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古代罗马奴隶制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被释奴问题特别突出。古代世界其他地区虽然存在释奴现象,如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提倡人们善待奴隶、释放奴隶、规定释放奴隶是一种善功。释奴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有些著名学者和艺人就是释奴。但是,无论就其数量,还是就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而言,罗马的被释奴都是古代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2.
被释奴就是被释放的奴隶,指从合法奴隶地位中解放出来的人,解放就是"给予自由"。罗马被释奴通过经商积累财富,购买自由。获得释放后,他们继续从事商业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在罗马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释奴之所以能在经济上获得成功,除了自身努力外,与罗马贵族鄙视商业活动而依赖他们有关,最主要的还在于保护人对他们的信任、教育、技能培养、资金投入和普遍支持。  相似文献   

3.
奴隶占有制社会,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是古代东方的奴隶制;二是古典奴隶制(雅典、罗马).这两种不同的形态的说明,不在本文范围之内.但要指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所有制,所有制不同生产关系就因而不同.在古代东方奴隶制下,奴隶不是物,奴隶可能有他自己的经济,这是和古典奴隶制迥然不同的.马克思曾指出这两种奴隶制有本质上的不同:"在古代世界,商业的影响和商人资本的发展,总是结果为奴隶经济;或视其始点如何,结果不过把奴隶制度由家长式的,以生产直接生活资料为目标的,转化为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标的."东方的奴隶制是家长式的,是以生产直接生活资料为目标的;古典奴隶制则是以生产剩余价值为  相似文献   

4.
关于“殉人”是否是奴隶,它与奴隶制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自从五十年代以来,就一直是我国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潘家梁墓地的发掘和此墓地与商周墓葬中殉人的比较,我们认为,殉人的主要来源是家内奴隶,它最初发生在父系氏族社会——家长奴隶制时期。但是,家长奴隶制时期的奴隶殉人和奴隶社会时期的奴隶殉人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奴隶的社会地位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论法的精神》中 ,孟德斯鸠详细论述了奴隶的来源、奴隶制产生的原因、奴隶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等问题 ;他从“人是生而平等和自由的”基本观念出发 ,全面批判了种种维护奴隶制的观点 ,深入剖析了奴隶制违反自然、违背人性、危害社会的性质 ,并提出一整套解放奴隶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世界近代史总是将奴隶贸易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联系在一起。其实自从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以来,奴隶贸易与奴隶制度就存在,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欧洲古代社会奴隶贸易和奴隶制都是合法的。但大规模地、长达三个世纪的把非洲人贩卖到美洲去做奴隶,这样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却是前所未有。在这场长达300年的奴隶贸易活动中,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相似文献   

7.
近代文明的兴起,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西方近代社会历史进程中,却有着一个永远无法抹掉的污点——黑奴贸易及由其促生的近代资本主义奴隶制度.在从事奴隶贸易的国家中,英国一直是一名积极的先锋,并在18世纪初一跃成为最大的贩奴国,奴隶贸易和西印度的奴隶制种植园为其创造了巨大财富.然而,就在奴隶贸易发展至巅峰时,英国国内却出现了一股反对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呼声,并逐渐汇聚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秦汉社会性质奴隶说与封建说,都包含着真理,但在三个问题上都有所忽略,即把佃农与自耕农统称为农民,并以此与奴隶作对照;把奴隶制与地主制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此消彼长;仅争论奴隶占秦汉总人口中的多大比例。按马克思理论,一定的生产关系如能决定社会中其它一切生产关系的地位和影响,则能显示出社会性质。秦汉时期奴隶制、封建地主制和自耕农制三种经济长期并存,地主制与奴隶制实力相当,两者共同占社会经济主导地位,共同决定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和影响。因此,这两者决定了社会性质,即:秦汉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9.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之后,进入了阶级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奴隶与奴隶主是奴隶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奴隶主是剥削阶级,奴隶是被剥削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对奴隶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因此,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具体说来就是指奴隶、奴隶主两个阶级的产生和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为了弄清阶级的产生,首先得认识阶级是什么?列宁给阶级下了十分科学的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内战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一个是外国的入侵,另一个南北方之间就市场,劳动力,关税和奴隶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奴隶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争议.奴隶制是欧洲奴隶贸易和美国国内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美国和英国都镇压过奴隶贸易,但是非法的奴隶贸易一直在继续.同时,由于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的奴隶贸易也在继续.一直等到美国内战结束,奴隶制才逐渐地消亡.内战期间,国家的重建才是林肯政府至上的目标,而奴隶的解放只是战争的一项措施,它的局限性体现在对奴隶主进行赔偿和《解放宣言》上.又由于对奴隶的解放局限于某些地区,因而事实上《解放宣言》并没有立即奏效.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黑人加入了北方的军队,但是他们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获得和白人一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11.
满族奴隶问题是满族(女真)史和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历来为众多学所重视。满族的奴隶制度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以掠夺奴役汉族和朝鲜族人为主;中期则发展到掠夺女真族中其他集团的人为奴;晚期则不仅掠夺其他集团人为奴,还役使本集团之人为奴,奴役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多。明代女真人由氏族社会进入明社会的历程有其特殊性,但也有许多人类社会的共性。女真社会非自由人产生的历程也是探讨人类社会明产生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在评论中含蓄表达了对奴隶制的看法。他秉承保守的政治倾向:他严厉批判狂热的废奴主义,为南方辩护;赞扬对主奴关系的美化,提议建立和谐的主奴关系,借以强化南方的社会等级,保持南方和联邦的稳定;警告解放奴隶后果严重,会造成南方人财产的损失,动摇整个南方社会的根基。可见,爱伦.坡反对废奴运动,美化奴隶制,表达了对奴隶制的保守观点。  相似文献   

13.
自由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行使,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智识、品德,特别是自己的自主性受到损伤,那么他就无法实施自由。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民就是自由人,奴隶没有自由。到了近代,只有解放了的奴隶成为公民时,才享有自由。《新民丛报》学人认识到了公民自由的重要意义,因而积极提倡公民自由,以反对中国人的奴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中等社会在实现自由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国内史学界流行的观点是,古典时代雅典奴隶制经济总体上呈持续增长趋势。这种观点不尽符合历史实际。雅典奴隶制经济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60余年呈波浪式增长之势,但与古典时代盛期相比,仍处于低谷徘徊状态。中外学者在考察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状况和走势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压低甚或完全忽略使用奴隶的必备条件,从而不能不明显夸大使用奴隶的普遍性。奴隶在当时生产、消费和市场条件下,尚未达到创造出剩余价值的程度,这是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最本质的表现。在奴隶制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其财富的持续增长通常是奴隶制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不是其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里耶秦简中,徒隶指城旦舂、隶臣妾、鬼薪白粲,又能被政府所买卖,具有罪犯奴隶的性质。其刑期是终身的。而且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则有收人入以为隶臣妾的事例。这也说明隶臣妾具有的身份二元性,既是罪犯,又是官奴隶。  相似文献   

16.
斯科特案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它是在南北双方关于联邦领地上的奴隶制问题争执不下之际,联邦国会和总统都无法对其进行彻底解决之时,由联邦最高法院试图借助斯科特案一劳永逸地解决该问题的一次尝试。在该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裁决黑人奴隶不是美国公民,并宣布为限制奴隶制扩张的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违宪无效,进而裁定国会无权干涉联邦领地上的奴隶制问题。但该判决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南北冲突,加速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7.
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奴婢杂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简中有关奴婢的简牍显示,资产不丰的“民户”和身份地位类同官府依附民的“师佐”往往拥有奴婢,说明吴国畜奴之风甚盛。官奴婢用于屯田,证明吴国的奴婢是从事生产的。更重要的是“户下奴”、“户下婢”之类名称,证实此时奴婢已载入户籍,其源头应在西汉。  相似文献   

18.
刘秋兰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4):63-64,68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Beloved)中,女主人公塞丝因自幼受到奴隶制的摧残,心理逐渐扭曲.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奴只是奴隶主的繁殖工具.虽然塞丝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面对母性的剥夺,她却不得不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这种近似疯狂的畸形母爱浸透了塞丝的血泪和无奈,.充满了对黑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痛恨奴隶制和种族主义,同情黑人命运的反种族主义作家,在《去吧,摩西》小说的第一部分《话说当年》中,通过布克大叔把托梅的图尔当作猎物与之进行赛跑以及布蒂大叔在扑克牌游戏中赢了休伯特,赢得了战利品——托梅的图尔的女友——谭尼两个游戏中深刻揭露了南方的奴隶制和种族歧视。这是一个幽默可笑的故事。但这并非仅仅是一出闹剧。托梅的图尔所处的尴尬境地,所受的人身束缚真实生动地折射出了当时黑奴悲惨的生活和所受的不公正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