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中典型女子们的爱情、婚姻的展示,通过他们每个人的悲剧命运,影射了当时社会各类及全部妇女的人生悲剧,揭开了一幕悲剧时代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张旭  刘向兵 《科教文汇》2011,(8):201-202
从古希腊悲剧出发,在探讨古希腊悲剧意义和成就的基础之上.通过尼采、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人对悲剧意义的阐释.了解各家对悲剧意义的阐释。并以曹禺的《雷雨》为例.表现现代悲剧与古希腊悲剧的相似之处。进而讨论在现当代悲剧一词在我国所产生的意义上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进一步揭示出悲剧意义的时代性特征以及其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冯小妮 《科教文汇》2009,(9):224-224
《还乡》作为哈代的代表作品,体现出了哈代的悲剧描写特色。论文通过对《还乡》三个悲剧主人公分析,揭示了他们的悲剧都是由于自身的偏激性格所导致,从而理解作家对主动适应环境并善于协调自身以避免悲剧发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还乡》作为哈代的代表作品,体现出了哈代的悲剧描写特色。论文通过对《还乡》三个悲剧主人公分析,揭示了他们的悲剧都是由于自身的偏激性格所导致,从而理解作家对主动适应环境并善于协调自身以避免悲剧发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杨澜  吴玲 《科教文汇》2008,(1):144-145
本文通过分析《无名的裘德》作为悲刷小说的意义,探讨了托马斯哈代的悲剧小说总体创作的观念;并通过与古典悲剧作品的比较,指出哈代悲剧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更加紧扣时代及人物性格,不再是单纯地对命运之神的崇敬。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久开不败的奇葩,对其中的悲剧冲突的研究与了解其中悲剧冲突所带来的艺术美感,能够全方位地阐释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其中悲剧冲突的特点和表现进行了简要描述,旨在提升对小说中悲剧冲突问题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英国曾有个叫阿克顿的“学者”,平生嗜好读书,家中藏书18万册,终身攻读,不少书都能背诵出来,可算是个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之人。但直到68岁生命结束时,也没提出任何有价值的见解,这不能不说是阿克顿的悲剧。阿克顿悲剧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屡见不鲜。我们教出了那么多的所谓“优秀学生”,他们熟知书本中的每一个细节,也常因自己的脑子里装满了书本和老师的标准答案而沾沾自喜。可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中又有多少是自己思考而得来的呢?他们只会用嘴说出别人的思想,先一字不漏地将教师的“标准答案”“录”下来,接着拼死拼活地储存于大脑中,最…  相似文献   

8.
方方的小说《落日》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家庭成员出于各自的目的用阴谋和算计撕裂了亲人之间的温情,将心灵的港湾封冻,使人心寒。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外界环境和人性自身两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找出构成悲剧结局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9.
马维娜 《金秋科苑》2009,(8):209-210
方方的小说《落日》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家庭成员出于各自的目的用阴谋和算计撕裂了亲人之间的温情,将心灵的港湾封冻,使人心寒。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外界环境和人性自身两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找出构成悲剧结局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佑琴 《科教文汇》2013,(23):69-70
老舍的《骆驼祥子》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小说还刻画了许多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他们虽际遇各不相同,然而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他们的遭际和悲剧是个人更是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要想彻底改变这悲剧,必须所有民众联合起来,推翻这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相似文献   

11.
聂杉杉 《科教文汇》2013,(13):100-101
哈代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主客观综合因素之下的动人悲剧人物苔丝。本文主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探讨苔丝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出悲剧,虽然它也有喜剧的成分,但是它的悲剧远远超过了其喜剧。贾府、贾宝玉、十二金陵等这些对象在无可奈何中渐渐毁灭,就预示着它的悲剧。而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衩的其中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故事更能唤起我们对悲剧的情感体验,这种"悲"包括悲痛、悲伤、悲悯、悲壮、悲愤等。但是这种悲剧不仅仅是简单的悲伤与哀痛,而是认知和惊醒,是激励与振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分析了关汉卿三部主要作品《救风尘》、《望月亭》和《窦娥冤》中的不屈女性形象,反映出关汉卿剧作的特点以及其写作的目的,同时还结合了《窦娥冤》和《蝴蝶梦》这两部经典作品,分析了关汉卿的悲剧意识,通过其悲剧意识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种种面貌。  相似文献   

14.
刘亮 《科教文汇》2013,(2):60-61
自从尼采断言悲剧己经死亡,悲剧的涵义、甚至悲剧存在与否一直是颇具争议的问题。奥尼尔的悲剧也是争论的焦点。作者从影响深远的悲剧理论中,找到悲剧共同之处(宣泄、严肃性和人类的生存困境),并以此来证明奥尼尔的作品是悲剧。  相似文献   

15.
夏红梅 《科教文汇》2012,(26):60-61
王安忆让王琦瑶一生注定要在错过与尴尬的宿命色彩中度过。王琦瑶情感跌宕凄惨落魄的一生,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悲剧意义,也体现了王安忆想通过"悲剧快感"来唤起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刘亮 《科教文汇》2013,(11):57-59
本文采用任生名牺方现代悲剧论稿》中提出的阐释悲剧的新范式,探讨奥尼尔对于悲剧的创新。奥尼尔对于现代社会悲剧的创新在于他颠覆了传统悲剧的概念:悲剧的主人公从王子贵族演变成平常百姓;悲剧的起因从严肃的行为演变成日常琐事;悲剧的世界是“上帝已死”的世界。奥尼尔对于现代精神悲剧的创新在于对剧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在现代人本体悲剧这一层,奥尼尔用象征展示了现代人荒谬的处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关汉卿三部主要作品《救风尘》、《望月亭》和《窦娥冤》中的不屈女性形象,反映出关汉卿剧作的特点以及其写作的目的,同时还结合了《窦娥冤》和《蝴蝶梦》这两部经典作品,分析了关汉卿的悲剧意识,通过其悲剧意识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种种面貌。  相似文献   

18.
刘慧娟 《金秋科苑》2010,(14):126-12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性的原因是他个人“心地偏狭,恪守旧制”;“屡兴军旅,好大喜功”不计社会负担;且“知其不可而强为”,违背时代潮流。这就形成了他集器量、将略、宿命等方面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同时,他的悲剧又具有个人、人格悲剧和社会、时代悲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9.
刘慧娟 《今日科苑》2010,(14):126-12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性的原因是他个人“心地偏狭,恪守旧制”;“屡兴军旅,好大喜功”不计社会负担;且“知其不可而强为”,违背时代潮流。这就形成了他集器量、将略、宿命等方面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同时,他的悲剧又具有个人、人格悲剧和社会、时代悲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20.
在《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悲剧,反映出了作者面临理性和情感的艰难抉择时内心的痛苦不安,这种强烈的情绪使得文中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而这种悲剧意识却使得作品散发出吸引人的魅力,并且历久弥坚。从《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简析、文中片段阐释和悲剧的魅力三个方面对这篇小说的悲剧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