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北五省区土地违法案件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土地法》的宣传力度不够;经济利益的驱动;土地管理部门职能松懈。有效降低西北五省区土地违法案件,应加大土地预警宣传和查处力度,加强民法保护意识,规范地方土地政策;明确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建立国家土地督察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的土地执法监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宏观区域中快速准确锁定违法用地位置,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巡查、核查、违法用地处理等日常工作,用RS、GIS、GPS技术建立辅助土地执法监察应用系统,以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全的制售假冒伪劣和不正当竞争案件作为重点,加大了对经济活动中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共立案查处各种违法经营案件300多种,并收缴查扣了一批非法经营物资,从而有效地净化了市场环境,树立了工商执法权威。2000年以来,该局查处各类违章违法案件数量和收缴罚没金额连年大幅  相似文献   

4.
政策背景:《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8月31日下发之后,由监察部牵头开展的全国性清理和查处土地违法的专项行动已正式拉开,着重解决当前土地管理和调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此次清查活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行地方政府一把手问责制。据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部门介绍,上半年的检查中,一些城市的违法用地宗数和面积分别占新增建设用地的60%左右和50%,有的高达90%以上。而这些案件的背后都与地方政府的默许或推动有关。这次的土地调控政策,实行一把手问责制,对当前和今后出现的问题,直接追究有关地方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把土地定位为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土地市场的秩序,提高了集约用地水平,保证了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士地的“龙头”是把住了,但土地批后监督管理方面国家还相对薄弱,这就导致土地市场违法现象仍然存在。从观念、制度上查找原因,分析了当前政府职能在批后监管环节的滞后,在手段上还不能管理到位;国家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土地执法相对薄弱等。并从树立土地管理发展观、建立批后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对违法用地处置力度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力求政府在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方面做到连续有效性,并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士地市场秩序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违法行为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农民和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薄;经济利益驱使;土地财政诱使地方政府违法;执法力量薄弱等。主要对策是:加强土地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的耕地保护意识;改革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和监管网络;规范县级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职责,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考试法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小挥 《教育科学》2004,20(2):49-52
面对我国考试法体系“缺”、“乱”等的现状,考试违法现象严重,考试效率低,考试资源大量浪费等情况,为了更好地实施依法治考,构建考试管理与考试实施相分离的新型考试管理模式,在目前各种考试立法和执法条件已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建立由考试基本法、各考试实体法及其具体实施办法构成的考试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的购置,交通管理执法逐渐暴露出交管部门在执法程序和执法观念的一些问题,由此而引起的纠纷和诉讼也层出不穷。行政告知是行政主体的法定职责,是行政相对人的法定权利。实践中,交通违法信息披露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网络、电话查询等,但是交通违法信息的披露中仍存在大量问题。面对日益凸现的社会问题,笔者从交通违法信息披露的角度出发,对违法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食品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违法行为,找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的重点和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1~2002年度立案查处的28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品经销业违法行为占83.14%,非法宣传保健功能、经营过期食品、掺假食品、无证经营仍是当前监督执法的重点,案例中关于违法所得的认定仍有一定漏洞;结论:应加大食品卫生的监督执法力度,对食品卫生行政处罚中有无违法所得应有相关材料证明.  相似文献   

10.
材料一:2004年6月25日,国土资源部通报了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情况;今年上半年, 全国发生土地违法案件42297件,已立案32575 件,涉及土地面积21689.5公顷,其中耕地13341.7公顷。  相似文献   

11.
报复性执法是指拥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因为非法利益得不到满足或受到"损害",滥用职权,报复性地适用法律,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报复性执法是选择性执法的一种。其原因主要是法律赋予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主体的监督较少,另外还有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发现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用检查代替搜查的情形较为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法律制度不健全、侦查人员程序观念不强、非法证据救济制度缺失等,因此应转变执法观念,建立无证搜查事后审查制度、健全非法证据救济制度,方可革除这一弊病。  相似文献   

13.
法律事后惩戒不能弥补受害人所有损失。法律具有降低违法违规案件发生率、增强人们的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功能。发挥法律的预防功能,要增加立法、司法、执法过程中的人性化举措,提高广大民众法律教育的层次和水平,提高广大民众法律积极性与法律调整效率。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处罚法》第42条中“等”字究竟为“等内等”还是“等外等”,学界和实践中都有着相异的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答复和第6号指导性案例,两者都明确“等”字为不完全列举,即行政处罚听证的范围不限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三种,“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也应纳入听证程序。然而,对于答复和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其是否只辐射于司法系统内部,对行政执法实践是否也有参考意义,可否作为其执法的依据?实践中很多规章的理解与指导性案例精神相违背,从规范行政意义言之,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法律依据也急需明确。  相似文献   

15.
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但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环境行政执法的障碍主要有:地方政府不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而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环境执法机关的权力有限,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小,以及公众环保意识欠缺。本文拟在分析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基础上,提出突破环境执法障碍的对策,以期对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实施寻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行政执法协商作为一种柔性的执法方式,有效地弥补了强制性执法的不足,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存在着协商交易、假意协商、违法协商等滥用的风险。目前,行政执法协商这一新型执法方式还处在一个摸索前进的阶段。因而,只有进一步从执法裁量权、协商执法程序、执法人员素质、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才能使执法协商真正发挥出营造和谐执法秩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行政执法作为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一个部分,是法治实现的最主要途径。然而,我国行政执法还不够完善,需要重构行政执法理念:革除管理本位的思想,树立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实现执法的公平;加快执法程序性建设步伐,实现执法的公正;完善执法配套制度建设,提高执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民事执行是运用国家的强制力与公权力保全或实现民事权利的制度或者程序,它是判决的保证,而民事执行的救济则是为保障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权利,从而进行违法或者不当执法的行为矫正。当前我国的民事执行仍存在不少疏漏,同样救济制度也因民事执行的衍生问题、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尽如人意。文章结合当前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解决城市管理过程中的现场执法困难,规范执法流程,有必要建立基于无线联网的移动执法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个人数字助理PDA,实现城市管理人员现场执法、取证、现场处罚、法规查询、任务分派与回复以及人员定位等问题,实现现场录入、现场打印、共享资源的实时查询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个人数字助理PDA的移动执法系统能提高城管执法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芷江档案局遭遇的一起行政诉讼案表明 ,当前一些档案违法案件之所以呈上升趋势 ,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不高及档案制作方面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引起的 ,而要真正做到依法治档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要引起重视外 ,还要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