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采 《教育学报》2006,2(5):3-11
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学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进一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思想,包括其研究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以及教育性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美学以孔子为发端,以“仁学”为基础,由孟子和荀子各从一端将其发展为一种与伦理学和心理学联为一体的儒家美学思想体系。在儒家美学的诸多标准中,“中和”为美是最为基本的。基于此,在艺术领域,儒家充分肯定审美和艺术在陶冶人的性情或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价值;在人格美领域,儒家一方面肯定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强调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意义;在自然美领域,儒家主张“比德”说,倾向于从伦理道德和人格心理结构的角度去观照自然景物,惯于将其比拟为某种人格品性的象征或隐喻性表现。儒家美学正是通过这些方面,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立场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与美学的关系演变经历了审美教育学、教育美学、教育审美学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美学出现了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渗透,它表现为三种样态:一是在教育学中直接沿用美学概念;二是对美学概念予以教育学的移植;三是对美学概念进行教育学的改造。教育美学的建构必须坚持教育学的立场,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实现立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赫尔巴特将道德性视为人的"全部目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性格形成而实现的。他克服了康德关于性格的二元论,将人的性格视为一种可塑的性格,并将教育行动和道德判断建基于一种审美的因果性。在这两项努力的基础上,赫尔巴特一方面提出了伦理学的道德判断理念,将教育纳为伦理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另一方面则建构起系统的教育理论,说明了实践理念对教育行动的规定以及通过教育而在人的性格上实现道德性的途径。以此,赫尔巴特在其关于未成年人性格形成的理论中形成了教育行动和实践理念在感知-审美层面的一种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发表于1804年的《论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赫尔巴特第一篇系统探讨教育的论文。他主要受康德的影响和激发,试图在此文中借助审美提出一种教育影响理论,以解决康德"如何通过强制来培养自由"的教育难题:教育者只有借助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才能通过无强制的强制去培养人的自由。赫尔巴特把这一思想在其两年后的《普通教育学》中加以系统化和深化。从《论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到《普通教育学》不仅显示了赫尔巴特教育学思想产生的"秘密"及其发展趋向,同时也体现了赫尔巴特从德国当时强调审美救赎的浪漫传统向西方"知识即道德"的理性主义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审美活动对于人的生命本身所具有的责任问题 ,不仅关系到它的现实有效性 ,也是美学存在的一个必要依据。审美承诺有两种历史形式 ,知识论承诺与伦理学承诺。审美承诺既不是知识论的启蒙 ,也不同于伦理学的教化 ,它是一种对人的感性存在的直接澄明。  相似文献   

7.
基于审美的教学思想是赫尔巴特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他并未系统设计与论证审美视域下的教学,学者对赫尔巴特基于审美的教学思想的研究明显不足。参考并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引入康德与席勒等人基于审美视域的教学思想,系统分析和补充赫尔巴特基于审美视域的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赫尔巴特在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学习理论,系统分析了赫尔巴特对审美世界理解的教学观与知识观,以便人们理解赫尔巴特基于审美视域下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基于审美的教学思想是赫尔巴特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他并未系统设计与论证审美视域下的教学,学者对赫尔巴特基于审美的教学思想的研究明显不足。参考并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引入康德与席勒等人基于审美视域的教学思想,系统分析和补充赫尔巴特基于审美视域的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赫尔巴特在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学习理论,系统分析了赫尔巴特对审美世界理解的教学观与知识观,以便人们理解赫尔巴特基于审美视域下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理论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由此建立了一个严密完整的教育学体系。他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他的实践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无疑,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继承他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审美人类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本性和特质,人生论美学则是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新实践美学立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历史地来到了将人的自身生产从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进行透视的交汇点上.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实践唯物主义,为新实践美学统一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来阐述人的自身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实践美学紧扣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个关键环节,从审美关系出发去研究人的自身生产,把人的本质研究和人的审美活动的研究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新实践美学的现实目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对于人的自身生产的研究走向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名伦理学家。但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思想,对于其伦理学思想研究甚少。从善与意志、伦理品评、道德性格、五道念、训育等方面,试图勾勒赫尔巴特的伦理学思想体系,这不仅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赫氏教育目的和道德教育提供参照,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西方伦理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审美化是目前国内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韦尔施以开放的心态、将美学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开阔学术视野,对审美进行了新的诠释,他将新情况下的审美化划分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电子媒体的审美化、伦理学的审美化和认识论的审美化等多个层次。本文主要评析韦尔施审美化的分层理论,并思考其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教育美学是研究教育中美学的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在美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研究教育中美学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美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学和美学是两门独立学科,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美学是研究美的现象及规律的。但二者又有相互交叉的地方:美学依靠教育来发挥其功能,教育也利用美学规律来塑造人。而且  相似文献   

14.
探讨教育领域美学问题的成功之作──简评何齐宗教授的《教学美学》罗小群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美的创造。但长期以来,教育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并未受到重视。无论是美学还是教育学,对于教育中的美学问题都很少予以关心。近年来,虽然有人涉足这个领域,但...  相似文献   

15.
席勒的美学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思考这一思想线索,这些思想在理论层面上是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在研究对象关系上含混不清,导致学科建设基础不稳。通过分析美和美育的本质意义,来探讨教育美学和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及其异同: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美的教育”为对象,即美育活动及其意识现象;不同之处是,审美教育学中的“美的教育”即审美教育,教育美学的对象则还包括“美学的教育”和“教育的美”。  相似文献   

17.
时值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问世200周年之际,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深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包括其关于“科学的教育学”与“教育艺术”之区分的思想,教育性教学的伦理学基础,教育性教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历程、基本内涵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政治美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在其政治意识形态、权力阶层、权力运作以及政治批评标准上都体现为一种政治美学.在这种美政当中,道德教化是内容,美是形式.儒家试图用礼乐等审美的形式,超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迫与限制,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抑,转化为主体自在的心理诉求,并通过审美化了的道德教化,最后达到一种美善相乐之境.这就是儒家美政的真实内涵.在这种政治美学架构更多地沦为一种理想时,它对现代人类的道德教化与生活审美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接受问题视域下,接受美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把期待视野、审美经验、读者参与和第二文本等接受美学理论的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意味着一种思路的转换,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关注的视角由教育者转向受教育者,由教育转向接受,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外第一个在美学的人类学领域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是荷兰学者怀尔弗里德·范·丹姆,论文主要对其审美人类学基本思想理论中的审美偏爱与实证研究之认识论、方法论进行了阐述,主要意旨在于为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国外同类研究成果来作为参照,以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