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自读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给生字注音 ,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 ,并加以积累。2 .整体感知 ,领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品味文中富丽典雅的语言 ,丰富词汇 ,积淀语感。〔说明〕 散文的阅读重在“感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说出自己的内心阅读感受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自读程序】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勾画生字、生词 ,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2 .学生朗读课文 ,理清思路。围绕“为什么提醒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进行梳理 ,并圈点批注自己深有感受的句子。3.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交流…  相似文献   

2.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掌握“使”字的一词多义,以及课文注释中出现的其他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的意思。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3.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自读重难点1.理解“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三个成语的意思,并能造句运用。2.学习晏子“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这句话的三段式推理。自学程序1.阅读注释①,了解《晏子春秋》一书的基本内容。2.结合注释小声朗读课文。①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和义。傧者( ) 更道( ) 闾( )袂( ) 踵( )缚( ) 赐( )②…  相似文献   

3.
【单元教学设想】穿越时空,走进春秋战国,触摸历史,我们便能一睹社会风云剧变,聆听诸子百家争鸣,看墨子热心救世,赏庄子机敏诙谐,明孟子治国理想……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先秦诸子散文。学习这些课文,要注重:1.加强诵读,把握文章思想观点,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2.加强探究,了解文章的论述方式,体会诸子散文的语言风格;3.加强积累,梳理集纳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单篇教学方案】《公输》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赏读美点,读写结合。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课文,简介墨子及本文背景。2.疏通课文,学生相互质疑解答,分类积累文言词…  相似文献   

4.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掌握诗词的有关知识,理解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经历同作品的关系。 2.把握作品内容和风格,体会作品的情味。 3.培养诵读习惯及阅读能力。 自读要点 1.借助于课文注释,较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理解诗人抒情、叙事、寓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诗情意味。 2.抓住诗体特点与作品风格,比较诗、词形式的不同;体会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其作品的不同。【自读程序】  1.明确《诗词五首》的诗体和类型;借助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朗读课文并思考体味诗词。抓住重点句子,对照文中的注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自读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并加以积累。2.整体感知,领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品味文中富丽典雅的语言,丰富词汇,积淀语感。〔说明〕散文的阅读重在“感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说出自己的内心阅读感受,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自读程序】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生字、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2.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围绕“为什么提醒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进行梳理,并圈点批注自己深有感受的句子。3.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交流阅读感受,师生共…  相似文献   

6.
【自读导言】唐代诗人张继一次科举考试落榜 ,乘船离开京城来到苏州西郊时已是夜晚。诗人满怀忧伤难以入睡 ,面对残月、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 ,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枫桥夜泊》。 12 0 0年后 ,作者张晓风通过丰富的想像来揣摩张继一夜的内心波澜 ,写成此文。在作者看来 ,一时的人生得意并不是真的幸福和快乐 ,而艺术的永恒 ,才是“不朽”的 ,值得人们为之追求。【自读要求】1.根据书上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有关字词问题。2 .认真读课文 ,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小说的主题。3.反复诵读、品析句子 ,体会主人公的失意心境 ,…  相似文献   

7.
【考试目标】 ①能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②理解常见实词在句中的含义,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③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识别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④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及句子成分的省略、倒装;能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之、道、卒、施的用法。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孟子寄寓其中的思想。【教学方法】迁移法、讨论法、导放法(导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自读《弈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和互学,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了解写景句的特点,感知“凡景语,皆情语”的作用.3.结合背景资料,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安闲从容”的人生境界.【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尝试疏通文意.2.阅读所发背景资料,了解苏轼在黄州期间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  相似文献   

11.
【自读导言】1.进一步了解人物传记(史传文学)的特点与写法。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辨清文章的主题思想。3.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4.学习本文记事写人、布局谋篇的方法。5.掌握文章中“就”“过”“独”“下”“辞”“无”“存”等文言实词,“之”“以”“者”“所”“安”“何”“故”“且”“莫”等文言虚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解说: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前面已经学习了三篇司马迁的文章,因此,本课不必再对作者及《史记》进行介绍,也不宜搞文本串讲,但课文的基…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设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赠黎安二生序》选自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意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力求在学生走近文言文、激发文言文兴趣方面作出尝试。【教学目标】1.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  相似文献   

13.
<正>【课前准备】1.阅读教师印发的材料或自己查阅相关书籍,了解荀子的有关情况,尤其是荀子的主张。2.在已经初步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尽量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课文,弄懂文章的观点。【教学目标】1.继续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理解并翻译句子;4.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概括景物特点;5.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品析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新题演练】一、《岳阳楼记》阅读【甲】若夫淫雨霏霏……其喜洋洋者矣。(选文略,见课文《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选文略,见课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品味语言,积累文言词汇与成语。2.理解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教学方法】诵读法、涵泳法、讨论法。【教学思路】一、从苏轼的评论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特点及内容1.听录音时轻声跟读,标注字音。2.听后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本以情见长的特点。3.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李密通过这则奏章想达到“孝顺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三、研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品味与熟读成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教材选自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教学重点】读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消失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过秦论》是一篇内容非常丰富 ,语言极有特色的史论 ,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 ,是理解秦之过及借鉴意义 ,明确对比论证方法和掌握重要文言词句。本设计突破传统的“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教学程式 ,抓住中心 ,精选语段、词句 ,设计若干讨论题 ,激发兴趣 ,训练思维 ,教学生学会自读文言文。【设计提要】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三步设疑讨论 :1.由标题引入第5段 ,讨论对比方法及结论的产生 ;2.从秦攻守之势的不同 ,讨论秦兴亡史的演变 ,理清文章思路 ;3.讨论“仁义不施”的表现及作者的写作旨意…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解说:教学目的的确定最重要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单元要求,二是本课编者提示。这两者新编课本均有,万不可忽视。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 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  相似文献   

19.
《“挑战者”号追思》导教【自读要求】1 理解并学习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学习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自读时间】一课时【自读过程】一、读课文 ,做词句积累 :故障 开拓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启迪 “高处不胜寒”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二、再读课文 ,做信息整理 ,可做成卡片。三、归纳课文的要点 ,看看作者怎样层层深入的谈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的 ,并写成文字 ,作口头交流。四、讨论 :谈探索精神五、作业 :“谈探索精神” ,写成五百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 :什么是“探索精神” ,人类为什么要发扬“探索精神” ,怎样体现“…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学会几个典型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掌握课文中几个“之”字的用法。2.锻炼搜集资料和口语交际能力。3.树立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的思想。培养全面认识客观事物的世界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树立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的认识观。难点是掌握课文中几个文言实词的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学生七嘴八舌介绍作者。2.指定学生介绍作者。3.教师总结补充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二、激发趣味引入讲述《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另外两则。三、请两三名学生讲述课文的故事,其他学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