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实效性,不仅应该体现在个体对荣辱观念的明晰把握和荣辱行为能力的稳定形成上,更应该体现在个体人格因素中荣辱品性的实质性变化上。从此角度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际上包含着极深的“品性”教育意蕴。因此,了解“品性”教育的涵义,探讨品性教育背景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点、规律和难点,对于确保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实效性,不仅具有前提和支撑的作用,而且具有指导实践和提升理论探讨价值的作用,是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体系下,建构“荣辱”政治课程文化的相关问题,主张建构“荣辱”政治课程文化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体现荣辱价值为内容,以加强行为、环境和时尚教育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处于缺失、虚置状态。在全球化语境下,面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缺失,思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加强对人们荣辱意识的培养,成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时代性课题。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在教育意识、教育内容、教育路径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构建与时俱进的内含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不辩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民族正气凛然,精神奋发的标志。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候,不同民族,持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和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着眼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张渊 《教育教学论坛》2012,(39):229-231
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荣辱体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应当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挥优良环境的育人功能等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如何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荣辱意识的塑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庞斌顺 《历史教学问题》2006,(5):103-103,63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荣辱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  相似文献   

8.
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荣辱体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应当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挥优良环境的育人功能等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何亚非 《教育与职业》2007,(32):116-117
荣辱观属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范畴.不同的荣辱观表现为不同的行为价值标准,为不同的时代服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当今中国民族精神的支柱和道德标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王曼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3):129-130
毛泽东的荣辱观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以追求真理、为国为民献身为荣,以只为自己活着、卖国投敌、苟且偷生为耻以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集体荣誉作为衡量荣辱的标尺;强调人们应该正确对待荣辱得失.我们要继承毛泽东的荣辱观,树立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作为衡量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将荣辱看作是安邦定国的根基、安身立命的根本、德行修养之大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于传统道德文化的土壤,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与升华。探讨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联系,有助于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提高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修身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体现出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结合时代要求提出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只有在深刻领悟并借鉴传统修身观精华的同时,努力践行当代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塑造高雅的涵养和高尚的人格,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应该深刻认识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确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史》蕴涵丰富的有关荣辱观的内容,可以为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智慧资源。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评述古代哲人的荣辱观,培养大学生的知耻之心;通过讲授古代哲人的忧国情怀,渗透以忧国爱民为荣的观念;通过分析儒家的仁学思想、墨家的"兼爱"原则、佛家的慈悲精神,渗透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观念;通过分析儒家的义利之辨,渗透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观念;通过挖掘儒家、道家、墨家的"俭"的思想,渗透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时代主题的差异性造成了荣辱观差异性,“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造就了毛泽东的革命荣辱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造就了邓小平的建设荣辱观;实践基础的差异性造成了荣辱观差异性,中国革命实践深刻影响了毛泽东的荣辱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深刻影响了邓小平的荣辱观;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了荣辱观差异性,浪漫性思维使毛泽东晚年以实事求是为荣的光环逐渐褪色,与邓小平现实主义思维方式形成的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6.
道德生活的变化通常以荣辱的形式突出地表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荣辱观在家庭生活方面出现了以孝为荣向自立自主自由为荣的变迁,经济生活方面出现了以逐利为耻向致富光荣的变迁,政治生活方面发生了以做官为荣向以作公民为荣的变化。荣辱变迁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转型,善美的荣辱观的形成有待于新型社会秩序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为他们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会激励他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其文化特质而言主要包括:社稷情结,民惟邦本,实事求是,勤劳不奢,贵在和合,诚信为美,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处世行为的智性和理性表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统揽当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走向,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凝练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精神,使其既具有东方式的经典和厚重,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和活力,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新特质正是我们长期坚持和恒守的民族准则和行事规范。  相似文献   

19.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目前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领域中的一些制约青少年正确荣辱观形成的因素,对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提出了对策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非凡。大学生荣辱观的缺失表现为是非颠倒、善恶不分、荣耻不辨。荣辱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切入点。荣辱观体现了社会进步需要与大学生人格完善需要的统一;体现了大学生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与大学生底线价值的统一。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对大学生荣辱观念的宣传又要重大学生践行;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是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的教育行为;荣辱观教育应与现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