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剑文  周芳 《新闻前哨》2002,(12):14-15
2001年8月26日,《湖北日报》推出了一组报道:围绕襄樊监狱服刑人员王树祥一步步成为辞书纠错行家的事例,刊发了消息《一份生动的维护人权记录》、通讯《新生的脚步》和法学专家访谈《“王树祥案例”是维护人权的例证》。这一组独家的、特别视角的报道一经刊出,在读者中产生强大反响,法学专业人士、监狱服刑人员、管教干部纷纷发表看法,省监狱局局长也约见记者。为此,记者又围绕这一案例采写了4篇《“王树祥案例”纵横谈》,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式报道。《湖北日报》评报专家撰文评价这组报道时称,它无异于中国一部真实…  相似文献   

2.
非事件性新闻一般不好看,它通常是最近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报道,因为不是即刻发生的异常事件的报道,对人的吸引力有限。但是,并非这类新闻就一定不能写好写活。《大众日报》2008年12月30日发表的消息——《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就是一条非事件性新闻,  相似文献   

3.
最近集中看了一批通讯员来稿,感到消息和人物通讯类稿件中有一些共同的问题,这里简单谈谈。消息类稿件中的问题首先是缺乏新闻价值或宣传价值。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并非只要发生的事实就值得报道,需要综合考虑事实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异常性、趣味性等等。生活中绝大多数已经发生的事实是没有新闻价值或宣传价值的,因而选择事实对于消息的写作来说,是成功与否的基本前提。例如一篇来自江西的消息《自选商店在某县落户》,作者没有考虑全国各大城市自选商店早已成为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对于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深切地感触到:在信息时代,信息软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信息载体的新闻传播,已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是么?请看看吧。2000年2月23日《湖北日报》上刊登了一条500余字的消息《按“智”分配造就亿万富翁———张廷璧教授成为荆楚科学家首富》(附文后),消息不仅报道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教授、科学家张廷璧,以科研成果获得红桃K集团10%以上的股份,成为该集团…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6.
6月24日,《河南日报》在一版突出处理了一艘乌克兰渔船失火,造成河南籍船员1人遇难8人失踪的消息,消息一刊登,立即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分别在当日刊发事故消息的河南日报上作出批示,要求做好遇难的善后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好船员的合法权益。河南日报总编辑朱夏炎说:“省委书记和省长两位领导,针对《河南日报》的同一篇报道作批示,这在《河南日报》的历史上是少见的。”这次报道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影响,除了领导重视、报社同仁共同努力外,报道处理上的创新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消息中运用时间要素,要求写出新闻事实发生,发展或结束的具体时间,一般地说有五类消息,本文上篇已经介绍了第一类消息,现在接着谈第二类消息写作,是指报道突发性恶性重大的事件,包括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等。请看《北京日报》刊登新华社驻东京记者报道日本1997年4月一座核反应堆泄漏的消息是这样写的: 设在日本福井县敦贺市的新型核燃料转换实验反应堆14日早晨5时33分发生泄漏事故,事故的危害程度还在调查之中。 该实验堆负责人在事故发生30小时后才向主  相似文献   

8.
1月11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出《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启动》的消息,同时刊发市委书记黄菊的讲话消息《百年大计世纪精品》,本报评论员文章《新世纪新亮点》,同日第5版以《高起点勾画世纪浦江》为题,刊发了介绍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的长篇通讯及有关图照。1月12日头版,又用将近一个版的篇幅,刊发了陈良宇代市长就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接受记者采访,市计委、市建委、市规划局三方权威人士解读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蓝图,《世纪工程激起澎湃心潮》等3篇通讯报道。13日,又在头版显著位置综合报道了沿江五区已开始前期工作的消息。1…  相似文献   

9.
开滦林西矿为把理想、纪律教育形象化、具体化,在职工中开展“十不忘”教育活动的消息,去年六月十八日发表在《开滦矿工报》一版上。尽管《开滦矿工报》是报道面受到一定限制的工矿企业报纸,可上述消息却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许多大报转发了这篇消息,而且在一九八五年度河北省和全国煤炭系统好新闻评选中,均获消息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张永明  张亮 《新闻界》2000,(3):54-54
深度报道这一新闻文体在中国的各媒体上雄踞了多年 ,至今仍是各大媒体迎合受众的最好“看点”和具有经济效益的最好“卖点” ,也是受众最喜爱的“受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稍加分析和总结就不难发现 ,深度报道在中国各大媒体雄踞多年不衰的原因 ,主要是我们各大媒体都善于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一文体的内涵 ,同时不断拓展它的外延。既然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那么 ,深度报道肯定是由诸多不同体式所组成集合的 ,笔者拙认为有以下些类型 :一、独篇类所谓独篇就是由消息型新闻构成的一个单篇 ,篇幅比一般消息较长 ,信息的容量较大。独篇深度…  相似文献   

11.
我见报第一篇是600字的消息,看似有些偶然,其实是我紧跟形势、选好题材、有的放矢的结果。初写报道时,有位老报道员给我传经,说写报道要跟准形势,才能提高见稿率。老报道员的话时常提醒我看报学习,掌握了解当前形势。1990年底,《军事设施保护法》颁布实施已快半年了,我从几家报纸中看到这方面的报道很少,f是注意留心收集这方面的素材,经过近半个多月的反复酝酿、琢磨,我采写的第一篇《河南省保护军事设施有成绩》的60D字综合消息,投书不到10天,就被《河南日报》、《法制日报》、《河南广播电台》采用。自此,我得到启发:要想…  相似文献   

12.
运用以点证面、以实写虚的修辞手法 非事件性新闻,《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是:“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是点面结合,以点证面,以面为主,反映事物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倾向性、经验性或典型性。典型报道、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等属之。”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淘金热,有一位叫…  相似文献   

14.
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晟 《视听界》2007,(6):70-71
一、时事新闻的界定 新闻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时事新闻,一类是时事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1款认定: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按照这个定义,时事新闻是单纯事实消息的—部分。可以认为,法律认可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但“单纯”何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时事”即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新闻”在《辞海》中解释为“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新风之源     
新风之源朽木二月初的人民日报的要闻版上,有一条消息值得关注,尤其值得我们新闻界关注。消息题为《版面让给典型荧屏留给群众天津市领导求真务实身体力行》。报道说:市委书记、市长张立昌等“市里主要领导最近一个多月下基层十多次搞调研活动,市里的传媒仅综合报道过...  相似文献   

16.
在第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参评的77篇消息中,科教报道占了近1/5,获奖的作品也比较多,《寻人信发往山东》(消息类二等奖)就是其中的一篇。这是往年很少见到的情况,可见在科教兴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科教报道也是大有作为的,并非水清无‘“鱼”。《寻人信发往山东》(以下简称《寻》文)是1995年9月15日在《羊城晚报》第一版见报的。消息说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一名山东籍新生报到后因家贫不辞而别,校方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向他伸出援手的故事。《寻》文以及随后的连续报道,引起全国新闻界的关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北京、上…  相似文献   

17.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4,(7):11-11,15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18.
1987年,《中国青年报》先后推出气势恢弘的“三色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和好评。从此,随着报纸深度报道的兴起,深度报道的报道手法逐渐成为新闻学和媒体工作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故事因素在报纸深度报道中的运用问题又是富有争议性的问题。笔认为,正确看待故事因素,巧妙地糅合对深度报道写作是大有裨益的,因而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记者摇篮》2003,(7):38-38
小马时政快车《小马时政快车》只有一个作者,他就是大连晚报首席记者马野新,人们都昵称他为“小马”。“小马”是匹永不停蹄的“马”,堪称“快马良驹”。——为一位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2000年1月24日,《大连晚报》推出了《小马时政快车》专栏,这是大连市新闻界第一个为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时政报道以全市党政的重要会议为报道主要内容,很难写得生动形象又准确到位。并且,时政报道以消息居多,需要有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报道。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