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根据日本高僧圆仁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深入探讨了唐朝时期圆仁在来华求法过程中与淮南节度使李德裕的交往,并由此对历史上有关李德裕的人品及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顾承甫,何泉达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下简称《行记》。)四卷,日本高僧圆仁撰。圆仁于承和五年(公元838年)至承和十四年(公元847年)作为请益僧在中国巡礼。《行记》便是他在这十年中所写的日记,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唐代口语词,对研究晚唐时期的汉语词汇极有价值。本文拟对下列语词加以诠释。辛苦“辛苦”一词在《行记》中多次出现,其所含语义有以下三种:(一)指身体痛苦难受。如:①自初漂着以来,蚊虻甚多,其大如蝇,入夜恼人,辛苦无极。(卷一)②本国朝贡第一舶使下,水手、射手六十余…  相似文献   

3.
李杜并称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李杜并称的时间,诸家文献所载各有不同。本文通过辨析,认为李杜生前应无并称之现象。中唐以后,缘于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推扬,杜甫的诗名才开始与李白相齐。韩愈通过同时提升李杜的诗名,完成李杜并称。至于所谓抑李扬杜之说,则是入宋以后才出现的倾向。《旧唐书》以元稹为李杜优劣论的始作俑者,后世论者认为韩愈观点与元稹针锋相对,皆出于逻辑推断,并不合于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一、以作者的名字或字、号命名_如《诸葛亮集》、《陶渊明集》、《李太白全集》(李白字太白)、《苏东坡全集》(苏武号称东坡居士)、《王昌龄集》。二、以籍贯或有关的地名命名。如王安石是临川人,他的文集便叫《临川先生文集》;柳宗元是河东人,他的又集便叫《柳河东集》;李贺是福昌县百村人,他的文集便叫《昌谷集人三、以官职命名。如明朝。学家家康当过翰林学士,他的文集叫《宋学士文集》;杜甫曾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邮,他的文集叫《杜工部集人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他的文集便叫《王右丞集》四、以年号命名;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庄集…  相似文献   

5.
杜甫与鲁迅是古今文坛创作谨严的名人。杜甫的诗作在唐、宋时代,即被作为创作典范为人称道。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篇。至于贯穿古今,(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王安石在《杜工部诗后集序》中写道:“予考古之诗,尤爱杜甫氏作者。……每一篇出,自然人知非人所能为,而为之者惟其甫也。”以诗人论诗人更见杜诗之高妙。杜甫是个天才而又勤学苦练的诗人。他由于“读书破万卷”于是才“下笔如有神”,才臻于“诗兴不无神”的境界。他的诗歌皆是他反复吟咏,精心琢磨的结果:“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长吟》)  相似文献   

6.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撰者圆仁虽为日本僧人,但具备颇高的汉文修养与造诣,对汉语及唐代书仪的运用水平相当高。对入唐僧圆仁所撰文书中疑难词语的释读,可以了解当时中日书仪用语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李肇《唐国史补》中语及“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也在证说白居易《司天台》、《不致仕》是批评杜佑的诗篇。因此,后人对杜牧为李飞撰写的墓志铭就有了先人为主的偏见,以为是在放肆地攻击白居易。本文就此问题提出纠正,先证明白居易并没有攻击过杜佑。  相似文献   

8.
圆仁法师(794-864),又称慈觉大师,是日本天台宗第三代座主,公元838年前往中国求法,历经9年方始归国,曾写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被誉为日本的玄奘。通过对圆仁法师在中国9年的经历,可以分析其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是中晚唐诗坛的大家。在创作上,他取得了与李、杜齐名的卓越成就,在诗歌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以《与元九书》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论,是他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也是他前期创作讽谕诗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就其作为一种艺术理论在我国古典美学史上的由来和影响而言,白居易的诗论又是唐代自陈子昂、杜甫以来,诗歌领域里现实主义同形式主义斗争之集大成的理论总结。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如果说李、杜的诗作是诗歌创作的不可企及的高峰,那末,元、白的诗论则是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杜甫诗歌艺术灿烂夺目,前人称赞倍致.元稹说杜甫“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王安石说杜甫“其词所从出,一莫知穷极.”(《杜工部诗后集序》)宋人王彦辅道:“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非特意语天出,尤工于用字,……历世千百,脍灸人口.”(《增补杜工部诗序》)宋人蔡梦弼在《杜工部草堂诗笺跋》中写道:“自唐讫今余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今人张元济在《宋本杜工部集跋》中写道:“少陵诗圣……,备藻丽之态,实积众流之长,为千古宗仰而不替.”历来研究杜甫的文章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每得每新,看来“诗圣”丰碑仍将挺立于中国人,乃至华夏子孙的心目中.因此,用现代科学对杜甫进行研究就是年青一辈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杜甫与同时代诗人多有交往,并对他们十分推崇;同时代人对杜诗却很少称许,并有奚落与嘲笑;中唐韩愈、白居易、元稹对杜诗作很高评价后,多数唐人仍不重视杜诗,其集中表现就是今存唐人的十种唐诗选本,仅有韦庄《又玄集》选杜诗七首,而且都算不上杜诗的上乘之作。多数唐人轻视杜诗,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诗歌发展本身的原因,既为杜诗内容所决定,也为杜诗的艺术特色所决定。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日本高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入手,广泛引证古文献的有关史料,就会昌法难的经过、规模以及君臣对毁佛的态度诸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提起白居易的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讽谕诗。因为讽谕诗不但白居易自己在编集时将它摆在首位,而且也为历代研究家们所公认,它是白的代表作品。正是由于这些诗,历代研究家们把白居易与李白、杜甫并列,称为唐代的三大诗人;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历代白诗的研究家们,对研究讽谕诗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因此而硕果累累。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个显然不足之处,那就是大都以《新乐府》、《秦中呤》(以下简称《新》诗和《秦》诗)  相似文献   

14.
杨经华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1):13-14,43
杜甫学界普遍认为,杜甫诞生于河南巩县之南窑湾。然而,康熙年间杜澳《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明确记载杜甫诞生于河南巩县康店,与传统观点产生了巨大分歧。这个记载点燃了杜甫生地历史争端的导火索。杜甫究竟诞生于何处?这无疑成为杜甫学界一个重大的反思课题。不可否认,碑记的发现为杜甫生地的考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趣味问答     
李白被称为李十二,韩愈被称为韩十八,“十三”和“十八”指的是什么排行?翻开唐代的诗文集,随处可见人名中的数字,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储光羲《答王十三维》、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皇甫冉《送柳八员外赴江西》、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白居易《与元九书》等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诗人石川啄木代表作《一握砂》中的四首短歌,结合其随笔与日记,探讨了白居易和杜甫对啄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章甫学杜     
进入南宗之后,受社稷变迁和时代苦难的激发,尊杜、学杜之风渐热,而章甫学杜正是当时文坛风潮的反映。章甫对杜甫其人其诗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的继承与化用杜句入诗、借鉴杜诗艺术手法。章甫学杜除了环境因素影响之外,与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及其师友影响也是他师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唐贞元间韦应物曾出任苏州刺史,有韦苏州之称,著有《韦苏州集》。唐长庆间,李义(yi)曾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诗。唐太和间,李绅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诗。  相似文献   

19.
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是中唐的两大对立诗派。两派的代表人物韩愈与白居易的交往活动,颇值得关注。张籍作为韩愈的学生,却致力于创作元白诗派所擅长的乐府诗,他与韩愈和白居易的交往都很密切,了解他们的交游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韩白两大诗派以及韩白之间的创作和相互影响情况,对于我们确定张籍的诗派归属问题也会有所启发。 韩愈和白居易直接交往的诗作不多,但韩愈写给白居易的有两首:《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寄第三阁老兼呈白冯二阁老》和《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写给韩愈的稍多些,但也只…  相似文献   

20.
众多的寺庙反映了古都晋阳的佛教盛况。惠明寺旧址的舍利塔可能是隋朝仁寿舍利塔。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记载了唐文宗开成五年在晋阳的所见所闻,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晋阳佛教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