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阶谓词逻辑下的Horn逻辑是人工智能程序语言Prolog的理论基础,利用Prolog在计算机上可实现机械化,从而使自动化求解问题和定理证明具备可行性。本文从Horn逻辑和Prolog的基础理论出发,使用Horn子句、SLD-归结、搜索和回溯等原理讨论了如何在计算机中实现数学函数、定理证明等自动推理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2.
语义归结方法是对归结原理的一种重要改进,能有效地提高归结推理的效率,讨论了格值逻辑系统的语义归结方法,并列出了语义归结方法的一些创新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UML缺乏精确语义的不足,利用一阶谓词逻辑研究了UML状态图的逻辑语义,以及基于OWL本体的UML状态图自动推理问题,分析了基于一阶谓词逻辑的UML状态图的静态语义和动态语义.对UML状态图自动推理问题和UML状态图向OWL本体转换的映射方法,给出了UML状态可达性、可终止性判断方法及其推理规则,并利用Jena推理机实现了UML状态图可达性、可终止性推理.  相似文献   

4.
语义查询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查询树的查询技术,实现语义查询优化的关键是寻找与给定查询有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谓词逻辑中的归结原理,能对未知结果求解,即能求出问题的答案来;采用归结原理,设计一个查找Agent来完成完整性约束条件的自动查找,从而实现了数据库的语义查询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归结方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给出使用反演推理方法的步骤,并通过证明一个实际命题来说明归结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回溯推理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逻辑方法,但是逻辑学界对回溯推理的认识并不一致,传统观点认为,回溯推理的逻辑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笔者认为,传统的认识有许多缺陷,应当对其进行改造,回溯推理是一种模态推理,并且给出了回溯推理的模态形式。该逻辑表达式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推理前提在形式上保真;二是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  相似文献   

7.
直言判断变形推理是普通逻辑的重要内容,它依据的是直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和主谓项的论域关系。直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又是依据主谓项的外延关系确定的。然而,现行教材概念论中概念外延关系、负概念及其论域内容与直言判断及其变形推理内容并不一致,变形推理操作规则与实际推理也有龃龉。从普通逻辑的实际功用看,这种不一致应该以新规则消除之,以使普通逻辑与日常思维理性相一致,使概念论、判断论、推理论的内容贯通一致。  相似文献   

8.
推理产生于客观的社会实践以及人们对于感性材料的逻辑加工。推理发展的总趋向是由简单推理到复杂推理、由性质推理到关系推理、由非模态推理到模态推理。推理的转化主要体现为由类比推理到归纳推理、由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转化,由普通推理向辩证推理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关于二难推理的内容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把二难推理形式局限于充分条件假言二难推理,而将必要条件假言二难推理排除在外;二是对二难推理规则的提法似有不足。二难推理的全部正确推理形式应是八个,而不是四个。二难推理的规则仅仅是保证推理形式有效的规则,并不涉及前提内容的真实与否。深入探讨二难推理的形式和规则,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有规范实际思维、防止逻辑错误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统逻辑讲谬误,主要指形式谬误;中国古代逻辑讲谬误,主要指实质谬误。中国古代逻辑中关于“说”的谬误,主要指非必然性推理的错误。由于在推理的过程中不知类,不明故或不知止,就会产生各种实质性谬误。古代逻辑学不仅分析了产生谬误的原因,而且分析了不同的谬误形式,这些探索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思辩能力,防止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1.
问题对偏好的变化会有影响.本文在偏好逻辑的背景下考虑事务管理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带有事务管理的动态偏好逻辑.我们的逻辑表明它能把其他情况均同的偏好(ceteris paribus preference)与普通的偏好联系起来并将其动态化和显性化.并且,通过引入混合逻辑使得我们能在同一层次谈论命题和对象之间的偏好,除提问这个行动之外,我们还在逻辑系统的动态部分考虑了解决、建议和软公开宣告等行动.在对这四种行动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后,我们证明了这个动态系统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由于现有条件下探测器分辨率低导致图像分辨率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探测器错位采集低分辨率投影数据来重建高分辨率图像的方法,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教授析出的逻辑悖论“三要素”,即“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和“可以建立矛盾等价式”,为澄清逻辑悖论的本质认识及其基本结构奠定了基础。“三要素”内在地包含了分析逻辑悖论的基本方法,解决逻辑悖论的基本路向,以及解决逻辑悖论的一般评准,为充分发挥逻辑悖论研究的方法论功能与认识论价值奠定了基础。“三要素”在逻辑悖论研究的历程中具有历史性界标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证是一个用理由支持观点以及回应其所受攻击的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论证已经成为哲学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哲学方面,十九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图尔敏和佩雷尔曼对形式逻辑的批判,促进了非形式逻辑这一学科的产生,它研究推理和论证的非形式模型.在人工智能方面,论证的形式模型也发展成为常识推理和多主体冲突解决的基本模型.本文将讨论后一领域中所研究发展的形式模型如何能够用以澄清一些哲学领域、以及非形式逻辑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和争议.本文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图尔敏和佩雷尔曼时代的形式逻辑只关注数学化的推理,但那些非数学化的推理形式其实同样也能够被形式化.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经济逻辑取代了教育逻辑,企业逻辑取代了大学逻辑,资本逻辑取代了学术逻辑,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和商业化。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主义谬误"是G.E.摩尔对传统伦理学的颠覆性判决.他认为这一错误的实质在于首先,传统伦理学总是给不可定义的下定义;其次,它们又总是把价值归结为事实.摩尔的论证既有逻辑分析,又运用了独特的"开放问题"检验法.当然,摩尔的批判是有重大缺陷的,因为他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解决仍然是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马克思的实践观为解决这一历史问题提供了科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是价值逻辑。新基础教育研究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过程逻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究与重建,先后形成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有性逻辑、类有性逻辑和独有性逻辑,构成基于新基础教育理念的语文教学过程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一般归纳推理与非单调推理的合理性问题。借助于归纳推理的局部合理性推论,本文修正了常见非单调逻辑的推理模式,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在演绎框架下实现归纳推理的形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