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当前对哈耶克法哲学的挑战来自三方面:一是调和休谟和康德两种不同认识论指责;二是对哈耶克保守主义的指责;三是对哈耶克功利主义的指责。这些指责误解的成分多于真实的成分。哈耶克现代自由主义法哲学的困境在于,忽视了道德情感在现代法治社会的纽带作用,把"厚"实的古典自由主义变"薄"了。其出路在于重新回到古典自由主义,在法律正义的主导下,营造出温情、友爱和互助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作为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由主义奠基人,洛克的经典政治思想是其有限政府理论。此理论以自然状态、天赋人权为历史假定,以社会契约、权利让渡为逻辑起点,以分权制衡、法治国家为政府架构,系统严密地论证了有限政府的正当性。洛克的有限政府理论对近现代西方国家政府的建构与运行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我国当前的政府建设亦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它启发我们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以民为本、重在法治的有限政府模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基于文化同质性预设的民族国家构建策略,使少数族裔、原住民等少数文化群体深陷同化与边缘化的困境之中。威尔·金里卡在反思现代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少数族裔为主体、以社会文化为认同、以差异公民身份为内容、以民族联邦为制度保障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思想。他试图克服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的理论局限,实现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当代转向。  相似文献   

4.
清教传统对美国政治思想尤其是自由主义的发展影响深远。无论从逻辑还是情感,清教传统都不会自动产生自由主义精神,其内含的信仰不自由甚至还带有反自由主义倾向,但在殖民地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在英国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北美清教的思想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后期对契约观念的认同、对民主法治的肯定、对个人主义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权利的约束等,这些变化与现代自由主义精神深度契合,为美国自由主义的形成、民主理想的确立和现代国家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洛克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完整的提出古典自然法的法律思想家,其自然法思想独到之处在于:以财产权为核心的自然权利学说,以人民权力为核心的社会契约论,法治与分权理论以及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理论;这些思想为近、现代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本权利与国家义务的对应关系体现宪法思维的自由主义传统,不同类型国家义务的产生与自由主义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早期自由主义者洛克尤其是霍布斯那里,国家的任务是保护自由、生命和财产,国家主要承担保护义务。古典自由主义坚持个人自由和选择的绝对性,主张最小国家,排斥对个人福利的关照,尤其注重国家的尊重义务。随着新自由主义对古典自由主义的适度修正,自由法治国向社会法治国转化,国家承担起照顾基本生存的责任,给付义务走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地位以及其局限进行再度审视,可以对我国法治建设得出一些新的启示。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典自由主义从来没有放弃"自利德性"的法哲学建构,如曼德维尔的"蜜蜂寓言"、洛克的劳动-财产权论、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都对上述任务抱持着审慎的自觉.然而,在马克思看来,古典自由主义染上"历史失语"的病症,其德性观失去了对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资本主义法权关系的认识与把握能力,更毋谈从资本解放中走向自由主义之后的自由德性重建.黑格尔的法哲学是马克思从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走向自由主义之后的自由的重要思想途径.  相似文献   

9.
宪政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在本原意义上,宪政被认为追求两种核心价值的法律正义:一是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自由,二是限制社会公共权力.作为一种捍卫个人自由的政治学说,宪政以宪法为基础,有限政府、分权制衡和法治是其基本的制度安排.自由主义宪政在制度安排上试图贯彻各种美好的理念,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如私有财产权与代议制民主的冲突,个人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冲突,民主与效率的冲突.宪政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自由与权威、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上由两难导致困境.并最终背离自由主义宪政的初衷,最大的原因在于传统自由主义赖以建立的功利主义伦理基础.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哲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哈耶克以"自发秩序观"为基石的宪政思想是对20世纪初整体主义抬头、国家干预主义滥觞的西方政治哲学之突变和制度实践的困境的深刻反思。其宪政理论实质是对以休谟为代表的苏格兰古典自由主义的回归和发展。正是在此基础上,哈耶克通过对规则与法律、民主与自由的理念之梳理和辨析,建构起一个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自由与秩序相融合的宪政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权利思想建立在纯粹实践理性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他的权利思想包括自由、平等、独立、财产权等内容,它们构成了个人基本权利的体系。法治是个人自由和国家权力的结合,人的权利只有在法治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社会契约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是源于纯粹实践理性的先天的国家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12.
自由问题恒古而又常新,是思想家反复探讨的重要的论题之一。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在自由哲学领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将自由界定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强制的不存在。他认为,自由只能是“法治下的自由”,自由与法律相互联结,自由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的实现。他探究了西方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逐步形成的各种制度,并提出了确保自由实现的一系列原则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发展已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农村秩序,使农村法治陷入困境。针对造成该困境的原因,我们可在法律信仰、法治秩序主体、行政司法体制、民主参与机制等多方面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略论法治信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是人类社会存续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既涉及平等关系领域也涉及从属关系领域。现代法治的建构并非依赖法律信仰而取决于法治信用的建立,但法治信用的建立不能建基于强制或欺骗之上,而应着眼于人类社会共识的形成,因此,法治与法治信用的建构都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当程序作为理念,是西方法律思想、法律传统的体现,蕴含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正义观念往往同自然法概念联系在一起。正当程序作为制度,通过程序实现自然法的正义理念,建立起通过程序的正义和通过程序的法治理论。正当程序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权利的保护之上,既具有相对于实体的程序价值又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中有关社会政治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尤其巨大。其主要内容包括法制思想、德治思想、尊先王、重后王等方面。从礼法关系和先王后王地位出发,探索荀子的政治哲学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相对完整的法治理论,其法治理论涵盖了法治的内涵、实施法治的根据与法治的具体实施手段等内容,成为西方法治理论的主要历史渊源。以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为背景,结合当前的和谐社会理论,阐释当代我国法治的理念及其构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沿着法治化方向改进高校学生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时代要求,结合相关法律的精神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理论,并依据这一理论指出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有一代表性的观点——人治是中国的特征,原因在于“中国的‘普遍物’并不成为至高无上的神圣法则”,不适用于中国传统社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是中国社会中至高无上的法则。今日中国社会应是德法协治的时代,或曰是贤人政治与法治并存的时代。贤人治理不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贤人治理仍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而且高度的法治社会需要贤人政治过渡。处理好两种治理模式,有助于中国社会平稳地向高度法治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