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署名     
人们敬仰的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平易近人 ,从不摆大学者的架子。年轻人向他请教 ,他总是热情回答问题 ,帮助查找资料 ,有时还亲笔写信详细解答。他在赠送给别人的书上签名 ,常常是“钱钟书敬奉”。有一次 ,一个叫吴庚舜的青年写了篇关于《长恨歌》的论文 ,请钱钟书先生指导。钱先生不辞辛苦 ,字斟句酌 ,帮助他充实修改。论文发表时 ,青年恳请钱先生署名 ,他不同意。在吴庚舜的一再央求下 ,钱先生只好违心地署上一个笔名 :郑辛禹。为何要署这样一个名字呢 ?原来 ,在《百家姓》中 ,“郑”在“吴”之后 ;在天干地支中 ,“辛”在“庚”之后 ;古代…  相似文献   

2.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 钱钟书有一本《牛津大辞典》,这本辞典钱先生用了几十年,上面写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这件事让《牛津大辞典》的出版商知道了,他们找到钱先生,提出高价购买、永久收藏的要求,钱钟书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在乎钱吗?”  相似文献   

3.
王伟瀛 《科技文萃》2001,1(7):27-28
钱钟书先生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其学问被称之为“钱学”。收集钱先生全部著作的《钱 钟书文集》,最近已由其夫人、著名学者杨绛先生编定出版。如果我们读一读钱钟书先生著 作年谱,就会发现,从1950年到1956年,钱先生几乎没有文章发表。  相似文献   

4.
谦虚     
一个叫吴庚舜的青年写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论文,登门求教于钱钟书先生,钱先生给予了热心帮助,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文章发表前,这位青年过意不去,非要钱先生一同署名。钱先生当然不肯答应。在青年人一再央求之下,钱先生勉强同意署上一个“郑辛禹”的笔名。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选诗角度与注释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诗歌选本。尤其是注释部分,钱先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比较、修辞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仅仅是他运用“文学笔法”和“诗意的对话”两种注释方法,把诗歌的注释当作文学评论来写,用其他诗人的诗歌去解释诗句,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显示了钱先生的才华与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5,(4):5-5
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懂何种外语”一栏中,钱钟书先生填写着:“略通英、法、德、意语。”钱先生是公认的国内当代学者中屈指可数的精通外语的专家,他曾任《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委员,又参与了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定稿工作。他把自己对外语的精通说成“略通”,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钱钟书先生于《山谷诗》任、史二注所作的补注的读解。钱先生根据“阐释之循环”的原则,来读《山谷诗》任、史二注,发现了其许多长处,也发现了其许多疏失。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先生记忆力极强,没有人不佩服。乔冠华就说过:“钟书的脑袋也不知怎么生的,过目不忘,真是Photographicmemory。”钱先生反应也极快。记忆力加上反应敏捷,钱先生的学问和才气就凸现出来,与众不同了。有一次,某位自称仰慕钱先生的解放军军...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已驾鹤归去,但正如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吊唁钱先生的信中所说:他的“美好品质:聪明、优美、善良、开放和谦虚……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全球意识”和诚实、严肃的精神将成为沟通全人类文化“并成为未来世代的灵魂源泉。”本文试图通过对《围城》的个案分析.探讨钱先生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消解与重塑,并谨以此聊表对先生的缅怀与崇敬。钱钟书先生是位学者型作家,其《管锥编》“纵观古今,横察世界,从“针锋粟颗’之间总结出重要的文字共同规律。也就是突破各种学术界限(时间、地域、学科、语言).打通整个文字领域,以…  相似文献   

10.
《好同学》2005,(7)
钱钟书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大师。近日,读了他的夫人杨绛所写的《我们仨》一书,我对钱先生愈发崇敬。这本书写的是杨绛、钱钟书及他们的女儿钱瑗的生活往事。自始至终,可以看出钱钟书对自己人生目标极为坚定的执着追求,不受诱惑,不改初衷。  相似文献   

11.
<正>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第六则论神韵时说:“好理趣者,则论诗当见道。”理趣,是钱先生诗学研究母题之一。我读《谈艺录》乃至《管锥编》,特将钱先生有关理趣的精辟见解搜采和演释出来,是为学矣。  相似文献   

12.
我教《在仙台》中的“物以希为贵”江苏吴春华《在仙台》一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在仙台学医时,教师藤野先生给他以真诚的帮助和不倦的教诲,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感激。许多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往往都着重讲解藤野先生“教我学医”的三件事,而对课...  相似文献   

13.
王莉 《教师》2010,(29):122-12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锱铢积累”而成的作品。钱先生对它的几次修改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语言的艺术性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围城》中尽显钱先生的智慧,而这智慧显示在作品的语言中就形成了钱先生独特的幽默感。其中的叙述语言的凝练生动和人物对话的耐人寻味,让读者体会到钱先生的渊博和睿智。  相似文献   

14.
在钱钟书先生驾鹤而去之后不久,马斗全先生曾经以《钱钟书称赏最甚的人》为题目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文章,说“以我所知,钱先生称赏最甚的人,是广州的李汝伦先生”,理由是钱钟书在私人通信中称赞李汝伦“胸中泾渭分明,笔下风雷震荡,才气之盛,少年人所不逮”云。此文一出,贻笑大方。因为打开私人通信,晚年钱钟书对年轻人“奖饰溢量”,称赞之甚别说在李汝伦之上者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5.
现代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再版后,又拍成了电视剧,一时间海内外风行。拜见、求教、采访者络绎不绝。有一位英国女士,好不容易打通钱先生家的电话,恳请钱先生让自己登门拜访,钱老幽默地婉言谢绝了,他说:“如果你吃了一个蛋,感觉味道不错,那何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相似文献   

16.
梁代萧统《陶渊明传》称陶渊明“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自况”“实录”之说诚可信。然知世方可论,观照“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之晋宋社会,《五柳先生传》不仅应视为安贫乐道的述怀之作,也应视为刺世嫉邪的针砭之。钱钟书先生评日:“‘不’字为一篇眼目,……重言积字,即示狷之有所不为”,“‘不’之言,若无得而称,而其意,则有为而发”。钱先生之论,是解读《五柳先生传》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学术大师和著名作家。《管锥编》和《谈艺录》被海内外誉为学术高峰;小说《围城》也家喻户晓。“钱学”(“钱钟书研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热点之一。钱先生夫人杨绛是著名翻译家、作家和学者。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有关的研究资料集,给科研和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有鉴于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以学者冷静从容的心态,敏锐地审视观照对象,将学问、才情、感悟、哲理融为一体,对人生这本大书写下种种富有远见卓识的批注。《写在人生边上》是破体名作,钱先生将学术、创作相互打通,使之有界而又无界,由《写在人生边上》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9.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引自杨绛《钱钟书与(围城)》)这是钱钟书在拒绝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如今,这句幽默、机智,而又语气委婉的比喻句,已成为钱先生一句名言而流传甚广。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长篇小说《围城》中类似这样的比喻句更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钱钟书先生在此书中比喻句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写在人生边上》疏证汪少华《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1941年12月开明书店初版,1983年1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出版,1990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钱先生早年所写的这本散文集虽然不足三万字,但是,“涵盖《围城》的人生探索,贯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