文教育纳入先秦诸子语言哲学论争的宏阔视域来观照和审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品位和文化性格就会凸现出来,这一研究对于开阔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其思想境界,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语文”到底指什么?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是指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语文”所指可以概括为“一体三维”:“一体”即语文本体为语言;“三维”即这个语言包含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5.
语言经验是个人从学习到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的体验和积累。语文教育过程是语言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仅是知识的记忆,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以较高的效率促进这一过程。然而现代语文教育在材料上脱离学生的语言经验和社会生活,教学不以学生为中心,脱离了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的本意。  相似文献   

6.
潘庆玉教授在其已经出版的著作《语文教育哲学导论》中,对语言哲学基本命题视角下的语文教育哲学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阐释.通过潘庆玉在其著作中论述的有关语文教育哲学的相关方面,从世界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命题、中国古代语言哲学的基本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和论述,希望从不同角度打开语文教育世界的大门,从而助力中学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徐红梅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0):125-125,136
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育,她任务巨大:要传承并发扬祖国文化,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由她来浇灌人民的爱国情感,更从她这里让人们获得思想启迪和陶冶情操……而光靠一本“语文书”来实现,这是不堪负重的。因此,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近几年来,各式各样嗣绕“阅读”开展的研究已是“百花开放”。在这“百花”中,我们不是来凑热闹、赶场子、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本意是“为了让下一代热爱并掌握祖国语文,即热爱并掌握母语,包括母语的知识系统——语言.和母语的实际运用——言语,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则是提高下一代的言语能力”.语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言语训练中把握语言规律.从而发展他们做人所必需的言语能力”。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智育也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核心和本质。这段话,是王松泉先生语文智育观的典型表述.它至少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研究语言转向的背景下,语言成为后现代教育理论新的切入点.教育研究引入语言之维,揭示了语言观、语言行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语言不只是思想、知识的载体,它与教育理论的建构与教育实践的运作一体两面.在教育场域中,语言除具有工具性外,还具有规范性、建构性、生成性、程序性等特点.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藉此探寻深化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文要注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试卷,语言积累的考核已成为考查的重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细细审视当前语文试卷中关于语言积累的试题,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