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情况的教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开放教育所有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同时又是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考课程.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信息社会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课程.分析九次统考的结果,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我们需要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是在各高校中,特别是独立学院中,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该课程受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与概念繁多抽象,信息量大而课时不足等因素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广大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积极探索,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信息素养。为此,本文就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信息技术教育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公共必修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设计方法,对如何进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是其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途径。目前部分地方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存在知识点多课时少,在有限时间里难以穷尽所有知识点,教学顺序不符合认知规律等问题,对于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利。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借助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探索将协作知识建构思想与计算机公共课程特点与相结合构建一个协作学习型网络教学模式,讨论协作知识建构过程及网络教学平台构成,以湖南工学院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分析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校新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在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对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一次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本科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遭受质疑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评价:关于构建大学计算机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知识是当今高素质人才必须要掌握的科学知识,大学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素养的重要基础课程,所以如何评价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思考及改进意见,以希望有助于计算机课程的不断革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出发,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社会取向和人文取向的具体内容即劳动力市场和受教育者的要求以及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信息素养现状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实际,谋求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最终实现使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更加契合社会、时代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作为本科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程序设计课程联动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信息素养的培养。但是人文、伦理、道德等内容的缺失使达到这个教育目标缺乏必要条件。特别是法律内容的匮乏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主要由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架构的缺陷等原因造成。为真正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增加民法、刑法的相关内容,并且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的修订、学科课程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于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实践提高学生有效建构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西方建构主义的基本流派基本理论及其主要观点,然后从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信息技能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影视资源的泛媒介化传播语境,影视公共教育应走出“艺术素养教育”的单向维度,而走向更具包容性的“媒介素养普及教育”,它包括基本的影视艺术审美素养、影视信息甄别素养和影视文化批评素养。影视公共教育要立足于感性审美和理性批评的融合视阈,探索课程与教材建设的体系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互动性及公共教育平台的延伸性。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教育,是高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信息素质及信息能力的基本组成,并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状况及信息素质教育培养方法的分析,认为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图书馆教育等课程整合起来建立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媒介识读独立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小学生以批判的态度对媒介及其信息进行获取使用、分析、评价和直用的能力。不过小学生媒介识读独立课程在我国当下尚不具备成为国家课程的条件,因此最为可行的办法是将其规划进校本课程系统。小学生媒介识读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讲究趣味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展开多样化文化触角、鼓励学生亲历和参与,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动态化、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标准,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反省意识、批判意识及责任意识,推动他们成长为信息时代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17.
Discussion on the advantages of integrating health literacy into adult education has primarily been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There is a need for studies that assess the impact of adult education on health literacy. This study implemented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o explore whether basic adult instruction may constitute a venue for improving health literacy among Spanish-speaking immigrants. Participants included adults in a High School Equivalency program in a US-Mexico border community who received either a standard GED curriculum or a GED curriculum enhanced with health literacy content. The Short Spanish TOFHLA was used to measure health literacy. While S-TOFHLA scores and health literacy levels improved in all participant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cross groups.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recommendations supporting adult education as 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health literacy.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地方高校推行应用型人才战略,信息素养教育成为新一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热点。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出发,阐述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其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9.
信息社会大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本文浅析了大学图书馆应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针对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认识不到位,教学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整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信息伦理内涵与信息伦理困境基础上,着重探索当前高校信息伦理教育存在的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模式不灵活、教师信息素质欠缺、教育实施不到位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信息伦理教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