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数学命题,十分关注教学大纲的要求,努力做到不超、不偏,不出陈题和技巧性过强的题,十分关注对数学概念和数学本质的理解,重视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数学理性思维包括:逻辑推理,演绎证明,归纳抽象,直觉猜想,运算求解等),考查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本质,减少程式化的大运动量训练,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简单一句话: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背景下的试题重视体现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总结方法、吃透本质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化化归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文章总结了“积型”“商型”“和差型”“凑配型”指对数混合问题的解题技巧,旨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在线性回归分析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套用公式求解线性回归方程,究其原因:一是课本推导的过程难以理解;二是对考查的要求局限公式的简单应用,这样往往忽略线性回归方程公式生成的过程,以及公式变形和非线性拟合的困难,学生在解题过程因不明白其原理导致在知识的应用停留在简单和肤浅的层面.厦门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统计概率检测试题,为我们教学警示,应该更加明白:高考数学关注数学的本质,强调理性思维的价值,注重数学的基础性,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应该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有更深刻的认知,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2010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理科)在数学能力考查方面也明确指出:“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应检测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数学教学就是思维的教学,培养思维能力,从根本上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5.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的重要题型,它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水平和灵活运用的能力.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新的阅读题型层出不穷.纵观2003年各地中考试卷,笔者发现了一类源自课本的新型中考阅读理解题.该类题一般在课本的基础上加  相似文献   

6.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通过解题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目标.一题多解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一题多解,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思维训练功能,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解法的挖掘为例,谈谈“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力度逐年加大,中考加大了对课本衍生题的考查,常见的考查点为:课本上的图片、实验与探究活动、讨论、以及以课后题为“原型”,出一些课本衍生中考题,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课本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学生课堂的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又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数学试题以课本、习题为主要来源,源于课本而略高于课本.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小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大题重点对重要内容的思维探索.07年高考数学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少学生反映小题做得还可以,大题比较难做,而大题是能力题,这就给教师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提高学习数学的悟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学以教本为“本”,教师常常照本宣科;课本以外的知识及材料教师不涉及、不提供,学生也只能围绕课本死读书、读死书。结果,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数学思维不敏捷,数学能力差。笔以为.这样的教学可以休矣。我们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拘泥于课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实际生活,精心设计和选择一些数学趣味题、开放性题和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解答的题。这些题,既有助于构建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又超越书本知识,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数学之间的链接,较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发展的空间,促使各种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处理课本习题,深入挖掘其潜在智能,既能提高学生重视教材、钻研课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利用课本的一道习题谈点粗浅做法。1 利用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一题多解的实质是解题或证题以不同的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本质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位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从而拓广思路,使思维向多方向发展,不但有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高考数学试题中,我们发现“多思少算”已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之一,它体现思维、能力、应用和创新的考查.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而且可以考查学生继续学习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和潜能.一个问题的“多思少算”应体现在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分析运算条件,运用数学思想,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验证运算结果等,不同数学能力和素养的考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选择不同的运算方向与公式。  相似文献   

12.
2014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各地的高考试题都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不在难偏上考倒学生,更多地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题设计宽角度、多视点,有层次地考查了数学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数学素养及潜能.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和各大市模拟试卷,解答题,特别是最后一题可谓推陈出新、好题多多.许多都是立足于课本改编,以全新的视角、创新的手法进行巧妙构思.它们以问题为中心、知识为纽带、思想方法为核心,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很多学生在此类题面前“束手就擒,毫无办法”,  相似文献   

14.
朱平 《数学教学》2008,(7):9-11
上海市二期课改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方面,更关注能否体现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创新兴趣”;更关注学生对数学事实本质的理解和归纳规律的能力;更关注学生还能发现和提出什么问题;更关注学生有哪些发散、创新的思维亮点.  相似文献   

15.
江思容 《数学教学》2010,(11):13-15
课本中的习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解题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数学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本习题的结论具有广阔的探究、拓展空间,近几年的中考、竞赛题,根植于课本,从课本中寻找命题生长点的原题和拓展题屡见不鲜,因此重视课本习题的拓展、探究及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回顾近年新课程高考数学试题,不难发现:关注探究创新意识,考查数学理性思维,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运动变化问题、推理论证问题和信息迁移问题是考查数学创新意识的主要题型.  相似文献   

17.
数学中考命题的趋势分析(续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考查是一种共识,问题在于怎样落实和落实哪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近年来的中考题主要采用了情景题、探索题、开放题、应用题等方式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有的地方还通过操作实验的过程来认识数学的本质.中考题所体现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换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数学解题方法主要有: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象法等;~般性的思维方法主要有:观察、试验、比较、分类、归纳、类比、猜想等.  相似文献   

18.
邱亦欣 《中学教研》2014,(1):48-48,F0003
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题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理性思维及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巧.多数试题与课本例题、习题相近,有的直接由教材母题变形而来,即使是要求较高的“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大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由此启发我们在中考复习阶段一定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19.
丁益祥 《中国考试》2007,(12):11-16
近几年的数学科考试大纲(包括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在论及对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中都明确指出.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试题.以此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潜在能力.因此,在高三数学复习中,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新颖灵活,不落俗套,突出了理性思维、数学本质、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的创新和难度的陡升,引发考生、家长及社会的热议和关注.试题对扭转机械刷题,死记套路的教学行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给今后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对2022年高考数学选填压轴题,启发学生自然思维,通过构造辅助函数,使高不可攀的选填压轴题变得有路可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