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原地区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以青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地区民族体育产业的开发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型产业。青海地区民族体育项目特色明显、地域分布规律,活动呈节日性和时令性等特点,并与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民族体育产业今后发展: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民族体育发展模式的创新工作,保护好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将民族体育资源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结合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特色和品牌。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蕴藏着旅游产业经济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全国横向相比呈严重的滞后状态,其经济发展落后和产业文化意识观念薄弱是制约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大力促进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是实现大重庆城乡统筹布局中重要一环。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开发优势及定位分析,本文探讨该地区农村旅游产业规划、旅游产业布局及旅游产业链的完善与对策问题,这对于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大省,探索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活动,对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不但对当地体育市场的开展具有重要价值,甚至于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探索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渝东南民俗文化极具特色。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有效提炼、合理浓缩,弥补其区域弱点,发掘其文化内涵,突显其精神实质。树立良好的民俗旅游文化形象,能够打造出卓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具体思路是:建设土家族民俗文化数据库:借助区域整体性壮大旅游经济品牌效应;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实现最佳区域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开发存在雄厚基础。应该明确彭水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各方面的责任归属,加强区域、区际协作,整合渝东南各县旅游资源,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依托,以旅游业为载体。走绿色文化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打造民族体育旅游品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本文用文献资料法,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与特色进行分析、评价,为进一步有序开发民族体育旅游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探究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第一产业(特色农业)的延伸、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渗透(乡村旅游);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第二产业的重组及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工业旅游);绿色生态基础之上的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分区”对策.旨在解决以“生态”和“绿色”为背景下的该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功能配置最优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构筑区域旅游特色档族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深度开发川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提出了以下设想:进一步摸清家底,精心做好旅游发展规划;树立品牌,走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体育旅游中介,协调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民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重视民族体育旅游安全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民族体育融入旅游活动进行探讨,发现民族体育项目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旅游者内敛的民族心理,旅游区开发区域性民俗文化力度不够,是影响民族体育与旅游产业"同台唱戏"的关键因素。通过聘请民间艺人,引入更多娱乐性强的民族体育项目,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可实现民族体育和旅游产业的双赢,能够为更好地传承民族体育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划分,它隶属于第三产业。在市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潮下,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问题备受关注。高黎贡山区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但发展的市场和前景广阔,对带动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等科研方法,探寻该区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少数民族聚集,地域性差异很大,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形成贵州多元文化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类型丰富多彩,展开形式各异。多元文化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路径主要有:扩大民族体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局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增加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认同;与社区健身相结合,增加民族体育项目的健身形式;走进影视屏幕,扩大宣传;与教育环境箱结合,发扬新的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旅游是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体育与旅游,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理解。本研究从民俗学、旅游学的视角,通过文献资料、逻辑、社会学等方法,论述现阶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进程中应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两者联动和互动的文化发展策略。以有利于双方在资源共享下和谐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应突出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挖掘重庆市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对区域体育旅游发展所有的优势、面临的劣势、拥有的机遇与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的五大策略:定位体育旅游发展产业模式;打造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圈;加大媒体宣传,创新旅游主题,打造体育旅游套餐;与乡村体验游共融,加强城乡交流;‘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实施;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并以此促进重庆市区域体育旅游的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的洪流使区域特色文化正面临着被同化的威胁。旅游纪念品虽然本质上要求凸显区域文化的差异性,但在文化全球化的场域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趋同化的倾向。因此,在发展区域旅游纪念品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就需要正确认识旅游纪念品产业的文化属性,将承载区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产业放在文化全球化的场域中去看待、去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可利用价值,为金沙滩旅游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旅游产品。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弢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0):20-23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是,在旅游规划中往往忽视旅游文化的整合,旅游规划趋同化。文章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探讨旅游规划中进行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区域旅游规划中文化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体育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旅游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开发的重要方向,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和旅游产业格局的新机制.借助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东风,充分利用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业,对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波士顿矩阵理论模型,将南疆体育旅游客源地、目的地、体育资源、体育项目、国外游客市场分别划分为问题市场、明星市场、瘦狗市场、金牛市场,分析各自特征及对应的发展策略;并针对南疆体育旅游市场尚处于旅游业发展初级阶段的现状,提出了"南疆四地州应认清自己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未来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加快培养问题市场使之发展成为明星市场,同时重视瘦狗市场的发展,使四地州体育旅游产业之间相互带动和承接"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南疆体育旅游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