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相信孩子     
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朋友的女儿读三年级。有一次,老师让学生们在纸上列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并在后面附出改正这些行为的方法。女儿列出的第一条是:"爱随地乱扔纸屑"。  相似文献   

2.
偶然间读到这样一则故事: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哈理斯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朋友答道。读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大概每个人都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身边有一两个算不上朋友的朋友,明明已经对他们的种种行为抑或性格讨厌至极,但还是要在不得不接触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朋友般的礼遇,撕破脸皮这种事不是没想过,有几次也差点儿压不住火,但一想到要收拾的残局,只能一忍再忍。读大学时在一次社团活  相似文献   

4.
一、第一阶段咨询:收集资料,心理诊断 (一)基本资料 罗俊(化名),男,19岁,高三学生.罗俊自幼行为规矩,做事小心谨慎,缺乏决断力,人际关系一般,朋友很少,自小不太和朋友有深入的交流.在公共场合做事总是感到很不自在,特别怕别人关注自己.  相似文献   

5.
快乐的钥匙     
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哈理斯问道。“他每天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你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朋友回答:“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钱学森在友谊方面有着卓识之见和高尚行为。一提起钱学森珍视友谊,凡熟悉他的人都交口称赞。他视朋友为兄弟,情同手足,贵如生命。他尤为珍惜自己青少年时代与人结下的友谊。他说:"年轻时的朋友是最忠实、最持久的朋友。挚友得于少年时。青春时期是坦诚相待、彼此亲近的岁月。所以,我对青年时代的朋友倍加珍惜。"他还说:"真正的友谊无论痛苦和欢乐的时刻都会给你以支持。欢乐时刻得到朋友的支持,使得心灵深处倍感甘甜,同时也让朋友分享这种感受。不能与人分享的欢乐,算不上  相似文献   

7.
进行真正的朋友测试了! 这太好了……我很早就期望它!我尤其喜欢最后一句话!!!!!! 一位普通的朋友,当来拜访时,其行为如宾客。一位真正的朋友会亲自打开你的冰箱去找吃的,并在用她的脚将你的‘啤酒/百事可乐抽屉’关上时一点也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好。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遗憾的是,并非每把钥匙都能打开快乐的门。著名专栏作家哈里斯的朋友买报纸时一声有礼貌的"谢谢",换来的却只是报贩的冷口冷脸。当被问及为何仍要对报贩彬彬有礼时,朋友笑答:"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是啊,为什么要让别人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情绪呢?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接纳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59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听障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且家庭支持的预测作用更强;(2)亲社会行为分别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听障青少年自我接纳可以调节中介模型中朋友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高自我接纳个体来说,朋友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低自我接纳听障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为促进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和融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活动内容】小学一年级教材《和朋友相处》 【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懂得怎样和朋友友好相处;了解哪些行为会破坏友谊;知道怎样做才会受别人欢迎。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和朋友相处要真诚、礼貌、友好、关心、体谅。  相似文献   

11.
淘猫妈 《家长》2008,(Z2):50-51
这一切只因为父母的心态没有改变。心态没有变,父母的行为也就不会变,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前天我与一位朋友聊天,在电话中我知道他一直在为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发愁。其中一次的起因是,他为自己的老母亲和孩子买了一些小点心,孩子放学后发现点心  相似文献   

12.
"朋友"是中西方共有的"泛人类"经验与文化,但在中西方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其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却具有很大差别。中西方"朋友"观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系亲疏;二是时间长短;三是相处之道。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与社会组织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朋友"观和交往习惯。其次,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形成不同"朋友"观的外部原因。再次,中西方不同的历史经历与民族性格是形成不同"朋友"行为的基本原因。最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他们对"朋友"观念的不同理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芳芳:老师,您好!我是学前教育高三的一名学生.我高二时参加一次科技创新大赛无意结识了一个高一的异性同学小A.刚开始我们并没有过多的交际,但久而久之,我就感觉他的一些行为完全超越了普通朋友的界限.我给他提示过,讲得也很清楚,保持普通朋友关系就好,别越界.可在表明想法后,他的语言及行为更加让我反感,我既担心我们的普通关系被...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然观察方法研究某幼儿园75名儿童的分享行为,得出以下结论:在性别方面,男童实施分享行为的频率低于女童;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分享行为逐渐增加,大多数分享行为发生在教育区域活动中;亲密的朋友和同伴之间更多地产生分享行为。以此,提出培养儿童分享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大概每个人在生活里,都有或者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身边有一两个算不上朋友的朋友,明明已经对他们的种种行为抑或性格讨厌至极,但还是要在不得不接触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朋友般的礼遇,撕破脸皮这种事不是没想过,有几次也差点儿压不住火,但转念一想要收拾的残局,在心里一忍再忍还是作罢。读大学时在一次社团活动中认识个女孩,虽然不读同一个专业,但短短几个星期后我们就发展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经常约着一起吃饭,逛街,上自习,甚至去甜品店买面包也会默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朋友带孩子外出旅行,退房时,朋友将房间里使用过的一次性拖鞋装进了行李箱。孩子看到后很生气,对她说:"你这种行为,真让我无语。这些东西也要拿。"朋友对此很困惑,一次性拖鞋是免费提供给旅客的,而且使用过的,为什么拿了让孩子觉得不舒服呢?是不是孩子觉得这是"占便宜"或者"太小家子气"?还有一个朋友也有类似的困惑。每次吃饭,他都有个习惯,将吃剩的打包,可只要有孩子在,  相似文献   

17.
朋友,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动物吧,你会发现它们的一些行为非常感人。美丽爱情搜救人员曾在一堆地震废墟中找到了两只死去的黄狗,一只公狗血淋淋  相似文献   

18.
文摘     
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朋友问: “现在在干什么?” “我在教书。” “教什么?” “教数学。” “干得怎么样?” “还不错,平均成绩95分。” ——著名课改专家傅道春在他名为《新课程与教师行为变化》的专题报告中举了一段教师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对话。他指出,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什么,将决定他的职业定位。这位教师带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行为是一种由教与学从而获得的技能,而社会技能实际是人们相互影响时运用的一种具体的行为准则。社会技能是人们在社会上生存的必需工具,无论我们是要干一项工作或与朋友保持  相似文献   

20.
怪谁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爱的家长朋友,如果您张口闭口都是辱骂,在教训孩子时也一口一个“小畜生”,又怎能叫“小畜生”不张口骂人?家长是孩子人生最初的老师和榜样。您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希望我们每一位家长朋友都首先从严格要求自己开始,语言文明,行为端正,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