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春 《新闻界》2007,(4):29-30
在网络传播模式下,"议程设置"仍然存在,但由于传受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议题设置权下放,传播内容多元化等新特点,同时,网络中也出现了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并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和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进行了梳理,认为网络时代对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在善加利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其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3.
崔波涛 《东南传播》2014,(8):116-118
"微议程"这一概念对当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和舆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社会的来临使得公众舆论参与的方式发生变革,微议程极易引发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社会为微议程提供技术条件,激发公众公共参与的热情;微议程的议题具有公共性、冲突性、反常性等特点;从网络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微议程形成的条件、动力及议题呈现特点,进而反思公众舆论参与方式的变革,为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媒体和政府部门关注网络社群及个体的意见,进行舆论引导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环境中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蓉 《新闻世界》2009,(4):110-111
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环境下公众在议程设置中的地位变化和公众为媒介设置议程的特点,得出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反思传统媒介在议程设置中存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莫惘  璩卉慧  卢明芬 《今传媒》2011,19(1):52-53
本文首先辨析了网民议程、网络议程、媒体议程、政府议程、公共议程之间的关系和异同点,并结合案例重点分析网民议程设置和传统媒体议程设置之间的关系,得出在不考虑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网民议程设置和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为正相关的结论。同时指出,无论各种议程是否存在差异,对公众保持信心是正确认识"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8,(12)
本研究以"Alpha Go对战李世石事件"为研究议题,综合采用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针对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垂直媒体以及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水平媒体进行第三级议程设置效果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媒体的第三级议程设置能够影响公众外显认知,但其作用机制为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生产要素进行深度精细加工,建立属性要素间的逻辑关联,且水平媒体报道的议程设置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我国媒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亦可以从第三级议程设置理论有关"联系"的观点中获得启发,由为公众设置"态度意见"转为设置"思维逻辑",培养公众理性客观的思考问题方式,并结合水平媒体的中介化作用,实现新闻报道主体思想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7.
浅析新浪微博首页的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聪 《新闻世界》2012,(9):177-179
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对新浪微博首页的版块和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新浪微博的议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微博环境下媒体议程设置功能有所减弱,网民的自我议程设置功能凸显;媒体议程设置和网民自我议程设置有一定重合;网络议程设置的主体广泛、议题多元;微博对于生活类、文化娱乐类议题设置效果较明显,而重大新闻类议题关注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命题。但在新的媒体中,传播学的重要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微信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社交自媒体之一,其议程设置与引导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体,也不同于微博、QQ等其他网络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本文以姚贝娜事件为例,讨论公众微信议程设置的特点及模式。本文认为,公众微信中议程设置有极端性、魔弹扩散性、斗争性、隐蔽性多点触发的特点。并勾勒了公众微信议程设置模式图。  相似文献   

9.
基于共现分析的网络议程设置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网络,更加贴近回答李普曼所说的“我们脑海中的图景”,但该方法只能体现议程网络中关键词间的显性关系。本文提出通过基于上下文语义的word2vec模型,测度网络议程设置中关键词隐性关系的研究方法。以“红黄蓝事件”为例,揭示党媒、都市类媒体、商业媒体、知乎意见领袖以及公众的议程网络及其相似度。研究发现,知乎意见领袖对公众议程的影响程度最大,其议程主要是对事件背后因果关系的梳理以及对策建议的提供。在媒体方面,党媒和都市类媒体报道基本一致,且二者对公众的影响均高于商业媒体。本研究是对现有网络议程设置研究的补充,对议程设置的本土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是指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针对报纸、广播、电视这类传统媒体而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微博平台信息社会化参与程度的提高,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逐渐被微博的群集效应取代。本文主要依据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古斯塔夫.勒庞的群体心理学,通过对微博平台中议程设置盲区、微博中群体及意见领袖的分析,指出信息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要积极回应社会化媒介的个体式信息传播,加强自身的议程设置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影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润喜  陈强  赵峰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15-119
网络舆情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并对其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网络舆情能够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促进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形成,提高政府的行政回应性,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推动行政问责制的完善以及强化政府公共性等方面。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网络舆情的作用,科学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的顶层设计,增强政府合理利用网络舆情的能力,建立面向公众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否依然有效是议程设置研究领域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国外学者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检验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受众是否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二是检验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间议程设置效果。现有研究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受众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网络媒体自身之间存在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公共档案馆是以普通公民为主体的现代档案馆,其存在的意义与普通公民密切相关,公共档案馆应拓展研究视角,将对普通公民的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为此,本文重点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公共档案馆要重视对普通公民的研究;二是普通公民将给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哪些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agenda setting research. It suggests that the approach of network analysis enables researchers to map out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objects and attributes both in the media agenda and the public agenda. Further, by conduct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earchers are able to compare the media agenda networks and public agenda networks in order to explore a third level of agenda setting effects. Concrete procedures for applying network analysis in agenda setting research are presented, and a set of hypotheses are suggest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isualizations and the technologies used to create and distribute them on the process and outcome of public policymaking. We will analyze nine qualitative case studies, three on agenda setting, three on policy design and decision making and three on policy evaluation. We find that the choice of the technologies used to create a visual event increases transparency and impacts policy greatly. Also we find that the type of story which is told affects the way policy is created or changed.  相似文献   

16.
With a research design that combines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1992 Television Political Party Advertising (TPPA) and a public opinion survey, this study not only examines the issue agendas of the two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the Kuomintang (KMT) and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in their political ads, but also investigates the match between the public agenda and the party issue agendas in the 1992 legislative election. In addition, the types of, and appeals and semantic frames in, the political ads were analysed.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single issue theory’ was reflected in the Taiwanese television political ads. Both the KMT and the DPP put emphasis on only just a few issues rather than a plethora of issues. The KMT agenda was found to match the public agenda better than did the DPP agenda. However, the DPP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KMT in terms of the campaign strategy of their political advertising. Like most incumbents, the KMT favoured positive ads and the DPP, like most opposition parties, favoured negative ads. But the DPP adroitly employed indirect attack in negative ads which helped avoid possible audience backfire. By contrast, the KMT ads failed to break free with past cliched ad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网络公共信息获取方式及其比较入手,分析了网络公共信息资源获取的必要性、充分性和网络公共信息服务开展所要涉及的问题,并就我国网络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技术发展使网络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与受众融合,传播渠道与方式多元,传统传播流程被改变;网络舆情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体成为网络舆情形成和扩散中心,政府“把关”功能严重削弱,出现传播权滥用与“网络串联示威”。新媒体技术还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信息采集数量巨大,信息分析难度增加,舆情预警时间缩短,舆情应对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