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磨床、磨具、进给量、磨削加工条件(干、湿磨)等工艺条件对退火T10钢磨削硬化效果的影响.采用磨削方法对相同试样进行分类对比实验,从中研究磨削加工工艺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使用碳化硅砂轮进行干磨时,对试样硬度值的影响最大,当进给量为0.02 mm时,磨削加工所能达到的硬度值最大,可达到维氏硬度3300 HV左右.  相似文献   

2.
SN弹性砂轮是磨具新品种,能够在普通机床上实现对零件的磨削和抛光加工。将数控车床和SN弹性砂轮抛磨技术溶于一体,可进一步拓展数控车床的使用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减小数控车床的脉冲当量(即步进位移精度),弥补了数控车床位移精度较低的缺陷;通过特殊的循环程序结构设计,解决了SN弹性砂轮抛磨时不定次数的无进给量或微进给量的补磨磨削,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金属工件在砂带磨削加工中的材料去除机理,对砂带磨削系统简化后建立几何模型,并设置模型参数及运动建立了砂带磨削加工的离散元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的磨削参数对材料去除深度(material removal depth, MRD)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不同磨削参数对MRD 的影响贡献率,其中砂带转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砂带进给量,同时得到磨削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工件进给量为0.5 mm,砂带转速为1 800 r/ min,工件速度为40 mm/ s,水平夹角为40°;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与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淬硬模具钢磨削加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金刚石砂轮对高耐磨空淬冷作模具钢Cr12Mo1V1进行磨削加工实验,研究在一定试验条件下,进给速度、磨削深度等磨削工艺参数对加工中的磨削力的影响,研究不同加工条件对Cr12Mo1V1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为高耐磨淬硬模具材料高效的成型磨削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钼合金制备中球磨工艺对La(NO3)3、Y(NO3)3、Zr(NO3)4的影响,用QM-3SP2行星式球磨机对原料进行干磨、湿磨处理,使用箱式电阻炉对原料以及干磨、湿磨处理后的试样进行焙烧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进行形貌和物相分析,观察球磨工艺对钼掺杂的第二相物相和形貌上的影响,结果发现:(1)干磨对试样的分散效果最好;湿磨对试样的混合效果最好.(2)焙烧后的最终产物是硝酸盐对应的氧化物.(3)球磨工艺对粉体的物相影响不大.(4)对干磨、湿磨以及焙烧处理后的硝酸盐进行分析,ZrO2作为第二相进行钼掺杂效果相对La2O3和Y2O3更好.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精度的光波导微模具飞切加工工艺相当烦琐,光学元器件的微模具结构已经全面进入应用阶段。在这样条件下,提出了光波导微模具飞切加工工艺的方法。高精度飞切加工工艺系统的模具材料是用硬铝来进行正交试验的。试验表明:对光波导微模具结构影响最大的是背吃刀量,主轴的旋转速率对微模具结构的影响也很大,进给量所给的影响就稍小了。再根据机床运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最后确定了光波导微模具飞切加工工艺最适合的参数。这些参数为:背吃刀量为25微米,主轴的转动速率为每分钟800转,进给量为每分钟20毫米。然后再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微模具结构表面粗糙度是17.1纳米的波导微模具。  相似文献   

7.
针对难加工球墨铸铁材料进行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以获得铣削用量对加工过程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关系,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铣削分力和粗糙度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每齿进给量对粗糙度值影响最为显著,铣削参数设置不同,产生的铣削分力不同,背吃刀量对铣削分力影响最大。针对最小铣削力与最小粗糙度的目标,分别得出最优的铣削用量参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细轴的加工提出基于线切割机床的线电极放电磨削(WEDG)的加工方案.利用改造后的线电极放电磨削加工装置,分析WEDG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找出各种工艺参数对线电极放电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加工效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热后磨削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以车代磨的工艺试验操作的可行性,提出在投入大批量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以车代磨工艺完全能够满足工艺技术要求,生产效率可提高40%-60%.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纲领下,进行摆线齿轮泵内外转子曲面磨削的方法。确定了磨削参数、机床的改装方法及专用工艺装备。本加工方法不需改动机床传动结构,具有传动链,砂轮修磨简单,可稳定的保持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在轧钢过程中,轧辊工作条件恶劣,经常发生微量损伤,通过修磨可以消除损伤,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本文从砂轮选择、磨削参数选择、磨削过程中的冷却等几方面对轧辊的修磨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合理的轧辊修磨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切削力、刀具磨损、表面粗糙度3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找出P20钢与718钢的切削共性,从而得到预硬型塑料模具钢的加工特性.结果表明,对主切削力影响较大的是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当切削速度超过80~90 m/min时,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与45钢相比,这类模具钢的刀具耐用度较差,且刀具主要磨损形态是磨料磨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纳米晶粒硬质合金进行平面磨削试验,结合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磨削要素即磨削深度ap、工件进给速度vw、砂轮线速度vs 对磨削纳米晶粒硬质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p 和工件进给速度vw 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砂轮线速度vs 增加,表面粗糙度减小。磨削3 要素对纳米晶粒硬质合金表面粗糙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是工件进给速度、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因此,为了获得好的表面质量可以采取小进给、小切深、高砂轮线速度的组合方式进行磨削?同时建立了磨削纳米晶粒硬质合金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量和分析高频感应钎焊金刚石砂轮磨削大理石过程中的磨削力,对砂轮所受的法向力和切向力进行了研究。从单颗金刚石最大切削厚度的角度。分析了磨削深度、进给速度和砂轮线速度时磨削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270目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以顺磨磨削方式对火成岩质水晶进行平面磨削实验。通过测量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垂直力和水平力,得出砂轮线速度、进给速度、磨削深度对磨削力的影响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提高砂轮线速度时磨削力减小,增大进给速度时磨削力增大,增大磨削深度时磨削力增大。最后对火成岩质水晶磨削力比进行讨论和分析,拟合出磨削力比Ft/Fn为0.085。  相似文献   

16.
Separat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angential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TUAG)machining is analyzed based on TUAG process, and a critical speed formula is given to correctly set the machining parameters to insure the separate characteristics of TUAG process. The critical speed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but also to the grinding wheel velocity and the cutting point space, and the grinding force can be decreased during the TUAG process with separability. Grinding forc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在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过程中 ,金刚石砂轮特性和磨削用量直接影响磨削表现质量。文章把明确表征金刚石砂轮特性的主要指标参数进行综合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立了砂轮特性参数和磨削用量间的函数关系 ,进一步利用MAT LAB分析软件 ,对这些参数和磨削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了可视化研究 ,从某些方面解决了磨削加工过程中砂轮特性参数和磨削用量的选择问题。特别是在选定某一磨削用量数值后 ,如何确定其余磨削用量的选择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特殊工件精密磨削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影响过程,本文开展了精密磨削加工技术的优化研究。在利用已知加工外表面母线方程的基础上,采用了精密数控曲线磨削砂轮法向跟踪的方法,通过保证曲线轮廓上磨削点处的法线经过砂轮的回转平面,实现了砂轮与工件之间的恒定点接触,在分析砂轮与工件运动几何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砂轮法向跟踪的数学模型,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实现了对任意复杂曲线轮廓的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PLC和变频器为轧辊磨床改造所带来的优势,分析了保证磨床稳定运行、提高轧辊磨削质量的控制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PLC的轧辊磨床电气控制系统和砂轮架进给电机的变频器控制,以及基于英国欧陆590直流调速器的系统砂轮电机、头架电机、拖板电机的调速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