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三国时期,蜀首次伐魏中,最不能忽视的一个人物,就是魏延,提起魏延,就不能不提,那条足以让魏延扬名千古,甚至可以说让三国历史重写的子午谷。《资治通鉴》记载:"子午:褒中县,属汉中郡,为王莽所通"。是关中通汉中的一条谷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魏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与关云长风范颇似。与马谡恰恰相反的,魏延是刘备颇为赏识,并破格提拔,并在实践使用中得到肯定的杰出将领,其不仅是一员能上阵厮杀的猛将,更为重要的是一位很有实战谋略的帅才。当年,魏延只是一名部曲,(部曲:即从属  相似文献   

2.
红二十五军征战鄂西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杰 《湖北档案》2006,(10):21-22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由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戴季英为参谋长,郑位三为政治部主任,全军2980多人由河南罗山的何家冲出发西进长征,于12月9日进至雒南(今洛南)的庾家河.  相似文献   

3.
董延寿 《兰台世界》2016,(11):130-132
"洛""雒"两字看似简单,实际涉及较深的历史问题、学术问题。"洛""雒"有相同的地方,亦有不同的地方,有时候可以通用,有时候不可以通用。对"洛""雒"的解读有助于丰富洛阳城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女记者,我曾采访过许多普普通通的女性,而我的收获,却不仅仅是见诸报端的文字。初秋的一天,我去采访礼泉县一位普通的农妇——雒秀霞。晚上,我们睡在一铺炕上,海阔天空地聊起来,就象久违的朋友。雒秀霞说:“我真羡慕你们,有文化,象男人一样在社会上干事。可我不行,我的父母认定女孩子不会有出息。小学毕业,尽管我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初中,可家里执意不让我继续读书。后来,我有了三个女儿,我下决心让她们读书……”雒秀霞没有实  相似文献   

5.
康熙三十八年,时年52岁的孔尚任三易其稿、穷尽毕生经历终于写成了《桃花扇》,轰动了整个北京城,但是次年孔尚任却被无故罢官。本文将会对孔尚任和他的《桃花扇》作详细探讨,试图找出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孔明领兵在祁山与司马懿对阵。一日,孔明探得魏兵半路而歇,便召集众将,分拨人马,一一授计,分别去攻打魏营。王平、张翼受计领兵而去之后: 孔明又唤姜维、廖化吩咐曰:“与汝二人一个锦囊。引三千精兵,偃旗息鼓,伏于前山之上。如见魏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本刊曾收到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多封读者调查问卷和一百多位自费订阅本刊的读者的来信,编辑部决定给每一位热心读者寄去一张带有编辑部全体同志签名的贺年卡! 编辑部的十三位同志流水作业,连续作战,终于使一千多张贺年卡带着十三颗滚烫的心,凝聚着十三份真挚的情意飞向全国各地。 我们只想以此来表达对多年来一贯支持我们工作的读者们的真诚谢意,却没想到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贺年卡、感谢信纷至沓来,有几位读者给编辑部的每一位同志分别寄来一张贺年卡,还有很多读者听到这一消息后,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能否给我也寄一张贺卡?这样一份新年礼物实在太珍贵了。’  相似文献   

8.
清代雒马井农业经济发展先天不足,而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获得了契机。清代雒马井农业经济达到了一定水平,基本能满足当地百姓的农产品需求。然而,清代雒马井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日照,6月,国民党五十七军一一二师中共地下工委派党员赵志刚、李欣、王国栋等人以“国民党五十七军日照抗日宣传队”的名义,到下元村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并成立中共下元特别支部,赵志刚任书记,李欣、王国栋任委员。不久,又公开成立了日照县抗日民主自卫联合会(简称区联会),赵志刚任主任,下设涛雒、巨峰、碑廓、高兴等7个分会,春,区联会组建“血花剧团”,这是日照最早的抗日文艺团体,剧团有30余人,主要演员有郑怡、秦寄萍、郑欣、秦亢青等。剧团的旗标为三角形白底红字,饰以几朵血花为图案,象征用生命和鲜血夺取抗日战…  相似文献   

10.
运河的复兴     
3年后,北京通州区将把张冢湾建设成为一个复古的居住旅游区。谁能想像在距离北京城也就40公里的地方,有一大片江南的水乡  相似文献   

11.
1940年5月20日,开封出版的《河南民报》刊登了一则特大新闻:5月17日晚7时许,日军“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在河南省开封特务机关长总部驻处山陕甘会馆被吴凤翔(又名吴秉一)刺杀. 吴凤翔是河南郏县人,中共党员.1939年6月,他因向延安输送进步青年被捕,关押在郏县监狱.1940年3月初,中共郏县工委委员王永泉,几次到郏县监狱,买通看守,将枪支解成零件带进牢房,并送进去了铁锉等工具,吴凤翔将零件重新安装成枪支,于3月10日带领狱友冲出监狱.此后,他便在郏(县)襄(城)交界的小磨山中,组织游击队抗日.国民党县政府曾发布悬赏捉拿他的通缉令,同时将他的妻子、哥哥抓进了郏县监狱.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七月,国家档案局教育培训中心在西宁举办全国档案局长馆长培训班暨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讨会,我有幸参加了学习。七月底,青海有两热,一热是阳光特别的白亮,如火在身。不过这热倒是有消除的时候,一到傍晚,凉风从山谷生起,吹进城来,使人顿感凉快。另一热是从青海西宁乘火车沿新开通的青藏铁路进藏热。眼下,行天路,进藏旅游成了中国人的一个最热门的旅游话题。自从七月一日青藏铁路客运通车以来,西宁就成为了游客进藏的首选。这个热,热在人多,车票少。据说500元一张的硬卧车票被黄牛党热炒到一千多元。铁路部门为了满足个人购票的…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总署机关及部分直属单位进行了人事调整:范卫平任出版物发行管理司司长;李宝中任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市场监管局局长;孙明任办公厅副主任(正局级,对外称计划财务司司长);张福海任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王晓峰兼任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启会任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林江任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副司长。郝振省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辛广伟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宋英亮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魏玉山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人事变动信息@林晓芳  相似文献   

14.
漫谈孔明     
孙见喜 《今传媒》2006,(8):53-54
《谈情》、《说爱》是孔明先生的两部散文随笔集,他因此而名行于世。有人说孔明是谈情说爱的高手,证据之一是他的谈情说爱文章满天飞。十年前,翻阅青年类报刊杂志,常有孔明的文章赫然其上,主题多与“情”和“爱”有关。他是散文作家,语言老辣风趣,观点尖锐前卫,老少都说好读。他的《谈情》、《说爱》能相继问世并畅销,借助的就是这种优势。其后,他的写作转向,但仍有情爱文章时露峥嵘。去年,他的一篇《爱情进行词》被网上广为转帖,由此可见孔明谈情说爱的余温尚存。实际上,正如孔明自己说的,山水有情人更有情,在他的笔下,爱是小爱也是大爱,情…  相似文献   

15.
7年前,《纽约时报》曾刊载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指出,一千年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正是黄河边上的开封。作者将宋之开封与今之纽约相提并论,为的是作盛世危言,提请美国人朝乾夕惕,切莫丢了老大地位。而抚今追昔,反观千年以降的开封,令人着实有不胜唏嘘之感。诚如一位网友所言:"以前我们从鼎盛的宋朝到河南省省会,再到现在没落的小开封,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一则"豪赌造城"的报道再度引发了国人对这座古城的强烈关注,将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报道,开封市老城区将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  相似文献   

16.
兰台小灵通     
<正>省档案局党组研究决定:杨庆树任管理保护处处长(试用期一年);袁杨任机关党委人事处副处长(试用期一年);张凤刚任接收整理处副处长(试用期一年);张玲任管理保护处副处长(试用期一年);吴志虹任业务指导一处调研员,免去管理保护处处长职务;顾建豪任电子档案管理处副调研员职务;唐业坤免去备份管理处副调研员职务,退休。  相似文献   

17.
"女子十二乐坊"拷问民乐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十二乐坊”这个名字,在国内或许还不为人们所熟知,但在日本,却几乎家喻户晓。当“乐坊”一个月前正式宣布将于2004年11月的19日、20日在杭州开演奏会的时候,有超过一千张的门票被来自日本、美国的旅行社或个人当场订购。在演奏会开始前的一天,这个数字突破了2000张。日本旅游、JTB、近几、全日空等知名旅行社的负责人说,“女子十二乐坊”为他们带来了充足的“中国游”客源,许多客人就是冲着演奏会来的!与门票在海外的热销不同的是:尽管主办方称剩余的近二千张票已基本销完,但他们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一些大的集团或机构买走了其中的大…  相似文献   

18.
兰台小灵通     
<正>干部任免省档案局党组研究决定:杨庆树任管理保护处处长;苏晓霞任办公室主任(试用期一年);梁雪花任征集整理处处长(试用期一年);张凤刚任电子档案管理处副处长;袁杨任机关党委人事处副处长;张玲任管理保护处副处长;艾丽任征集整理处副处长(试用期一年);蒋一虹任备份管理处调研员,免去征集整理处处长职务;贾云免去接收整理处副调研员职务,退休;  相似文献   

19.
由我国著名史学家周谷城等任顾问,著名史学家丁守和等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百余名长期从事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精心编撰的洋洋一千余万字的《中国历代奏议大典》近日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发行。奏议,又称奏折,是大臣给皇帝的上书。本书系统发掘整理了散见各类史学文献、古籍中的历代  相似文献   

20.
孔子之后有孔明甲乙两人,胸无点墨,却常常不懂装懂,卖弄“文才”。一天,两人一同参加宴会,在议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又高谈阔论起来。甲煞有介事地说:“孔子是大圣人,当然也是大善人。善有善报嘛,所以子孙中出了个多谋善断的孔明……”乙不甘落后,没等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