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教育是培养高师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师资缺乏等主客观原因,使国学教育没有很好地落实。应采取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开设国学教育课等措施,加强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认为国学教育包括经学教育、史学教育、子学教育和文学教育.国学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国学教育可以弥补西学教育的不足.把国学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一是要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开设国学课程,二是要建立国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以储备国学师资.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国学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国学教育有两次高潮.近十年来关于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国学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国学教育的途径以及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情感向度等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研究重复现象比较严重、研究内容缺乏深度、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强.国学教育研究应进一步深入认识国学教育的地位、明确国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课程地位、协调形式与精神、传统价值与现代精神的关系,还应提高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4.
国学教育的理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国学自身魅力、教育发展内部问题等多方面原因,国学教育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但是,国学教育作为教育界刚刚兴起的事物,人们对此易于出现较为迷惘的情感倾向和极端的行为举措。为此,我们应该详尽了解国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走向,理性地分析其利弊和发展中的问题,并以泰然、辩证和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今的国学教育,才能为今后国学教育提供一个较为科学、清醒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国学的复兴让众人开始重视国学教育,由此,许多幼儿园将国学教育的开展提上了日程。幼儿园推行国学教育虽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以及端正其价值观,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这就需要幼儿园能在正确认识国学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明确自身教学目的、科学地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平台,力求将国学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关于国学以及国学教育的宏观研究较多,但是,基于小学教师培养的高师院校国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远远不够.文章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从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这一视角来探讨其对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传承国学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育工作者尝试将国学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继而整合初中语文教育资源,完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国学教育的相关定义,对其融合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价值展开分析.同时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融入国学教育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法,旨在加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控制,提升国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少儿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的义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阵地,少儿图书馆在少儿国学教育中具有其它教育机构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国学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当前少年儿童迫切需要加强国学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图书馆应尽的责任,少儿图书馆应不断创新观念,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积极开展国学教育,承担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本文就当前少儿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少儿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认真地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道德水平.中国传统国学教育中"君子儒"的养成作为其核心诉求,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培养要求不谋而合.高等院校国学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引领学生正确阅读国学经典和提升学生古典文化的兴趣、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基于此,对高校国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展开了探究,以提升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初中英语课堂要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场所,学生在体验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出去.换言之,教师在英语课堂要对学生进行一次经历教育,有关国学的经历教育.国学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学生可以不断汲取的文化源泉.教师要将国学融入课堂的具体环节,使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国学,能用国学中的精神去学习英语,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1.
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霞 《教育学报》2012,8(1):13-18
面对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所产生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应重新确立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从价值功能上看,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损;从资源选择和设计上看,应在保持传统文化根气的同时与现代观念意识进行智慧对接与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泥古、复古、照搬经典;具体到教学方式和作用途径上,则应力求让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唤醒”与“激励”,而不是“灌输”与“规范”.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国学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传统思想教育和国学教育的价值应有冷静的思考,要认清大学生目前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个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学教育的历史文化功能和成败得失,探索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之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人文素质提升是重要的.挖掘国学传统与大学生思想相对应的积极因素,充实到现代教育中去,是大学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将国学教育纳入现行学校教育体制必须解决其如何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问题。从国学教育的目标、课程开发及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寻找其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即提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发国学课程,释放国学教育的发展空间以教师专业化为契机,融国学教育与教师发展之中三个方面的契合,对当前学校国学教育的开展有所启示,从而促进国学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实现稳定、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问题1:学国学会让孩子们丧失竞争力,不适应未来社会么?国学该不该学? 可以肯定地讲,国学该学.所谓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我们目前在学校掀起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国学教育,属于狭义的,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所要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一种事物,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国学也是一样的,有精髓,也有糟粕.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流芳千古。而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就国学教育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如何更有成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谈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其蕴含的思想和灵魂渗透到大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更肩负着要爱国学、传承国学的基本理念与精神价值的重要责任。努力学习经典国学,对当下小学生的礼仪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尤其在当代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要想让国学经典给我们的生活引入一股清流,就必须将宣扬其基本理念从"娃娃"抓起,因此笔者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分析,探索出对小学生礼仪教育有着深远意义的路径,从而更好地拓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知识层面,更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加强其礼仪教育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但由于大家对国学的认识存在偏颇,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中更好地进行国学教育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澄清一些认识,扎实有效地推动国学教育。一、国学教育在石家庄市各小学开设  相似文献   

18.
将国学教育融入师范生的培养体系之中,不断提升其国学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师范生成长成才的重中之重。为此,本研究提出从科学设计国学课程体系、合理构建体系化培养模式、逐步形成校地合作培养机制等方面努力,使师范生具备较高的国学素养,以培养出合格的准教师。  相似文献   

19.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和灵魂.国学经典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国家统一规划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课程中,国学教育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国学校本课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为例,对小学国学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目前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误区是历史虚无主义与神化泛化、功利化和教条主义与形式化;误区产生的原因是对国学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功能认识不清,在明确了国学教育的五大功能基础上提出了以“去功利化”和“道法自然”为核心的小学国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让国学走进基础教育,本文针对小学国学教育热潮,以及当下小学国学教育的一些疑问,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