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过去写作学在探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时有这么一种偏差:往往注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真实性,即在客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研究探讨(这方面确实也指导实践取得了不少成绩),而对写作主体的特性却不那么重视。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对整个文艺创作与文艺鉴赏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之予以深入研究。为了弄清并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文学艺术创作的“情感状态”与理性内容赵焕星当前,文学艺术创作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然而,与任何领域的学术研究一样,难兔见仁见智,见解不一。本文拟就文艺创作心理研究中关于情与理的关系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我...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模糊性与清晰性同时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不论是感知对象还是艺术构思,拟或艺术传达,模糊性使艺术形象隽永含蓄,清晰性别规定着作品的倾向性和其本质特征,二者处于一个辩证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两种迥异的教法。其一是注重翻译,强调字字落实,逐句串讲,乃至掌握全文;其二是不逐句串讲,不逐句翻译,代之以留有充分的余地让学生自习,并在自习的基础上读读讲讲。对于学生的讲,只要求述其大意,重点在讲清词义,而不要求作全文翻译,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熟记词语和熟读课文上来。两种教法,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我们看问题,切忌绝对化。不要绝对化地认为某教法在高年级可行,在低年级不可行;也不要绝对化地认为某教法仅适用于低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