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也就是说,生活中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则需要通过生活来发挥其力量。  相似文献   

2.
《教师》2009,(16)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让数学回归生活,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道德课堂背景下,如何让德育手段更有"德性",进而达到德育过程"合规律",结果"合目的",即我们常说的提高德育的时效性。我认为,"谈话"是学校德育中最常用、最现实的一种手段,是"合道德"的教育需要,也是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的"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其真谛是教育从生活中来,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不能拒绝生活。教育实践也证明:道德教育是现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在丰富生活基础上的道德知识才是具有生命力的道德知识。只有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具体指导意义的道德熏陶,才有真正的价值。因此,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德育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学生才更容易理解和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教育的本质,是当前我们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现实需要。学校教育要对学生实施生活德育,促进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以不断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看一堂课是否适合幼儿,也可从生活角度出发,看其是否来源于幼儿生活,是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理解的、需要的。幼儿的生活,丰富多彩;幼儿园的教育,也要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扎根在生活的教育,才是适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开发区第七中学牛朝霞校长认为:德育课程应该从生活出发,为了生活,让学生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秉承这一理念,大连市开发区第七中学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德育课程氛围,不仅努力提高道德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下工夫打造德育活动课程的精品大课堂,同时关注道德隐性课程对学校德育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有两个必要的途径,其一是让学生作为主体出现在每一个教育场中,即实现其主体性;其二是将德育活动依附于现实的学习、生活,继而落实到学生个体,即实现其生活性。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德育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道德认知与体验,实现道德的成长。而这两个途径都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立体的德育观,把德育的总体目标细化为若干个看得见、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影响着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形势下,如何理解德育?用什么方式实施德育?如何发挥德育的作用等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周久志:校长,学校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当前,许多学校的德育仅仅停滞在“以管代育”的道德“规训”的层面上,忽视了德育主体——学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育人价值。作为校长,应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让德育回归主体。一、校长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按低、中、高构建学校德育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0.
根据杜威的德育思想构建生活化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德育思想全面而又系统地构建了生活化德育的合理本质与内核。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文章解释了生活化德育“回归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即把社会生活作为德育的本源与基础,在新课程的教材上体现了回归有意义的儿童生活的主题;“做中学”思想说明了“经验”和“活动”在生活化德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们是形成儿童道德品性的重要教育方法;“儿童主体性原则”确立了德育中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儿童主动性,培养儿童的能力和情感。文章从杜威的思想联系德育实际探讨了生活德育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学生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盛银凤 《考试周刊》2015,(7):185-186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游戏形式开展数学活动,如果幼儿对一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参与、投入进去,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尤其对小班幼儿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幼儿亲近数学,才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同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的矛盾无处不在,生活随时随地在发挥教育的作用。一、生活即教育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运用幼儿的生活实施幼儿教育,往往事半功倍。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合理地生活,孩子们吃了什么、穿得怎样、一  相似文献   

13.
卢璐 《成才之路》2012,(13):75-75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  相似文献   

14.
生活德育探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德育作为一个新概念,能否为教育理论所认同,生活德育的开展何以可能,这需要我们做五方面的逻辑思考:生活是否需要道德?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道德?为什么需要生活德育?如何理解生活德育?学校生活德育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一股反对道德知识教育的思潮正在我国流行,要求从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化。我国学校道德知识教育确实存在种种问题,但是那些问题并非道德知识教育本身所固有的,而是由被扭曲、异化了的道德知识教育所产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知识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知行统一"不能作为判定德育目标实现与否和德育实效如何的惟一标准。道德知识教育与生活德育本来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因此,需要对道德知识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并重新认识道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慧 《生活教育》2013,(7):92-94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陶行知教育理论大厦的基石,其中"生活即教育"是本质论。本文结合海门市东洲中学生活教育的实践,研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的落实,以期更好地高扬"生活教育"的旗帜,提高德育活动的质效,让学校的德育活动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说:"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是大家公认的,那么,怎样行之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呢?秉承我市"生活体验式德育"课题的启动、实施,龟山中心学校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着手,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规范言行,陶冶情操,树立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王飞鸣 《中国德育》2014,(10):54-55
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情境下,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复杂,人们需要更多蓬勃、饱满、崇高的正能量来支撑心灵。如何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成为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如何让他们的生命更快乐、更纯粹、更美好。基于此番考虑,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在德育工作上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德育内涵传统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载于经史子集之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倍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想方设法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信息,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让数学课堂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在于与现实的生活疏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德育的产生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德育的实施离不开生活。只有当我们树立起生活德育的信念,让德育走向生活,才能显现真正的实效。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其真谛是教育从生活中来、教育服务于生活、教育不能拒绝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