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一个成功者的背后 ,往往有许多人相扶相助。海伦·凯勒这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对我们中国的读者来说也早已不陌生了。这个从小就失去视力、听力 ,不久又变哑的孩子 ,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 ?读了她的《我的老师》一文 ,我们不由得对这位给她的黑暗世界带来一线光明 ,给她的无声世界奏响一缕清音的老师产生深深的敬意。文章记叙了莎利文老师与“我”之间的几件事。这些事看似信手拈来 ,但叙事中贯穿着一条清晰的线索 ,就是在莎利文老师爱心的指引下 ,海伦由认识有形世界 ,到感受无形世界 ,最后到领悟内心世界。这其中的些许进步对一个盲聋哑…  相似文献   

2.
刚进初一,学习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我就深深地被海伦的故事所吸引。今年暑假,我终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海伦·凯勒》这本人物传记。读罢,更是为这个传奇人物所震撼。书中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的一生。海伦出生后十九个月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  相似文献   

3.
失明、失聪、失音的女孩子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成长为世界著名的作家,是许多语文老师感兴趣的话题。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描述莎利文老师时写道:“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拼了‘w-a-t-e-r’(水)这个词。……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  相似文献   

4.
语文——应当唤起生命的活力 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通过老师的手语,就能“听到老师的话;她把手放在春天的枝干上,就能感觉到枝头花蕾绽放的颤抖和小鸟歌唱的律动。在海伦的心里,这个世界不是无边的黑暗,而是一片灿烂的阳光。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是她的老师莎利文。莎利文重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把教学放在人的生命活动的高度,从而使教育活动的双方不仅只是在文化知识层面,而且是在  相似文献   

5.
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以一个盲聋哑儿童在成长中的心理感受为线索,通过莎利文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育,体现了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的美好心灵。文章既是一首讴歌师爱的颂歌,又是一曲礼赞人性美的乐章,蕴含了颇具个性化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海伦生于美国,1岁时,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7.
尚海涛 《教育文汇》2005,(12):28-28
安妮牵着海伦·凯勒的手在寒冷的冬天接触冰冷的水。当海伦·凯勒幼小的心灵被触动时,安妮在海伦的手心用指尖轻轻划着“W、A、T、E、R……”,同时拉着海伦的另一只手触摸安妮的颈部声带处,口中不断发出“water”(水)的读音,从而让海伦·凯勒感受到了发音的奇妙。  相似文献   

8.
一、课文悟读“一曲人性不灭的颂歌”。此文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完成了一个普通蒙童的开化过程,而是一个特教人员运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取得了特殊教育成就的一个典型范例。安妮·莎利文原是一个盲人,后经治疗复明。她饱尝了黑暗煎熬的痛苦,后来又亲身体验到重见光明的喜悦,所以对于海伦·凯勒来说,“知我者,莫若我师也。”海伦是一个出生后19个月就被病魔夺去视力、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人,自然是一个没法与常人相比的人,她独自生活在一个充满黑暗的孤岛,独自品尝着孤独、寂寞、焦虑与无奈。对于一般人来说…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一课,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两遍阅读,第一遍是常规阅读——大致熟悉课文的内容,感受文中强烈的师生感情,理解海伦·凯勒发愤图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安妮·莎利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二遍则指导学生做活动——从文中采集一些可供作文的精美文题。第二遍读的具体操作可分两步。第一步,自由寻找,发现文题。告诉学生方法:可直接搬用文中的短句,也可截取句子中的词或短语。第二步,重新组合,分门别类。把找到的这些文题按某个标准分成一个个的类型。以“我”命题的:《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相似文献   

10.
在无尽的爱的滋养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而有理想的人格。人类1000年风云人物100位之一的海伦·凯勒,是一位从小就失去视力、听力的人,后来竟然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被马克·吐温赞誉为可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的了不起的人物,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确是事实,这正是一位名叫安里·沙莉文老师创造的奇迹。在这奇迹创造者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学会了识字(通过别人的手指在她的掌心里拼写)、阅读(通过触摸凸起的字母)和写字(通过模仿别人写字时手的动作),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在海伦·凯勒的心目中,沙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教过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1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阐述人生哲理的优秀散文。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她出生19个月时就因重病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对她来说,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世界已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但海伦·凯勒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奋斗,生命的光彩依然夺目,她最终成为全世界残疾人成功奋斗的典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细细读过了好几遍,每次阅读都被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所感动,被她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这句话更震撼着我,时时鞭策着我。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想…  相似文献   

12.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定位]《再塑生命》是举世敬仰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的一篇文章。这位传奇人物虽然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她那种不畏困难勇于同自身弱点拼搏的精神,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拓展侧重在感受和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上。实践以课堂讨论为主。[切入]采用多媒体展示《千手观音》。它是今年春节晚会中,令亿万观众为之震撼不已的舞蹈。它通过灯…  相似文献   

13.
我的女老师     
谁人没有师长?谁人又没有沐浴过师恩?不论是我们成长的一丁点进步,还是取得的斐然成就,都离不开老师的扶持、呵护。人生之中最难忘的便是老师。正因为如此,作家魏巍才拂去尘封的岁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温柔而美丽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才满怀感激地回忆了教她认识具体事物、认识“爱”的恩师莎利文老师;作家鲁迅也饱蘸深情,回忆了那位毫无民族偏见、给自己鼓励的藤野先生……让我们对这些可敬的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这期的“同题阅读屋”,我们将带你去再认识几位平凡而普通的老师,感受他们博大而无私的爱心。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教育部颁布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出现17次之多,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主要方面,可以说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吹出的又一阵清新之风。体验教学是现代育人哲学的深刻思考,也是当代世界母语教育新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针对文学教学,“体验”是打开通向文学教学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只有让学生自己体验,他的感受才能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回忆自己小时的学习生活时,就提到一开始老师怎么教她都没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女教师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婷婷日前被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录取为博士生。最后,她选择波士顿大学的特殊教育系主任担任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周婷婷开始攀登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峰。美国人海伦·凯勒,是一位又聋又盲的残疾女性。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后叶,她为人们演绎了一场蔑视苦难、战胜苦难从而创造璀璨人生的感人故事。同样是残疾人,今年24岁的两耳全聋的中国姑娘周婷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同样在描绘着自己的成功轨迹。她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爸爸,我也挺厉害的吧?”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做的第一…  相似文献   

16.
爱的表达式     
程世琦 《家教世界》2008,(11):55-55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课课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是美国最为有名的作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由于急性充血丧失了视力、听力,而且不久变成哑巴。在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利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近年来,经常会有一些中学生上网成瘾、离家出走、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殴打父母老师甚至自杀的现象出现。笔者认为,出现这些情况的主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 5种语言,一生写了 14部著作。然而,她却是一个自幼就又聋、又哑、又瞎的残疾人。她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对她的悉心培养。   苏利文 18岁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长达 5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以创造性的劳动,用满腔热血,滋润着海伦干涸、荒芜的心田。苏利文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海伦成了知识渊博的学者,而她也赢得了“海伦的另一半”美名。   由此笔者想到了教育界一个流行多年的概念——“差生”,想到了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要说“差生”,海伦可谓“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是谁牵着你们的手迈入知识的殿堂?是老师。是老师带着你们,踏上aoe的台阶,叩响哆来咪的门铃,思索123的玄机……老师和你们共同谱写着成长的乐典,共同耕耘着智慧的园地。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海伦·凯勒的童年,了解一位伟大的老师。是她,带着海伦走出不幸,感受生活的美好,领悟爱的真谛。”这是我在教七年级的孩子读海伦的《我的老师》时的导语。我从教快20年了,在学生时代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篇诠释爱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课文《我的老师》和《再塑生命》的作者是海伦·凯勒,并且对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你若想对她有更多的了解,那就请走进她的世界,一起领略她的惊人毅力、不挠精神,共同体悟她作品中的朴实语言、充沛情感。  相似文献   

20.
大家一定听说过海伦·凯勒吧.她的一生令每个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到底奇在哪里呢?看完了她的自传后,我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