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很高的运用价值,它的"不偏不倚"思想主张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适中,从而使人的心理保持平衡.它认为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内在心理素质和外在心理素质,内外心理要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才能使人拥有平衡心理和良好的人格.要发展大学生内在心理素质应该培养他们"仁爱"的品质,要发展大学生外在心理素质应该加强"礼"的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庸之道"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价值,并且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体系,以保障其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机能,是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统一体.心理素质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源于生理、心理和外部条件,是在一定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后天人生经历的积累.人的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心理健康水平高,心理素质也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3.
学校建构科学合理的心理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人的心理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的心理素质的结构特征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是学校心理教育模式建构的几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这些分析与认识,本文试图对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途径组合、运作方式安排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论证,为模式的建构提供尽可能完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职业心理素质的基本含义,从国内外职业心理素质辅导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职业心理素质及其结构,提出了职业心理素质辅导的内容和途径,包括提供职业信息咨询、职业心理测量、求职心理调适、生涯规划辅导、职业环境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价值观辅导与职业拓展能力培训等.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心理素质各要素的调节及对大学生全面、系统的教育与引导,实现其性格品质的优化、心理能力的强化和心理动力的激发,可以达到维护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当时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西平同志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现在搞心理教育不要用"贼喊捉贼"的方法进行,许多老师和家长正在不断地给学生制造心理问题,而反过头来,还是这些家长和老师又来研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我希望抓心理教育首先从成年人抓起,要先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素质,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陶西平这些话说到了心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心理教育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听到的多是由于教师心理素质差,而给学生造成的心理疾患、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用我们健康的心理去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这比什么教育都重要.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我们以往的智力工作,热衷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调适,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不健康的心理影响了学生,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很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重要性、心理素质训练方法以及运动员心理素质与技战术结合等问题的简要梳理与阐述,旨在引起中长跑教练员、运动员等相关人员对心理训练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作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已提上我国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其中,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心理素质教育应当如何来开展引起了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1.培养青年学生优良、健全的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强调指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心理素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心理素质作为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师心理素质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两个方面的回顾,着重评析了大学教师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一、心理素质、校园文化的理论范畴 1、人的心理素质结构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为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其各的心理状况,人格水平等基本条件。心理素质的物质基础是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它们相互渗诱。相互影响。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概念的理解,把握就业心理素质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胜任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分析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冲突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就业心理素质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郑艳 《辽宁教育》2001,(5):28-29
前一段新闻媒体中报道了学生杀母、老师虐待学生等事件,这些案例的发生除了学生压力太重,学校教育方式太死板这些因素以外,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某些学生心理成长畸形、个别教师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必须以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心理素质好的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准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心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耐挫能力的培养、优良性格的培育、心理适应与调适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的指导.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施全员参与、全方位结合、全过程参与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郁森炎 《考试周刊》2008,(10):119-120
从高考的角度讲,高考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和心理共同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心理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也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开展好心理素质教育工作,1998年秋季,我校开始对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进行尝试与探索.   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我们仅对原三年级四个实验班的15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学生心理现状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竟然有86%的学生存在不同种类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有的学生一人身上竞存在多种问题.为了能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我们适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抗挫折心理素质是个体应对挫折时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高职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是学校挫折教育的基本目标.充分认识高职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受挫心理类型,科学有效地预防和调适高职学生的受挫心理,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具有保障和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8.
心理素质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正确认知心理素质、加强学生心理训练,可以提高声乐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歌唱水平,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声乐教学.  相似文献   

19.
驾驶技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学生的心理素质紧密相连.学生的气质、性格、情绪及对心境造成影响的道路交通环境、气候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安全行车.在公安学专业开设驾驶心理课程,加强安全驾驶心理教育,提高安全驾驶心理素质,是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表现为焦虑、烦躁、自制力差以及神经衰弱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在培养其弹性人格、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能力和宁静心态等方面作出努力.高校教师为此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知识水平,学校应建立心理素质教育机制,并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