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百年老校南京市小西湖小学传承"普育"的办学历史,立足于普育价值的引领,从儿童出发,以"发现儿童"为思想方式,以"教育即生长"为哲学立场,以"引领儿童"为教育策略,构建了学校文化办学体系。将学校的整体文化以独特的德育交互空间、课堂学习生活、身边课程群、环境文化建设、教师文化自觉等五条路径为载体建构,以期实现以学生"享受童年"为解读方式的办学愿景。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阮太傅的"实学"教育思想运用于"办合适的教育,建高品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文章认为需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将核心理念落实于文化打造,书香弥漫落实于阅读推进,队伍建设落实于学习研修,幸福成长落实于活动体验,教育合力落实于家校共建,从而使乡村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落实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他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灵的雕塑者、班集体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教师要用发展眼光看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对学生充满积极的心里期待。言传身教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班集体一定要有班规,依靠制度的力量形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氛围,彰显学生的特长。班主任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依靠文化的力量和集体力量,让全班有共同的愿景,让班级文化引领班集体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小区小学在区教育"均衡式、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统领下,立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立足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立足学校现实态势,确立了"生本教育"的办学理念,将"以人为本,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家园"作为办学目标,本着以"发展"为主题,以"有效"为目的,以"和谐"为愿景的发展思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开创具有南小特色的生本教育新局面,推进学校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现状诊断及改进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文化正成为学校发展和变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文化存在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整体性变革的前提性工作。通过对学校文化的诊断发现,学校在领导风格上以管理导向的文化为主,学校凝聚力主要依靠管理导向的文化来维持,在教师关系上缺少情感导向的文化,在战略发展重点上缺少情感导向和创新导向的文化,在学校成功标准上过于强调升学和管理导向的文化。学校文化的改进应减少管理导向的文化,实施愿景管理;增加情感导向的文化,营造关怀型学校;适当增加创新型文化,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共同愿景,塑造学校精神 学校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在美好愿景的召唤下,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将充满自信和发展意识。在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学校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发展规划提出学校发展的愿景是打造一所"师生有高尚品德、管理有高雅品味、教育有特色品牌的精致型学校"。同时,我们在小企鹅身上提炼出"顽强适应力、刻苦意志力、团结凝聚力、智慧执行力"作为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7.
唐群 《上海教育》2011,(9):58-59
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层次。一是依靠校长的个人魅力——依人治校;二是依靠刚性的学校制度——依法治校;三是依靠师生已经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文化治校。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所师生都能"快乐工作、学习每一天"的"无为而治"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既讲究科学管理,又能做到民主决策,更能让师生体会到浓浓的人文关怀而脸上呈现微笑,心中进发热情。"无为而治"体现在校长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教师的自律慎独上,与之相应的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无痕状态的管理风格。  相似文献   

8.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的效果,最终需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体现出来,而学校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就更需要借助于班级文化建设来落实。农村小学在经济地域性和文化地缘性方面,都处在一个相对劣势的状态,学校文化建设的效能得到发挥就要依靠班级文化建设来实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课程文化又是学校文化的绿色引擎。我们在打造以"雅行"为品牌的学校文化进程中,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核心,让课程文化真正塑造孩子的灵魂"的课程文化。一、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一)明晰学校课程建设愿景,引导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建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是一个具有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校要发展,管理是关键。新时期的学校管理应是理性和人性化管理的结合。管理者应以共同的愿景凝聚人心、以共同的使命激发人心、以共同的情感缔造幸福,从而有效地激发教师的潜能,实现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下面就自己的管理实践,谈谈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阳光管理”,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一、以共同的愿景凝聚人心1.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人生需要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执着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成功就可以期待。学校的发展同样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办学目标和理念。为此,在2003年搬入新校舍时,我们提出了“创特色、求发展、争一流”的办…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组织管理呈现出松散的状态,但通过对其在组织目标、任务、文化等中的表现,显示大学往往是松散与牢固的联合,松散“目标”和“管理”需要共同的组织文化来“粘合”,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使组织达到“松而不乱”。同时也给我国的大学组织管理一些启示:1.大学管理应以教师、学生和学科为本位,赋予教师和院系充分的自主权;2.大学行政权力的使用要适度;3.共享的信念和情感以文化的形态将各部门,各成员紧紧的粘合在一起,这种粘合是有机的、富有弹性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大学学术管理表现出较强的“泛行政化”,学术文化和学术人员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大学学术管理具有较强的文化特性,为此,基于大学的组织文化特性,大学学术管理应该做到:注重制度氛围建设,建立“以学术为本”的学术管理理念;规范行政权力,增强行政权力的服务意识;确立以学术为导向的大学内部联合治理结构;管理重心下移,重视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管理。  相似文献   

13.
大学乃“大师”汇集之所,人力资源是大学的第一资源,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管理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配置上,研究“和”的价值和现实功用,让中国传统智慧在应用中回归现代,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组织充分对接,是和谐思维方式在特定范围内的运用,是文化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的本体功能是育人,参与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本"为出发点、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基于参与文化背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以实现大学生从被动管理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探索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的育人工作新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工作、生活方式。给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使学校“立”起来、“正”起来、“和”起来、“厚”起来、“活”起来,是高校宣传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2003年以来积极开展了以精品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但随着精品课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应用力度不断加强,遇到了很多或预料之中或预料之外的问题。基于大学文化与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相关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进行文化审视:第一,大学的行政化管理体制消弭了大学文化的作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成为一项行政命令与计划,大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繁杂的申请与评价流程中逐渐消磨殆尽;第二,大学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侵蚀了大学文化的内涵,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成为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缺乏持续有效的过程支持和长期规划;第三,大学的同质性发展取向扼杀了大学文化的独特性,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成为千篇一律的流水线,缺乏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成本收益。由此,从大学文化角度审视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呈现出一种应然性。  相似文献   

17.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文化,将其渗透于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以期追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通过精细化教学管理细节力量的互补与文化渗透,强化管理的"细节化"、"责任化","系统化"、"模块化"、"数据化"、"信息化";以期实现精细化管理理念下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型与走向: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粗放走向精细、从静态走向动态。  相似文献   

18.
文化品牌建设是当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构建以大学文化为主线,融合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产业文化等"一主多元"文化品牌内涵和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为主构成的"四位一体"文化品牌内容,形成"一主多元、四位一体"的高职文化品牌建设的基本模式,试图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种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学若要在促进科技进步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需要我们转变大学教学观念,实现“科学认识观”向“生活认识观”的转型,实现“逻辑叙述”与“暗示体验”的结合;需要我们开发大学教学中隐性知识的人文因素;需要我们整合大学教学模式:在科学线索基础上注重文化线索;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理念上实现超越:在“占有”的基础上注重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构建政产学研“四轮驱动”的合作新模式。通过营造创业型大学发展的政策环境、构建与创业型大学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营造生动活泼的创业文化四个方面,构建新的机制,以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创业型大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