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校办民校的形式一般有4种:(1)由名校在校内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校舍、教师)独立举办民办学校,俗称“校中校”。(2)名校将收购的其他学校办成民办学校。(3)名校与民校合并组成教育集团。(4)名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民办学校。形势喜人1.名校的优质资源得到了低成本扩张名校是多年文化积淀和长期高质量办学的产物。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学校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因资金不足,在规模上难有大的突破。通过名校办民校,名校增强了造血机能和竞争力,从而更快地做大做强。2.盘活了薄弱校、民办学校的资源和社会上的教育投资资本名校拥有一流的软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学校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我参观考察过全国许多名校,也拜读过许多名校名家的管理经验与治学之道。2001年,我来到在深圳市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园岭小学工作,认真审视和追踪园岭小学成长的轨迹,使我开始了对名校为何而“名”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3.
康士凯 《上海教育》2002,(21):16-16
名校,之所以在社会上享有盛誉,是它办学有相当的高度。首先,名校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滞留在昨天的水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兴趣、习惯的培育必须渗透时代气息,围绕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发扬传统,不断创新,追求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设置、评价机制,教学  相似文献   

4.
“实体式”集团化办学是名校集团化办学最普遍存在的一种办学模式,它能有效地解决资源分配不均、“择校热”等问题。该种办学模式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名校和子校区之间存在学校文化的冲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该种办学模式下子校区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建议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对子校区学校文化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5.
文化立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特色的重要体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建设的需要,管理的需要,名校创建的需要.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学校文化建设当成一项全局性工程抓实抓好.文化立校,举足轻重,意义深远,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确实有不少真正的名校,这些名校是当之无愧的。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作秀”而成的 “名校”。这些“名校”的“名”往往体现在外壳,其实学校的思想和灵魂并没有明显的过人之处。如何培养和发展名校?这里涉及一个衡量名校的标准问题。名校的“名”,首先应该体现在它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上。这里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没有本质的区别。办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思想的校本化产物,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特点而形成的、与众不同的、自成体系的有关学校工作和发展的思想。关于学…  相似文献   

7.
《教师博览》2011,(10):63-63
学校,是教育最亮丽的窗口,是培育祖国花朵的摇篮。为了展示全国众多大、中、小学名校的风采,总结名校丰富的办学经验,传播名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宣传名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发掘名校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校园文化精髓,颂扬名校名师的创新奉献精神,加大名校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南昌赣腾图文传媒有限公司将为各名校提供展示的舞台,在本刊内页和封  相似文献   

8.
《广东教育》2004,(5):64-65
事件:近几年,名校办民校成为部分省市的重要教育发展政策,有些省市表示将充分利用本地名校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合作办学。而苏州市副市长、教育学家朱永新则提出:停止名校办民校。他认为:“名校办民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国家培养的师资和长期积累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家长掏钱买他们  相似文献   

9.
和飞 《高教探索》2004,(1):21-22
本文结合学习张德江同志视察肇庆学院时的谈话精神,分析了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建设名校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突出特色是前提,提高质量是生命,建设名校是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名校之思     
《教育科学论坛》2004,(12):17-18
专题背景把目光对准名校,我们深思良久。我们知道,在中国每一个省、每一个市乃至每一个县都有那么一所或者几所重点中学,而其中尤为突出者,在全省甚至在全田都享有一定知名度者可冠以“名校“尊称。这些名校能够在数万所中学中脱颖而出,除了历史原因和自身努力外,还可以看到“计划“的影子。正是“计划“的强力参与,今天,这些名校才得以事用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我们也不无悲观地看到,这些享用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还没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学校版本。  相似文献   

11.
提起名校,人们自然会与其“悠久的历史”、“卓著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精英的摇篮”等联系起来。名校之“名”何在?“名”在办学理念上。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名校正是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更自觉地面对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同需求,切实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手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真正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接受一种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教育,使他们在10年或20年后能大面积地成长为各领域的拔尖人才,才是名校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赵广钧 《山东教育》2005,(31):59-60
名校之特在于个性,名校之魂在于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容忍物质上的不足,但决不能容忍理念上的欠缺。只有思想始终抢占制高点,我们的工作才能抢占制高点。我们在办学中,始终坚持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理念,并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名校办民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概念。从有关政策和操作实践来看,所谓“名校办民校”特指公办学校以种种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从其实际内涵与办学模式考量,称“名校办民校”为“公校办民校”应更准确。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在江苏教育学院召开了《江苏省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与规律的整合研究》课题成果汇报会暨名校长谈成功学术论坛,名校长的精彩演讲博得与会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15.
“名校办民校”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鲜事,对此现象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自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了某地“名校办民校”的情况后,质疑和否定的声音渐渐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7,(4X):15-15
近年来,“教育集团”开始在杭州各城区出现,这种以名校为龙头,通过名校承办.投资.入股等形式.实施多种办学模式的教育集团.使杭州城区的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0%。可满城的名校能为城市带来什么?名校的牛奶会“稀释”吗?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编按]  相似文献   

17.
如果对经得起历史考验和社会公认的中外名校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虽然他们个性各异,但透过不同的生长现象也能发现一些共同的本质特征。名校的生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学校思想和精神的创新与升华。一些学校之所以名扬四海,是因为她的办学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的灵魂,是优质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看现实堪称一流的名校,我们来细加品味,深入分析的话,可以无一例外地发现,这些名校都已有了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也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使得名校犹如常青树一样屹立于教育之林。一、导入SIS  相似文献   

19.
广西柳州市一中是一所独立高中,始建于1947年,是八桂名校、全国名校,是广西首批2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是一所被广西教育厅誉为“文理并进、人文见长、全面发展”的重点学校。学校坚持“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让学生在理想的大学成就理想”的办学目标,宏扬“能创第一创第一,不创第一创唯一”的柳州一中人的求新求异  相似文献   

20.
名牌的背后是文化,名校的背后也是文化。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学校发展的内涵,提升办学质量与办学品位,实现健康发展、高品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内涵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