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颗粒散射光的偏振状态对提高动态光散射实验系统空间相干性和测量结果正确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散射光的偏振状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米散射理论分析了入射光与散射光偏振状态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在动态光散射中使用垂直偏振光作为入射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红外辐射图像和偏振图像的质量,提高红外成像技术在复杂背景下的目标识别能力,凸显人造目标,本文提出了基于梯度极大值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算法。首先,通过红外偏振测试系统获得一定偏振度(0°、45°、90°、135°)的红外偏振图像,利用斯托克斯(Stokes)方程得到线偏振度(DOLP)图像;然后基于该融合算法,将得到的线偏振度图像和红外辐射强度图像融合;最后定量分析了融合后的成像效果。结果表明:融合后的图像明显提高了线偏振度图像的图像亮度,增强了红外辐射强度图像细节和纹理特征,提高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偏振光技术的发展史中,1828年Nicol发明尼科耳棱镜和1932—1936年Land发明J型、H型人造偏振片,都曾经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人造偏振片后,才使偏振光冲出实验室,在工农业、医学、国防及生活等各个部门正式担当相当重要的角色。1960年Maiman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偏振光技术又立即被应用于激光和近代光学。例如激光武器、光通讯、可控热核反应、光计算机和光学信息处理等许多新兴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可是,就偏振器件来讲,偏振棱镜和Land型人造偏振片至今仍然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起偏振器。而近代光学的迅猛发展早已迫不及待地在渴望着新颖起偏振器件的诞生,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4.
王平  陈宇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323-323,325
针对复合波片的结构,分析偏振光经1/4波片后偏振态的变化。结果表明,1/4波片的快(慢)轴与偏振光的长(短)轴方位一致时,任何偏振光经1/4波片后均为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在任何位置经1/4波片后为线偏振光;其他情况下,完全偏振光经1/4波片后为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相似文献   

5.
利用二向光度计实测了4个物候期杨树单叶的偏振反射比与二向反射比数据,并对此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杨树单叶的偏振反射特征与二向反射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物候变化的响应,为偏振光遥感、多角度遥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依据,并且对森林遥感也做出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远距离弱小目标视觉测量系统探测能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莲  李爽 《科技通报》2012,28(8):177-180
在远距离视觉测量过程中,视觉测量系统参数选择不当,将无法使被测目标成像,从而严重影响视觉测量系统的探测能力。根据远距离弱小目标的成像特点,研究了弱小目标成像与目标光照度、成像距离、传感器灵敏度、动态范围、曝光时间及光学系统光孔大小等参数的关系,建立了远距离弱小目标视觉测量系统的极限探测距离模型,为远距离弱小目标视觉测量系统的参数选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验证成像系统极限作用距离模型在具体应用中的有效性,对具体的视觉测量系统进行了探测能力试验。试验表明:测量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特别是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证明该模型基本正确,可用于视觉测量系统的探测能力估计。  相似文献   

7.
首先给出了液晶在某种特殊方式下的分类及其光学性质,并且通过其中的一种性质即偏振性,简述了对分析经由偏振光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后的偏振光的出射状态的一种方法,即Jones矩阵.并基于"任何一块液晶盒都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液晶薄片组成的,而每一液晶薄片都可以用一个Jones矩阵来表示"这一理论计算出液晶盒的透射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石英晶体旋光效应分析和研究了线偏振光通过晶体后偏振态的变化情况,得出旋光角度与位移的线性关系,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微位移检测方法。并利用琼斯矩阵法分析旋光现象以及整个检测原理,得出了理论计算公式,完成了实验检测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对测试系统进行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MEMS微镜及其阵列的原理和结构,以及MEMS微镜及其阵列在光交换、光谱采集和投影成像领域的应用和国际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我国在微镜及其应用系统的开发研究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探测遮挡环境下人造目标存在一定困难的问题,提出利用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结合相关图像处理方法的观点。在红外目标探测行业起到提高复杂环境下目标探测能力、丰富红外目标探测手段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面雨滴谱特征研究,对掌握云降水物理过程和降水机制、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精度及评估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解决青海省多部激光雨滴谱仪数据批量处理、质量控制、微物理参数反演及滴谱拟合等实际需求,文章基于MATLAB开发环境,研发了由基础算法库和核心应用算法库构成为核心的青海省激光雨滴谱仪数据应用系统。系统具备雨滴形变订正、雨滴微物理参数反演、雨滴谱分布拟合、Z-R关系拟合、雨滴谱M-P分布函数拟合和Gamma分布函数拟合等功能,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为激光雨滴谱数据深度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红外光谱仪可获取目标的光谱辐射亮度和分布特征等数据,但是其无法对目标成像,约束了红外光谱仪的视场场景和条件,针对该现象,基于压缩感知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重构成像方法,在获取目标光谱分布特性的同时,对目标进行压缩编码采样,通过本文提出的计算重构方法,完成对指定红外波段的图像计算成像,且获取的图像质量较高,实现了"谱-像"的严格一致对应,为红外光谱仪的拓宽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的折射产生偏振光,是光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然光每经过一次折射,其偏振化程度就有所提高,实验中可采用玻璃“片堆”(若干玻璃片的叠加)作为产生偏振光的光学器件。因玻璃“片堆”不值多少钱,仪器厂家不愿生产销售,以往我们就用普通窗玻璃制作。  相似文献   

14.
雷达成像质量是雷达图像应用的研究。现有成像质量评价手段均以点目标为对象,这对评价结果的广泛代表性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目标的成像质量评价方法,使之与现有一般性成像系统的评价机制得到统一,在实际应用中获得良好效果,为正确的评价雷达图像质量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夜视目标识别在视频监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早期的红外热成像发展至今,激光夜视成像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受到大气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影响,还与光学系统中的透镜及传感器的衍射极限有关。在既有成本下,通过图像复原和超分辨率重建,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夜视成像的成像质量。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作为先验知识,可以提高图像复原的质量。因此,本文在最大后验概率框架下,实现点扩散函数与凸集投影超分辨率重建相结合,并应用到半导体激光夜视成像探测系统中,客观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被用来决定迭代次数。目标识别的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重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半导体激光夜视成像的范围和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4,(9):26-26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组织会反射出与周边健康组织不同的偏振光,而螳螂虾的复眼能异常清晰地捕捉到这种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偏振光,并能利用偏振光来探测和辨别物体。这一发现无疑让研究人员通过视觉影像检测癌组织成为了可能。成为了科学家们研制新型相机的极佳模板,据此开发出的成像设备未来将会用于检测癌症和观测脑部活动。  相似文献   

17.
太赫兹波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晗 《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74-275
本文综述了太赫兹波的特点及其产生和探测的原理和方法,并从时域光谱技术、成像技术及通信与雷达技术三个方面介绍太赫兹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无人机偏振遥感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我国民用无人飞机,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设计了无人机偏振遥感四拼接相机控制系统.主要介绍了相机系统的功能需求、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及工作流程.通过实验及地面联调,证明该系统可以满足无人机偏振遥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对遥感信息地学特征理论、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信息机理与地物识别、地物微波遥感信息处理与成像机理以及地表遥感信息在介质中传输规律 ,进行原理创新探索与实验技术研究。提出了地物粗糙表面几何参数与物理参数分离理论 ,阐述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在研制了先进面阵推扫式高光谱成像仪的基础上 ,研究分析了地物的高光谱成像规律、分类识别和信息提取。研究了多波段多极化成像雷达遥感信息机理、典型地物识别、特征信息提取和地物分类及识别方法。发展和阐述了遥感气溶胶谱光学厚度的宽带消光法 ,并用于北京等地多年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的反演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由毫米波本身所具备的优良特性,引出毫米波射频组件在隐身物品山的探测和应用,并就当前隐匿物品毫米波成像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应用上,在总结和肯定当前成像技术的同时,对隐身技术和防身隐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攻克目标,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用于检测、监控、修复、校正和适应等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探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