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学语文文学课的教学,有一个根本宗旨是不能偏离的,即把文学课上得具有文学味。长期以来,中学课堂上的文学课没有将“文”和“道”的关系处理好,要么上成了“语文版”的政治课,成为“时代的传声简”;要么上成了生活课,成为“自然主义”的代言人,长此以往,让中学生鉴赏能力偏低,审美趣味偏淡,文学在学生心中卷不起波澜。  相似文献   

2.
理学文论总的倾向是否定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与地位,视文学为纯粹的政治伦理教化工具,强调“文以载道”。但理学作为延续数百年的文化现象,其思维形式、理论建构模态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学的整体风貌及审美趣味流向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文学审美意识中理性因素的加强,促使文学更趋于内在心性的表现,并在风格上更趋于追求自然平淡的审美趣味。理学文论家提出的一些重要审美命题也丰富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纯正的趣味”就是对于真正的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即审美能力。培养审美  相似文献   

4.
文学革命兴起之时正值鸳鸯蝴蝶派的鼎盛时期,鲁迅在倡导和开拓新文艺的过程中,从“文学游戏观”、沉滞猥劣的格调、保守复古的意识等方面,对鸳鸯蝴蝶派文学进行了十分必要的批评。但同时,鲁迅又从文学史的角度对鸳鸯蝴蝶派合理定性,以较客观的态度看待文学中的“趣味”问题,切中肯綮地明确了该派的政治性质,给予了这一文学流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的接受与包容。  相似文献   

5.
1940年代后期京派文学面对日益紧迫的政治形势,在如何处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新生代”表现出与30年代京派作家沈从文等人不尽相同的心态。在他们看来,文学天然包含现代政治的某种属性,在文学中谈论政治并不必然就侵犯文学的独立性。他们致力于在文学的内部讨论政治,将政治处理成一个文学问题及文化问题。远在上海的京派同人李健吾同样强调艺术表现上的重要性,但却不囿于“艺术而艺术”。他重视文学对现实的直接作用,试图在时代意义中寻找“力”的美。  相似文献   

6.
文学趣味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但却不可能是随意的。文学趣味的形成,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因而,个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趣味都带着一定的时代、阶级和民族的审美理想的鲜明特征。今天,中学生文学趣味的培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下述意义:第一,抓好中学生文学趣味的培养,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美育”的重要环节。通常所讲的“美育”,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文学作品作为艺术美的一个门类,它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全才,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苏轼在政治生涯中却扮演着失败的角色,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被迫外任,“乌台诗案”的发生,标识着苏轼政治仕途的重大挫折,但这却成全了苏轼在文学上的“功业”。政治与文学的互动,使得诗人不仅收获了斐然的文学成绩,同时也在文学中释然自己苦闷的心情,从而为后人展现了面对不幸命运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几年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热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核心似乎在于为文学寻找一个“本质”,或者为这“本质”寻找一个“科学”的表述:究竟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还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审美意识”?这两种表述都建立在八十年代以来“审美自律”前提上,而这一前提也仅在反拨文学的工具论上有其历史意义。所以论争的意义不过在于进一步彰显了各种政治与反政治权力对文学“本质”表述的介入。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政治在根本上是想象关系.中国从古至今的“言志说”、“载道论”、“服务观”、“反映论”都是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认识成果,但均难免存在认识偏差.随着“文学想象政治”这一观点的提出,我们有可能在一个更加自由的境地中认识并发挥文学对于政治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唯一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成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比较其他的儿童读物,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并且要重视将学生的低层次阅读趣味提升到高级的水平;其次,要在儿童身心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儿童文学读物;最后,在阅读教学和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儿童文学的文学味。  相似文献   

12.
孙犁是20世纪中国重要小说作家,从学史的角度考究孙犁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即可明了:其突出意义在于对一种人趣味和品性的坚守。孙犁小说的人性立场、诗化散体,以及阴柔的风格,都是这种坚守的具体体现。这种人趣味和品性,对于当时学政治化倾向是一种有力的矫正,其历史价值不容漠视。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早期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五彩缤纷,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达到很高水平,评述她们的文章,领略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同她们的审美理念,有益于加深时生活的认识和繁荣新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4.
鉴赏判断是康德审美分析的逻辑起点,由鉴赏判断引生的几个美学命题是现代派文学生成的内在精神契机.康德的美学命题为文学走向自律提供了哲学依据,使文学本体论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这些命题由此成为现代派文学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5.
王金会  王淑梅 《巢湖学院学报》2004,6(2):110-111,116
中国文学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陷入发展的低谷期,原因之一是文化工业的兴起,大众文化得到迅猛发展,大众文化产品泛滥,对文学,尤其是高雅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原因之二是文学精品的普遍匮乏.而这两个原因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因此,繁荣中国文学的根本之路是提升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培育大众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阐述老舍文学“京味儿”的特色、源流,主要从其文学作品中真实的地理环境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民俗表现、民俗语言的运用及对北京人心理展示五个因素中寻找“京味儿”,分析其“京味儿”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市民形象论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创作,开始注目于市民形象。这正是现代化都市出现以后的新进展。众多的小说中,描叙了市民形象的众多类型。市民形象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在生活上追求“精致”,这就呈现出与农民、“市井”阶层不一样的格调。市民心理多为随遇而安又不甘落后,这正是都市生活环境所造成的。这些特点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8.
自觉的形式意识或艺术自觉是新月派的一个醒目标记。与其理性稳健的社会理想和人生态度一致,新月派致力于为新文学建章立制、确定规范,在艺术追求上表现出古典主义的倾向。新月文学以精严的法度纠正了当时文坛粗陋散漫的弊端,对提高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品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流行歌曲中加入古典文学元素已成为另一种"流行"趋势。从歌众接受的角度来说,首先是因为当前流行歌词的雷同、低俗等不健康、不积极的状况不能满足受众文化程度和艺术品味不断提高的需求,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品味,满足了人们的心灵需求;其次,距离产生美,古典文学自"五四"开始被人们疏远,现在反而愈加显示出悠远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小说颓废感伤风格的形成和他对唯美主义的审美选择有着内在的关系.他的小说表现了理想人生和理想人性的扭曲、失落,是对现实世界的诅咒和隐忍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