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现象的产生有其心理的原因,对其进行恰当的分析并尽量缓解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是摆在幼儿园教师和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创设“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测量幼儿的依恋行为,发现面对亲子分离时,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焦虑表现是不同的。从他的依恋类型理论入手,根据不同依恋类型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来分析幼儿入园焦虑现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一、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婴幼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间形成的情感联结,即依恋(attachm ent)。〔1〕分离焦虑是由于依…  相似文献   

2.
王静 《甘肃教育》2010,(12):55-55
一、新入园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原因 1.对父母的高度依恋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现象。 对父母的高度依恋是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对父母产生依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分离焦虑是指初入园的幼儿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等心理反应。每个孩子因为个性、习惯和亲子依恋程度的差异,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只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泣,有些孩子会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少言寡语,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拒绝进食、身体不适等症状。那么,如何有效缓解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一、精心布置活动室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幼儿刚刚进入新奇的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幼儿教师与陌生的小伙伴,使幼儿产生了不安全感,使幼儿对亲人的依恋感加强,不愿意离开亲人.每个幼儿入园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教师和家长应该想一些办法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的9月1日,总能听到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哭声此起彼伏。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其外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小班新生入园孩子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那么,如何让幼儿从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从而使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呢?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新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幼儿来说,入园前一天还生活在熟悉、温暖、宽松的家庭中,享受着父母的宠爱,生活自如、随心所欲,而到幼儿园后,却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因此在孩子入因之初,会产生惶恐、不安甚至害怕的情绪,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容易产生分离焦虑、陌生焦虑。这时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孩子顺利入园渡过这一适应期。提前两个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孩子进行一系列的关于幼儿生活、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训练与幼儿园老师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新生入园是其从单一的家庭生活环境迈向集体的社会性生活的第一步。幼儿在初入园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障碍,常见的表现有哭闹不止;紧张焦虑、不安;不愿来园或是静坐在一角,态度漠然等等。我们对幼儿表现出的这些不良情绪,称之为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幼儿离开父母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归根结底,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环境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分离焦虑定义为幼儿焦虑症的一种,是指幼儿与父母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的不安全感或丧失感。在《百科全书》中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依赖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新入园幼儿与最亲近的人分开,没有了依从感,产生的担心、恐惧、害怕、哭闹等等不健康的情绪称为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用爱心,耐心真诚对待孩子,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尊重,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很需要人理解他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肯定孩子的这种感受,做好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让每一个幼儿家长都知道,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也是难免的。但我们会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细心,换来家长的放心和安心。我们会通过《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随时向家长公布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发一些幼儿在园活动的小视频及照片,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克服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的焦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教育信息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配合老师,让幼儿尽快克服焦虑情绪,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9.
梯度入园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但幼儿个体差异较显著,尤其表现在入园第一周与家长分离时。本研究以118名新入园的托班幼儿为被试,探讨不同焦虑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以及入园前的交往水平对幼儿入园焦虑类型的影响,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提供应对依据。结果发现:(1)各入园焦虑类型的幼儿按分离焦虑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和一般型,前三种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一般型幼儿。(2)幼儿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显著高于与同伴的交往水平,封闭型幼儿的两种交往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幼儿。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应根据不同类型幼儿的焦虑表现作不同的应对。关注入园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0.
梯度入园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但幼儿个体差异较显著,尤其表现在入园第一周与家长分离时.本研究以118名新入园的托班幼儿为被试.探讨不同焦虑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以及入园前的交往水平对幼儿入园焦虑类型的影响,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提供应对依据.结果发现:(1)各入园焦虑类型的幼儿按分离焦虑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缠人型、狂暴型、封闭型和一般型,前三种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一般型幼儿.(2)幼儿与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显著高于与同伴的交往水平,封闭型幼儿的两种交往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幼儿.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应根据不同类型幼儿的焦虑表现作不同的应对.关注入园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1.
幼儿在入园初期表现的入园分离焦虑反映了幼儿与母亲不同的依恋类型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划分了三种不同的依恋类型,即安全型依恋、焦虑—反抗型不安全依恋和焦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在面对亲子分离和亲子团聚时的表现是不同的。教师可细心观察每个新入  相似文献   

12.
正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年幼的孩子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家人,恐惧、不安时刻伴随着他们,使他们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产生了心理上的排斥,这种不适应的过程被称为"分离焦虑"。为了尽早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情绪,我们幼儿园统筹安排,有计划地奏响了新生入园"三部曲"。一、接触期——幼儿园了解入园新生的开始,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第一步接触期是新生入园"三部曲"的"序曲",  相似文献   

13.
蔡敏 《广西教育》2013,(41):90-90
新学期伊始,在小班幼儿门口,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幼儿在父母离开之际,又哭又闹,而纵观家长的表现,也是心神不宁甚至来园多次探看。这种情况一般持续几周甚至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心理学称之为“人园分离性焦虑”。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表现出的不安情绪和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犹如“第二次断奶”,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失落感。那么,该怎样才能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缓解家长随之而来的焦虑情绪呢?  相似文献   

14.
<正>焦虑是指幼儿园在面对陌生环境时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新生入园期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入园焦虑,幼儿入园后因为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发生了变化,就会产生入园焦虑,严重的入园焦虑会给幼儿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一、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因素1.幼儿入园焦虑是由于幼儿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幼儿在家里受父母精心呵护,进入大集体中,不能再以自己为中心,没有任何特权,活动相对不自由,一系列集体生活规则的  相似文献   

15.
王艳梅 《家教世界》2014,(Z2):105-106
<正>多年来,解决新生入园时所伴随的分离性焦虑情绪一直是幼教人员和新生家长十分关注、担忧的问题。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对新的环境既感到新奇,又感到陌生,同时面临与依恋对象的分离,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分离性焦虑"情绪是幼儿离开家人进入幼儿园时的正常现象。分离焦虑不是一件坏事,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但如果引导措施不得当,很有可能会导致焦虑症或其它  相似文献   

16.
诸多观察和研究都表明,情绪情感是人一生中出现最早并且对以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心理现象之一。而幼儿情绪情感最突出的表现则为依恋。依恋是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联结,它就像一根纽带把幼儿与其父母等主要教养者密切联系在一起。依恋这种感情的心理背景是安全感,依恋形成以后便成为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安全基地。儿童一旦与他的依恋对象分离,便产生一种分离焦虑,即由于安全基地的消失而带来紧张和不安。因此我们便可以从中得知幼儿之所以在刚入园的前几天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并不是他们故意哭闹,这与其心理需求及情绪情感的变化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生幼儿的入园工作。一、提前家访,消除幼儿的陌生心理一般来讲,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提前招生,但却在幼儿入园后进行家访。这样幼儿一方面要忍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一方面又要与“陌生人”在一起,面对双重压力,幼儿只能用哭的方式来“抗议”。因而,幼儿园应在入园前做好分班工作,这样班级教师就可利用节假日对本班新生幼儿进行家访。家访时由于教师处于客人的角色,因而幼儿大都能接受。教师可用亲切的话语与幼儿交谈,对幼儿讲些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及幼儿园的建筑及活动设施,让幼儿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然...  相似文献   

17.
孔晓微 《成才之路》2022,(6):136-138
幼儿入园是幼儿初次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的环境,会出现分离焦虑,常常伴有哭闹等现象,这也是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表现.文章结合幼儿的特点,分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从家长、教师和幼儿园的角度提出缓解幼儿不适应的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8.
唐秋荣 《广西教育》2014,(5):126-127
正每年新生入园的第一周,幼儿园里常常出现幼儿的哭闹声,幼儿的哭闹让家长不舍,让教师心疼。很多幼儿只有3岁,习惯了父母每天悉心地照顾,在熟悉的环境里"为所欲为",忽然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肯定会不适应,并且产生恐惧心理,于是就产生了入园分离焦虑症。那么如何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消除入园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幼儿园引导家长做好物质准备和  相似文献   

19.
<正>每到开学季,小班幼儿面临的一大难题便是入园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父母亲人分离,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群体所产生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幼儿园和家长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负有重要的责任,加强家园共育,合理疏导幼儿的焦虑情绪,有利于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独立性,使其能够尽情享受在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20.
尽管新生入园前幼儿园开展过一系列的入园准备活动,但还是有不少幼儿一时不能适应陌生环境,如有的孩子需要从家中带毛毛熊、布娃娃等依恋物来幼儿园,幼儿若长时间与依恋物为伴,不仅对健康不利,而且还会影响与同伴交往、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针对新生爱带依恋物入园的现象,教师不能强行收去依恋物,否则会加重幼儿的焦虑。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