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刘勰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到李吉林老师的“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情境教学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然而“情境”实践中,依旧有不少遗憾……  相似文献   

2.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有意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唐朝的王之涣在《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作了通俗而深刻的阐述,他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人心中之一境。"把文学情境论迁移到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就是课堂情境化和情境课堂化。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的"五个形态"的第一个形态,就是"在情境中发现疑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应创设学生独立研究的情境"。  相似文献   

6.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协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教育中,情境法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辅助教学手段。刘勰在《文协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叶圣陶在《二十韵》中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说法,此等精辟之论从根本上阐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熏陶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这是开展情境教学活动的历史性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心智发育的规律性特征,情境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既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又有十分重要的深刻影响。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从有效情境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创设等方面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希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古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说,外部情境进入内心世界,能产生感情共鸣和思想启示。思想品德教师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既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知识与情感和谐统一,内在品质不断外化为行为习惯。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妙设情境、促进养成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触摸生活、参与实践、表达真情就是新课程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视生活为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的兴趣。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审美的情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笔者每次在习作训练前,为学生选取或创设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融入此情此景,他们会因"物"而发"情",因"情"而发"辞",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10.
汉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强调了情感对激发人的言辞的重要作用。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心中有学生",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他们的"快乐情感"为切入点,オ能使作文教学真正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那么,该怎样让"快乐作文"走进学生呢?  相似文献   

11.
记得古人曾说过“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辞发必是这情所到,这情所到必产生辞发。由此看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从他们的生活出发,重视培养写作情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12.
1创设佳境,情动辞发,愉快地迈进作文门槛文章是有情之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朱自清也说:"古人作一篇文章,他是有了浓厚的感情,发自他的胸腹,才用文字表现出来的。"这正如刘勰所言"辞以情发"。而人的情感来  相似文献   

13.
王凤 《考试周刊》2008,(2):22-23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点明了文与道、情与境、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的陶冶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情境教学的依据.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实是作者充沛感情的自然流露.任何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感情.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则要处处设置情境,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  相似文献   

16.
山川云雨,松柏花卉,原本无所谓喜怒或爱憎,然而这些千姿百态的物象一旦扑入人的主观世界,并被注入人的精神意念,便能顿然生辉,便会涌出种种情致.所以,在常见的记叙文中,所状之物,所摹之景,无不透出一个"情"字来:写景都是为了写情,景语即情语.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意在笔先",南朝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果把"意"比作统帅比作乐队指挥的话,那么"情"就是乐章的基调,就是抑扬顿挫的旋律.文章没有"意"就失去了脊梁,立不起来;有"意"而无"情",则不丰满,不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领域,然而时下,不少学生不善于观察,不擅长想象,缺乏"捕捉"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笔下流淌出来的文章也是毫无激情、欠缺内涵的"奉命之作".刘勰曾发表过"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这让教师们受益匪浅,明白在作文教学中,不应游走在一种看似四平八稳的教学模式中,而应注重情境作文的教学,注重把学生带到永不枯竭的源泉中.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上常使用设置情境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些精辟的论述成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融合了我国古代“境界学说”中的“心物交融”的思想。而1000多年以前刘勰的“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为情而造文”“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等的观点,把这种理论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20.
《物色》篇是专门讨论作家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刘勰所阐释的"心物交融"说主要是从"物、情、辞"三者的联系的角度出发,不仅论述了物对"情"的感发作用,同时也论述了"情"对"物"的驾驭与升华功能,并将文学创作的语言表现问题(辞)置于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中加以探讨,从而将创作实践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联系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而这个过程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