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结合福柯权力话语理论可以看到,彼得·凯里通过《凯利帮真史》展现了长期遭澳大利亚权威政府诋毁的内德·凯利的真实形象。彼得·凯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澳大利亚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文化身份。《凯利帮真史》为了今读者信服而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虚构的十三个包襄和通篇使用的文化程度很低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彼得·凯里第二次获布克奖的小说《凯利帮真史》将澳大利亚官方历史记载中面目狰狞的"丛林大盗"内德·凯利塑造成为一个本性良善但为生活所逼而反抗殖民当局的爱尔兰裔英雄。复活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站出来为自己辩护,凯里巧妙地安排小说人物展开了一场历史话语权的争夺。在他看来,爱尔兰裔澳大利亚人是白澳内部的"他者",他们挑战了澳官方宣称的"澳大利亚是白人的澳大利亚"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彼得·凯里的《“凯利帮”真史》通过一个备受诋毁和磨难的声音 ,来讲述一个澳大利亚早期开拓者的动人故事。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 ,并结合新历史主义文论 ,揭示该故事所彰显的政治隐喻和民族视野 ,以及作者为建构其文本宏旨所采用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2001年度的英国布克奖于10月17日在伦敦揭晓,1943年5月生于澳大利亚、现居纽约的作家彼得·凯里以新作《凯利帮正传》(《译林》2001年第3期221页曾作介绍)再度荣获这项英国文学界的最高奖.此前,惟一曾两次荣获该奖的作家,是南非开普敦大学教授J.M.库切,他于1983年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99年以《耻》(中译本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成为布克奖自1968年设立以来第一位两度获此殊荣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以顾颉刚为代表的著名历史学派——古史辨以还原上古真史为目的,解构传统《诗经》学,清除历代《诗经》学萌生的伪史并查证真史。其诗学取向与价值在于,直面《诗经》本文,解除《诗经》的经典光晕,还原《诗经》的文学面目,因而对《诗经》学作了深度刷新。但是也因游走于历史与文学之间,遗失了更为细腻的历史文化密码,也对《诗经》造成了漏解、无解、误解的阐释缺失。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国家,如凯利党、士兵传奇、多元文化主义等。借着这些传奇,澳大利亚人民知道了它们的历史和未来,这些传奇也成为了澳大利亚人民的精神归宿。该文通过对加里波底战役中所反映出来的士兵传奇分析了澳大利亚无可争议的民族特征——无法估量的超人力量和为国献身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程的灵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是整个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2012年5月,澳大利亚的课程主管部门——澳大利亚统一课程评估与报告管理局颁布《澳大利亚课程纲要》,①12月13日,经过多次反复研讨正式颁布了《澳大利亚历史课程标准(2012年版)》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德育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以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作为载体,以历史的“求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求信”目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如何展现其生命力,如何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优势,有四对矛盾亟待解决,即:真与信的矛盾、广与深的矛盾、熟与新的矛盾、学与考的矛盾。解决这四对矛盾的关键在于以真史真情感染人,以典型细节吸引人,以专题透析折服人,以开明考试释放人。  相似文献   

9.
同一的主客体思想使《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八篇内容各异的论文,形散而神不散,它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线索概念,是理解《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较好切入点。卢卡奇试图与马克思在价值取向上保持一致,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来审视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10.
安东尼·凯利(Anthony E.Kelly)博士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教育和人力发展学院教授、教育技术项目主席,曾长期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专家,多家正式、非正式学习研究机构和教育与人力资源部项目经理。他还担任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客座教授。多种工作角色与经验使得凯利教授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较高成就,是2009-2010年度“富尔布赖特新世纪学者计划(NCS)”的获得者。他还受聘为《教育研究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教育技术研究与进展》、《学习科学杂志》等多家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或评论员。  相似文献   

11.
丁磊宇 《成才之路》2022,(9):142-144
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文章依次从"艰""苦""奋""斗"四个方面论述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奋发进取、敢于斗争的品质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巨婴"、虚荣攀比、不劳而获和"躺平"等不良现象及其成因,对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传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书写成为化的主要传播方式已使判断历吏叙述真实性的标准由世代相传的“口碑”转向书面“史料”之后,历史叙述的精确性与取悦读的生动形象性势必呈反比函数关系;而现代实证科学和现代学观念从学术建制上对“史易辙”的进一步强化,更使历吏与学在同一体中越来越难以相处;但张承志的《心灵史》以学术叙事与抒情倾诉熔铸而成历史小说的新体,使学与历史的关系在历史小说中获得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全面深入地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开阔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视野,开创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境界,开拓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途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按照科学化、时代化、大众化、系统化的发展走向,梳理、总结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理念并进行前瞻性思考,我们认为,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举旗帜、围绕中心的工作理念,关爱主体、厚重民生的人本理念,服务大局、服务大众的服务理念,做大事业、做强产业的建设理念,面向基层、走进大众的沟通理念和格调时代化、手段现代化、格局多元化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家们的“历史真实”观主要有三种,即历史生活的真实、历史精神的真实和历史文化的真实。“历史真实”观的多样化不仅使作家们的艺术个性更为鲜明和突出,也使当代历史小说出现了多元发展的趋势,有着更加繁荣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知识形态学的视角,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话语的当代性、研究主题的当代性以及思维方式特征的当代性,说明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从语言层面上看,它是由具有鲜明当代特征的语词体系表述的。从研究主题层面看,科学发展观所直面的问题正是目前世界顶尖发达国家所直面的问题,与当代世界的研究主题、关切主题完全契合。从思维方式层面看,诸多思维方式的当代特征,已作为新的元素,为科学发展观所吸收,使之成为当今最新的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观,成为具有鲜明的当代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新修大型《清史》是一项整理和保存清史资源的国家工程,旨在修成能“存史”、堪传世的有清一代国史。在“史义”上宜运用“一导多元”的史学思想。在“史例”上宜采用历代正史所共用的纪传体,并对之加以现代性改造。在“史纂”上宜用重记述辅以适当析论的笔法。在观念上应树立对现代“作史者之精神”的自信,去除单一、单向思维模式所造成的疑虑和余悸。注全力于新型纪、志、表、传、图的修纂。重视资料基础工作,组织对重点和难题的科学攻关,作出若干重大学术突破,实现在总体质量上对《清史稿》的大大超越,以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应当注意的是,试图让大型清代正史和通史及数十个专史熔于一炉是不现实的,让章节体的通史、专史充当传世清代正史的主干也是不相宜的。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叙事,首先,要在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与现实背景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方位,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世界历史”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的理论视野;其次,要在现实的群众主体及其历史创造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体与价值旨向,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民群众”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依靠谁,又为了谁”的理论基础;再次,要在社会历史客观规律与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与中国特色,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客观规律”与“能动选择”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正确,又有何特色”的理论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当代文坛“新历史主义”小说流派的叙述,主旨是消解社会性、消解意义,总的目的是解构历史。陈忠实《白鹿原》的叙述,主旨在于瓦解掉了权力话语具有决定论色彩的历史观,将历史的各因素看成一种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关系,偏重对历史的文化性阐发,并重构了历史过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面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多元化因素的介入、网络的逐渐开放,"经典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遇到了种种困境。如何适用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应用成为各国学者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哈贝马斯作为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理论家中的领军人物,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主张用"新进化论"和结构主义的观点,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出发点,"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