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勤 《武当》2004,(5):18-20
八门五步是“太极十二式”的组成部分,有十二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前八字是八种手法,后五字是五种步法,俗称八门五步、八卦五行、太极精华和太极十三式,都是指这十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录八门五步人身太极解八门五步用功法太极分文武三成解固有分明法大极下乘武事解粘黏连随太极正功解顶扁丢抗太极轻重浮沉解对待无病太极四隅解对待用功法守中土太极平准腰顶解身形腰顶大极四时五气解图太极圈大极血气根本解太极进退不已功太极力气解太极上下名天地太极尺寸分毫解太极人盘八字功太极膜脉筋穴解太极体用解太极字字解大极大武解太极节拿抓闭寸分毫解太极懂劲解太极补助气力解八五十三势长拳解大极阴阳颠倒解共三十二目八门五步棚南振西挤东按北采西北树东南肘东北靠西南北方位坎离兑震类乾坤民八门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  相似文献   

3.
王文贤 《武当》2011,(11):16-17
招法本无属性,它的属性是由劲法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练拳是通过招法练劲法。一、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十三势组成的入门之路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八门五步十三种招势,派生出成百上千,变化无穷的姿态,形成太极拳的各种套路。其套路是由若干个招法所组成的,诸如现代流行的有24式、42式、48式、85式、91式及108式等等。无论招式如何变换,其形势总离不开八门五步十三势。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诠解了太极拳拳路的运行规律,它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关振军 《精武》2006,(12):44-44
太极拳有“八门五步十三势”之说。八门讲的是八种手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步说的是五种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太极拳先贤把阴阳、八卦、五行引入拳理,用以表示太极拳动作的变化。太极拳手舞八方之位,足踏五行之轨,合之数为十三。  相似文献   

5.
一、简介 陈式太极十三杆,又称十三大枪(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杆采用三米多长,尾部较粗的白蜡杆制成。套路以十三个动作组成,故得名“十三杆”。 太极十三杆,套路短而精,没有  相似文献   

6.
动作名称【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二式】右揽雀尾【第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五式】右左野马分鬃【第六式】左右倒卷肱【第七式】右海底针【第八式】左闪通背【第九式】撇身捶【第十式】搂滕指裆捶【第十一式】左右穿梭【第十二式】正单鞭【第十三式】合太极势  相似文献   

7.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8.
一、陈式太极十三杆简介陈式太极十三杆,又称十三大枪(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杆采用三米多长,尾部较粗的白蜡杆制成。套路以十三个动作组成,故名“十三杆”。太极十三杆,套路短而精,没有舞花动作.一招一式用法逼真.威力无穷。它以沾、缠、绞、拦、披、崩、拖、挂、横、扎、抖、架、挑等杆法,独具特点,是陈式太极器械中的佼佼者。练此杆,必须有雄厚的拳术基础。练时要求裆圆步稳.腰扭臂缠,以相当的内劲缠绕杆.身体突然发力。因此,是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增长内劲,加大裆腰臂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9.
动作名称【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白鹅亮翅【第七式】斜形【第八式】搂膝拗步【第九式】掩手肱拳【第十式】倒卷肱【第十一式】转身摆首【第十二式】当头炮【第十三式】 金刚捣碓  相似文献   

10.
王卓 《精武》2009,(6):40-42
(1)八门五步 方位八门,乃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八门者,四正隅也,四正为拥捋挤按,四隅乃揉捌肘靠,合正隅之手,得门位之封(卦),以身分步,则生五行,以支撑八面,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中定“土”是也,以中定为枢轴,怀藏八卦,脚踏五行,名之曰八门五步。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00,(4):56-65
“太极十三丹“或”十三丹太极拳”,后人惯称“十三丹”,是李瑞东老先生颇具匠心的重要创作。它在李派太极三大主拳中属人盘拳(五行捶)这一体系。由于它取十三种动物之特性和动作特征,相形取义,缘理悟化而成法式,故而形成了罕见的作势风姿和特强的导引功效,备受后人珍爱。术数十三,本于八、五,蕴含“演八卦、运五行、调阴阳、合太极”之理。而以物象演法定式又寓“亲和自然,爱惜自然”之义。换言之:依法演武,演武合道(自然之理)。  相似文献   

12.
王炳生  崔晓梅 《武当》2005,(10):6-10
武当太极十三杆是九宫太极门中长兵器的一种。古代亦称大杆子或大杆。据何良臣《阵记》载:“马字枪,沙家杆子,李家短枪,各尽其妙”。该杆长约3米,把粗约五厘米,白腊棍制成。双手阴阳握杆为主,左右互换握法使其招术。杆法套路有抖、劈、崩、推、拨、戳、挑、格、缠、圈、滑、滞、云等动作变化组成。运用太极的身法、步法,以腰发力,力达杆身。以太极腰、八卦步、大抖杆为基本功。用于贯通  相似文献   

13.
谢征东 《精武》2006,(2):34-35
天地之五行(即水、木、火、土、金)是相生的关系,而太极五行(即太极十三势中的五种步法——进、退、顾、盼、定)同样对应着人体经络和脏腑的有关窍位。  相似文献   

14.
太极五行步是练习太极阴阳手纯熟之后,需要进一步修习的自然功法。这是武当紫霄玄真神剑门秘传“清虚自然太极拳”所要求的练功步骤。 太极五行步与“七星玄璇步”、“九宫流星步”,共称“玄门修真斗罡法”,是由玄门禹步演化而来的修真秘术。五行步内合五腑,外应五方,是玄门中乘道法,若能与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之五行阴阳功同修,内功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玉伟  葛小俊 《武当》2005,(8):48-49
弱柳迎风十三形是以伸筋拔节,舒通经络为目的,长期习练可以养颜润体,使周身充满弹性,对于初练太极拳者可以炼化气血,补太极之不足。笔者开始习太极时师常言,先求开展而后紧凑,故师传之搂膝拗步是手摸前脚尖沿大敦八循肝经上至膝上部,海底捞月蹲身到底,提手上势到天边。弱柳迎风十三形内含闭息吐纳,活动脊柱,炼达三焦,其功效不亚于八段锦,对于习太极拳者确大有裨益。第一式:鹤立  相似文献   

16.
刘伟 《武当》2013,(7):5
杨露禅所传府内派太极拳拳法共有十套,其由浅入深,由外及内,寓健身、养生、技击于一体,呈阶梯状,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府内派太极拳的特点是,雍容华贵、舒展大方、气势磅礴、潇洒流畅、体系完整、传统时尚。其具体内容是:1、智捶。2、太极大架108式。3、太极老架108式。4、太极小架108式。5、太极长拳。6、小九天。7、后天法。8、太极散手三十式。9、太极十三内丹功法。10、点穴法。另外还有桩功、行功、推手、刀、剑、  相似文献   

17.
舒佑辉 《武当》2004,(8):17-18
太极拳有十三总势。即八种手法,五种步法。八种手法是搠、捋、挤、按、探、挒、肘、靠。这八个字就是八卦,又叫八门,就是四正四隅。震、离、兑、坎四卦的方位是东南西北四正方;乾、坤、艮、巽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方,叫四隅;五种步法是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称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太极拳就是八卦五行的综合体,是循经守窍、静动相兼的意气运动。  相似文献   

18.
王长明 《武当》2011,(12):12-13
张三丰在太极十三势总歌兼体用联解中有"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之说教,将太极的劲法,八卦的方位和五种步法组成基本技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和中定,由这些技法构成太极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武术项目的一种,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太极拳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对大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及神经机制,为运动改善大学生抑制功能提供实践基础,为太极(八法五步)的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以1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太极(八法五步)对被试进行短时运动干预。采用Flanker任务测试大学生干预前后的抑制功能,并同步采集ERP数据。结果:(1)对前后测Flanker任务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后测较前测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均缩短,且差异具有边缘显著性,抑制冲突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减去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前后测差异不显著,但后测较前测抑制冲突反应时有缩短的趋势,表明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对一致条件任务、不一致条件任务和抑制冲突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对前后测Flanker任务诱发的N2振幅、P3振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后测较前测一致条件任务、不一致条件任务前额叶N2振幅均增大,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短时太极八法五步促进大脑在刺激出现后200 ms左右单位时间内募集神经元数目增加,产生电压值增高;后测较前测一致条件任务顶枕叶P3振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有增大趋势;后测较前测不一致条件任务顶枕叶P3振幅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短时太极八法五步促进大脑在刺激出现后300 ms左右单位时间内募集神经元数目增加,产生电压值增高。结论: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干预对大学生抑制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神经机制是前额叶N2振幅显著增大,顶枕叶P3振幅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