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运动实践表明,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其具有的气质是否符合从事专项的特点有着重大的关系。本文采用“内田”表加法测定,探讨我国女篮甲级队运动员气质类型分布规律,为女篮运动员气质类型选材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很多实践证明,作为一名运动员,他的成功与成长与他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因素方面的气质有着重要的关系。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影响人的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活动的强度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所具有的气质类型是他们今后成功与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早期选材的方式使运动训练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更快地培养出符合专项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要求的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寻求最佳选材途径和方法,此研究以专项运动员应具备特定气质为研究视角,以传统医易科学体质学说为依据,结合当今其它气质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运动员气质类型认定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射击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部分运动员进行了气质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医易科学体质分类方法在运动员早期选材上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能科学地解释不同气质个体在生理机能、身体形态、心理特征、运动能力等方面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使早期选拔具有专项潜能的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成为可能。其中,研究中首次提出的“黄氏五分六项气质认定法”,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早期选材气质综合性认定的方法,此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运动类型和专项技能潜力及心理表现特点的认定上,对不同气质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原则上也可以通过医易科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别调整,说明医易科学体质学说在运动员早期选材和系统训练上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影响人的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活动的强度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所具有的气质类型对其今后成功与成长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我国佩剑运动员气质类型的测试,说明运动员气质类型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从而为选材提供依据.通过对优秀佩剑运动员临场比赛的技术风格统计,并从佩剑项目本身的特点及心理学角度分析,发现气质类型与技术风格的内在联系,提出针对性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个案分析对目前国内外专家、教练员和运动员采用的耐力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耐力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采用与比赛距离的生理特点相似的训练方法,但耐力训练对所有项目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采用多种指标综合评价训练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可采用摄氧量和心率评价中枢耐力水平,采用乳酸和强度评价外周耐力水平.不同距离、不同条件的运动员耐力训练的重点不同,手段也不同.短距离运动员应重点提高耐乳酸能力,中长距离运动员应重点进行最大摄氧量和个体乳酸阈训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我国高原训练基地的实际情况,就我国高原训练基地的战略意义、现在女子田径耐力项目的竞技水平、地理环境、运动员的生理机能、选材和人才群体、高原训练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我国高原训练基地优势,进一步提高我国女子田径耐力项目竞技水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缩短成才之路首先应从选材开始。选材不仅要考虑运动员的形态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和专项技术指标 ,更重要的是要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而气质类型又是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篮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与有效的培养该运动员的成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研究 ,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篮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不同气质类型运动员在某些技术指标上的差异以及与技术特长、战术位置的关系等 ,为篮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有效的培养运动员的技术特长及技术风格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耐力型运动项目运动员对饮食中的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受其本身项目特点的影响而区别于其它田径项目。就运动员对水和电解质、糖、脂肪、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需求和补充,对耐力型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合理营养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已经经过长期训练的耐力运动员来说,次最大强度训练对他们的运动成绩和相关生理指标的提高作用甚少,好像只有通过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才能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本文对高水平耐力项目自行车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中所涉及的内容及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和展望,以期对今后优秀耐力项目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和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橄榄球是对抗最激烈的球类项目,比赛时需要运动员在长时间激烈对抗中完成各种加速冲刺、传接球、撞击和顶推等复杂动作,运动员必需具备很好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以及专项耐力,这对运动员的无氧供能体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和比赛间歇期的恢复又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一般耐力水平基础之上,因此训练中应全面系统地提高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力量耐力,以满足高强度比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田径中长距离耐力项目营养补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合理的营养补充有密切关系。运动员的饮食营养合理化越来越受到教练员的重视。通过对中长距离耐力项目运动员补糖、补液、补铁、补维生素、补抗氧化剂等来讨论中长距离耐力项目训练和比赛中的合理营养问题,促进教练员、科研人员重视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促进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项群运动员运动负荷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不同项群运动员左心室舒张功能,对12名耐力项目运动员和12名速度力量项目运动员12min前后二尖瓣血流频谱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2min跑后耐力组血流速度积分和E/A明显减小,速度力量组血流速度积分、E峰值和E/A减小十分明显,A峰值减小明显,两组运动员血流速度积分、E峰值和E/A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耐力组左心室舒张主动松驰及被动充盈能力均好于速度力量组。  相似文献   

14.
400m跑是一个既要求速度,又要求耐力的竞赛项目,因此,提到专项耐力,通常指的是400m跑所要求的速度耐力。速度和耐力是一对矛盾。对现代流行的400m专项耐力训练手段进行分析,用心率和血乳酸值作为监测指标,对能够有效锻炼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训练手段进行筛选。结果表明,400m跑合100m走跑×10是有效锻炼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手段。同时,300m后的跑段对锻炼运动员乳酸耐受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一种心理量表,测定运动员的心理指标,然后运用Fuzzy数学方法建立运动员的气质类型模型,对定量处理气质类型问题作了初步研究,验证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从运动医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足球和手球球类项目运动员的体力诊断方法。在有氧耐力评定中,心脏容积、最大吸氧量,尤其是无氧阈值的意义颇大;无氧耐力可通过40s和竭尽全力两种试验方法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可准确地了解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耐力状况,有益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陈会昌编制的气质量表对甘肃省各个市级区域2764名城乡男女居民的气质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甘肃省域居民的主要气质类型为混合型,典型类型分布中胆汁质和抑郁质较多;河西居民的抑郁质人数明显高于河东居民,并差异显著;农村胆汁质的人数明显高于城市人数,且差异显著;天水地区气质类型中抑郁质居民人数要高于其他几个地区。甘肃历史是一部民族杂居、建制多变的历史,甘肃地理环境以高原、大漠、戈壁为主体,数千年来,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杂糅,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甘肃人的性情直率、脾气暴躁又敏感沉静、反应缓慢的气质特征。就个体一生而言,气质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的生理心理特征,但不是完全不变的,经过数十代人的纵向生物进化和文化积淀,不同族群的气质也会随之发生群体接近现象。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于甘肃人的气质性情与当代商业化、信息化社会性格要求的矛盾,其中的机制需要我们通过省域相互刻板印象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耐力项目和力量项目男性运动员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的特点.方法:选择31名河南省田径队男性运动员和16名体校男性田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2007年11月~2008年2月对河南省队队员进行血常规测试;2009年12月~~2010年3月对体校队员进行科研测试.结果:所有运动员外周血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耐力运动员目外周血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显著低于力量运动员(分别p<0.01; p<0.05; p<0.05).结论:耐力运动员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特点不同于力量运动员,可能与不同训练方式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抽取了250名台州学院大学生,对其上网时间长短与气质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气质类型会影响大学生上网时间的长短,具有外倾气质类型(如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要小于具有内倾气质类型(如粘液质与抑郁质)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20 km竞走是我国田径运动中优势项目,类属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鉴于体能水平之于竞走运动员竞技成绩重要效用,论文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对我国20 km优秀竞走运动员体能结构、要素特征及各体能要素训练方法手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作为20 km优秀竞走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