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凯利帮真史》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彼得·凯里的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观照下,彼得.凯里在《凯利帮真史》中代表边缘地位的声音发言,以想象的文本去建构与复原被正史压制、遮蔽与删除的“历史真相”,并由此引发人们对澳大利亚殖民历史的新一轮反思,旨在重塑本民族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
津子围小说擅长通过表现普通人在种种现实境遇中身份意识的变化探询人的精神世界。在身份意识与文化、身份意识与职业、身份意识与性别的关系缕析中,津子围笔下的普通人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精神状态。津子围在表现笔下人物的身份意识的同时,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身份意识,体现着他对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向度的关注,这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较深的寓意。  相似文献   

3.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要从分析这些描写入手。肖像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的衣着描写表明了他的沙皇军警身份。《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体现了闰土一家生活的日益贫困。“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能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意味深长的话语体现了他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对小说《金瓶梅》中的服饰描写作了剖析,指出了其对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的展示及情节结构变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他者”概念与赛义德的文化抵抗理论,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权力与荣耀》对后殖民的叙述主要体现为“他者”身份的倒置和反教背景下意识形态抵抗的隐喻。小说颠覆了传统的“他者”形象,同时真实展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后殖民时代面临的现实和作为“非殖民化运动”重要部分的文化抵抗。  相似文献   

6.
黄佩华的系列小说构成他所特有的桂西北叙事,成为壮民族生存状态与历史的形象记录,其小说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小说特征,他的创作来自于深刻的民族身份意识与本土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7.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小说家笛福的代表作。本文旨在探索该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的殖民者身份。克鲁索作为殖民者的身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我身份的不断改变和他与黑奴星期五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十月是新一代打工文学的重要作家,其打工题材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体现了作为一个由农村打工仔成长为城市作家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现实境遇,表达了一种身处异乡的漂泊感和对漂泊的反抗意识。他通过文学创作改写着自己和打工群体"乡下人"、"打工仔"的身份,谋求更高的身份认同,这对作家的艺术创作提升和现实身份重构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身份》(又译为《本性》)是米兰·昆德拉用法语创作的第二本作品,小说运用"音符的组合"、"复调结构"和"对位"等音乐技巧描写了一对情侣的爱情体验,表现了当代人对身份的怀疑和自我的迷失.相比之前的作品,《身份》这部作品文本简洁洗练、结构明朗,清晰地体现了昆德拉将音乐与小说融为一体的创作乐思.  相似文献   

10.
昆德拉的小说以情节简洁、主题多义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主题多义体现在昆德拉对人生的多重主题的探寻之中,涉及到爱情、生命、政治等方面,贯穿于这些主题的核心是作者对存在的思考,他通过刻画灵魂来探索人物的存在状态。小说《身份》延续了作者对存在的思考,其爱情、身份、可能性主题构成了小说文本的多义性与复杂性。通过文本,昆德拉还原了现实的复杂与多重可能,引发了读者的哲思,同时也在小说形式上提供了有意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他是否还在人间》的研究,可以从身份问题入手,探讨小说中4个青年画家的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和混合身份认同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小说中米勒诈死并改名换姓,虽然以一个富商的身份活着,但是那个热爱画画、充满梦想的青年已经死了,他最终活在孤独与痛苦的混杂身份中,即他的肉体活着,而精神已死。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面纱》是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女主人公凯蒂在经历了幻想破灭和生死离别之后,将生活的面纱从眼前揭开,并且实现了精神觉醒。本文试运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深刻分析小说中作为"他者"的东方人身份与作为"自我"的西方人身份,从而剖析毛姆小说中所体现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利维斯小说批评弊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维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渊博的知识对小说批评做了不懈努力,他的小说批评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他的小说批评有自身的弊病:他关注局部肌理,忽视整体结构;他的小说批评有时关注小说体现的伦理道德、宗教、历史价值等,滑入了另类批评;有时他没能给自己的判断以任何理由;他对一个作家的赞扬往往以贬损另外的作家为前提.所有这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利维斯在小说批评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一名犹太作家。他的一系列作品都表达了他对犹太民族的热爱与同情,尤其是著名短片小说《邻居》更加体现出他对犹太民族的情感。《邻居》主要讲述了两位年迈的犹太人所经历的苦难生活。本论文主要分析了两位老人所遭遇的异化和苦难并讨论了他们对犹太身份的追求与认同。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任何小说,都包含着故事及其讲述者两个层次。作者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讲述故事,即他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叙述人以及他如何讲述故事,这是体现叙事文学技巧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它标志着叙事文学发展的水平。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由于受宋代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6.
米兰·昆德拉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体现了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与创新.其中出现的大量对梦境的描写,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小说结构和主题两个层面入手,结合对文本的细读,阐释了梦 境在小说中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米兰·昆德拉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体现了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与创新.其中出现的大量对梦境的描写,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小说结构和主题两个层面入手,结合对文本的细读,阐释了梦 境在小说中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对小说《金瓶梅》中的服饰描写作了剖析,指出了其对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的展示及情节结构变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描写了人类自我身份主体建构中的多重困境:自我身份建构中的认同缺失、主体认同分裂、身份分裂以及失败的自我异化给主体带来的伤害和毁灭。从拉康的镜像理论来看,小说以画像等镜像形象为载体,描写了主体自我建构过程中他者与自我的争斗和角力以及自我异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小说,王尔德表达了自己在自我身份建构中的困境和焦虑,展现了他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20.
《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是一位在不断寻找身份中成长的黑人青年,以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出现的引路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极大影响着他对自我身份的追求。他经历了成年和成长的仪式,并从中获得了如何确认身份的顿悟,他的成长铺设在螺旋式结构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中,这些充分说明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