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锡渭 《教育研究》2005,26(10):89-91
高校写作教材的“发现-构思-表达”体系有如下特点:把写作过程作为写作教材的研究对象,写作过程可将世界、作品、作者、读者统整在一起;从思维的层面分析写作过程,思维贯穿于写作过程的始终;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从方法学的高度和思维层面上揭示写作过程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一、联系背景,理解主旨每一篇文章在创作时都会受到写作背景的影响与制约,对于鲁迅作品来说同样如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对鲁迅作品有关创作背景的说明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作品主旨的前提条件之一。比如对《雪》一文的讲解。该篇散文诗是作者在1925年1月于北京完成的。当时,作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书,而此时正处于五四运动退潮阶段。鲁迅以比较优美的形式展现了  相似文献   

3.
构思,是作者在孕育和创作文艺作品时进行的思维活动,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构思这种思维活动的全过程都贯穿着作者的美感体验;既然如此,我们理应对构思提出一定的审美要求。这些要求要能够体现构思的目的所在,体现构思的内蕴与构思的基本技巧与规律。笔者认为,学生作文构思的审美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套板反应”是写作中墨守成规、陈陈相因的心理习惯。其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老一套;其负面影响是扼杀作者的创造力,使作品流于平庸,破坏读者的欣赏趣味;其成因是作者的思维定势、人的善于模仿的本能、以及中国教育的某些弊端。克服“套板反应”的办法是: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勇于探索,主动挑战,悉心体察,多疑深思,开拓思路,善用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创作的《天上的街市》与鲁迅先生的《故乡》虽是两篇不同体裁的名篇,但细细品读不难发现二者在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表现手法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本文将对这三个方面逐一作比较分析,以便能对教学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写作背景 两篇作品的写作背景基本是一样的,均写于1921年,都是作者从异地回乡后对黑暗现实有所感而作。  相似文献   

6.
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从日常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培养学生写作习惯、训练学生写作技巧三方面阐述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第一课《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名篇。语文教学落实到作文仿写上,依旧有很多学生无从下手,落实仿写,如何通过课文学习在课堂上落实是问题的症结。语文老师不应仅仅停留于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优美语言、作者的微妙情感,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斟酌作者的创作手法,总结归纳出写作的具体方法。一、内容上作者含蓄微妙的心情变化,贯穿文章全部。  相似文献   

8.
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越来越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之前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没有深入钻研和思考,就无法设置有价值的话题,无法引导对话的方向,也无法面对并巧妙利用对话中的生成资源,从而使对话流于形式。一、回归阅读所谓回归阅读,即尽可能地读出作品的原汁原味,读懂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情感脉胳、思维轨迹等。与文本对话的途径有三:一是从文本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二是进行换位思考,从作者的角度出发领会其写作思路;三是多看与作品…  相似文献   

9.
“套板反应”是写作中墨守成规,陈陈相因的心理习惯。其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老一套;其负面影响是扼杀作者的创造力,使作品流于平庸,破坏读者的欣赏趣味;其成因是作者的思维定势、人的善于模仿的本能、以及中国教育的某些弊端。克服“套板反应”的办法是: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勇于探索,主动挑战,悉心体察,多疑深思,开拓思路,善用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10.
既然文体是文章内容和形式的一种审美规范,既然文体是文章艺术特征和外在形式的体现;那么,作者在进行写作时,就不能不考虑到文章的文体特征,做到“胸中有文体”,只有这样,才可能写出有文体感的文章,写小说就是小说,写论文就是论文。写作时必须考虑到文体特征,也就是说,文体对写作具有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贯穿在写作的全过程,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这种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模式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对提升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起到重要作用。高质量的写作要求作者能够批判性地阅读自己的作品和接受同伴、教师的批判性的反馈,从而更有效地发现作品中潜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和提高写作质量。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以"批判性"思想为灵魂,以"小组学习"为重要组织形式,使英语写作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交际合作、激发思维的过程。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贯彻写作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要做到质量上乘,主题深刻,题材新颖,除了作者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素养外,还必须使思维广阔独特,也就是作者要具备多维思维的能力。在写作时,可以从仔细斟酌文章切入的角度、精心谋划结构布局的技艺两个方面进行多维思维的开拓尝试。  相似文献   

13.
沈成荣 《教师》2012,(27):61-61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本文从“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开拓写作思路,启发个性思维;丰富思想认识,注重课外阅读”方面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模糊性与清晰性同时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不论是感知对象还是艺术构思,拟或艺术传达,模糊性使艺术形象隽永含蓄,清晰性别规定着作品的倾向性和其本质特征,二者处于一个辩证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15.
《月夜听箫》是吴正奎先生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格的钢琴曲,作者的调性思维贯穿全曲。调性思维的研究涉及作品的调式调性、调性色彩、曲式分析等等。而这首民族器乐作品中的调性思维又与民族调式的调式调性和调性色彩紧密相连。本文从民族调式的调性思维的研究出发,在对《月夜听箫》进行作品分析的同时,加入调性思维的论述,从而完整再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一 )读者意识 ,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并贴近读者对象的意识。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读者的某种反应 ,这种预期反应能否实现 ,取决于作者和读者在双向交流中是否遵循合作原则。具有合作态度的作者必然关注他心目中的读者 ,并努力使作品从整体构思到细节设计 ,从材料选择到语言表达都能为”理想的读者”所认可和接受。因此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 ,读者不仅以阅读主体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之外 ,而且以”隐含读者”的方式潜藏于文本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读者是构成作品的要素之一 ,而读者意识是制约写作活动的要素之一。吕叔湘先生说 :“我写…  相似文献   

17.
思维训练要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察右前旗三中郝聚静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思维能力呢?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与兴趣有密切关系的。兴趣是发展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人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分析作品中的形象、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品味作品的悠远意境、把握写作训练的过程等方面,贯穿德育教育,实现育德于教,文道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李海清 《考试周刊》2007,(42):49-51
英汉语言的思维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汉语思维的制约。本文结合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受汉语思维的制约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英语写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贯穿于沈从作品中的一个总的思想基调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沈从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其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体形式多姿多彩,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意图从心理透视、意境创设、体革新等三个方面探析沈从小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