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酒店业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5年~2012年中国酒店业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12年中国酒店业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中国各省份酒店业效率之间的差异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中国酒店业效率呈现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空间格局特征;2005年~2012年中国酒店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增长的态势,其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中国三大地区酒店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酒店业效率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服务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对酒店业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创新驱动就是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基于200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均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更大;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时间异质性;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别集中在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且会通过不同路径分别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与技术进步。高等教育数量既直接影响技术效率变动,也会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影响技术效率变动,而高等教育质量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为助力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高等教育在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应是建立在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的相对均衡,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我国省域高等教育效率及其空间交互特征以及对投入产出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主要表现为规模扩张效应,但2007年之后,外延式增长方式已日渐式微。生产率指数多数时候没有出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省域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水平与教学全要素生产率显著相关,但相关水平并不高,而与科研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应及时改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通过制度创新和内部挖潜来推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9~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这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高等教育技术进步;另外,高等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在东、中、西部地区均表现出上升的态势,其中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居三大区域之首,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最后,绝对β-收敛模型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东、中、西部区域,我国高等教育技术效率的增长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服务业产出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逐渐占据主导,国际服务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非参数DEA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进行分析,并分解为技术效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增长.研究表明:1991~2005年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15年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4%,技术进步增长为3.2%,技术效率增长为-2.7%;同时中、东、西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空间上的明显差异,而且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时中、东、西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尹宽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99-108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6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态势,原因在于我国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是得到改善的,西部和中部下降的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使用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的农业面板数据测度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考查了教育投资资本存量的差异对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的影响,并对影响的显著性进行了假设检验.不考虑各省份之间农业教育投资资本存量的差异会导致低估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同时也会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和规模报酬不变(CRS)假设,采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测算海西20个设区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海西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空间计量模型对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解释力更强,海西各市能源效率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区位条件,还与周边城市的能源效率水平正相关;空间相关条件下,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对海西能源效率有显著地负作用,生产率增长是海西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30个行政区域2000—2008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与分解,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源泉、区域差异原因与跨期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平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上升,技术进步为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技术效率则在一定程度制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我国31个省份高等教育效率和生产率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整体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均值为0.8146,年均增长率为1.29%,技术进步指数是我国高等教育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TFP值分别为0.8605、0.8167和0.7611,呈阶梯式下降,区域性差异明显。因此,为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应加大各地区间的协同效应,加大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弱势省份资源投入,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改善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