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网球俱乐部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高校开展网球运动存在的现有体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进行分析,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方法对高校网球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在参与到网球俱乐部的组建及管理工作后,得出结论:组建高校课外网球俱乐部可以将网球课教学与课外网球运动融为一体,统一管理,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网球技术、提高网球技能的需求,高校可将网球俱乐部的运作作为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和比赛录像技术,对桑普拉斯与费德勒2007年三场比赛,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我们用数据揭示两代网坛天王在比赛策略、战术和技术等方面的特点,希望能窥视到现代网球的发展趋势,促进网球在中国的普及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1993-2000年我国网球科研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赖炳森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80-80,82
1993--2000年,国内39种体育专业期刊发表网球科研论文118篇,有关网球运动的硕士论文4篇,专著至少6部,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网球教学与训练、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竞赛、运动医学、动作的解剖力学分析等,网球科研成果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在学校网球和短式网球推广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网球公开赛、大师杯、全国业余网球公开大奖赛等相继在各大城市举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参与到网球运动中,网球市场前景日趋广阔。作为长期一直致力于体育工程产业的福州东海岸体育工程公司,在网球奥运驱动与市场驱动的新形势下,投身网  相似文献   

5.
2001年澳网赛是首次使用增大的网球 进行比赛的大满贯赛事。球的大小 变化几乎看不出与过去常用的网球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却影响了一批参加澳网赛的运动员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网球增大又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极大地吸引了观众。此次澳网赛的票房记录创历史新高。 网球运动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球拍和球线的发展和创新是非常大的。现在,几乎一成不变的网球也有了重大的改革。继乒乓球比赛使用大球后,网球的大球此次被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确认为正式比赛用球。其实,大球已经在一些少年网球比赛和低等级的网球巡回赛中开始使用,大球代…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制约网球运动开展的因素是场地不足、运动氛围差、竞赛制度不完善、师资缺乏等。并就此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推动网球运动在高校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在保障条件、课内外开展、竞赛现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对推动网球运动在高校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球迷征友     
何洪辉,男,N岁,地址:湖南省宁远县一中理一班邮编:代**m愿与天下的人交朋友,让我们以"网"盛情,用"球"连心,共同走向成功。身高:76smm体重:56kg个人爱好:各类体育活动,尤其是网球。足球。还喜欢社交、写作等。最喜欢的体育明星:张德培、乔丹。最喜欢的名言:没有不失败的成功。最大的希望:能成为《网球天W的通讯员或特约记者。孙元贵,男,20岁,出生年月1977年]1月U日。喜爱的球星:辛吉斯、张德培。愿同《网球天W读者交朋友,通讯地址:四川省中江县下东街151号烟厂宿舍1单元7--1号,来信必复。电话:0838-7213082。…  相似文献   

9.
网球运动技巧性强、观赏性强,从事网球运动容易找到成就感,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目前,在小学普及网球运动还不容乐观,网球还未被更多的学生所了解,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体现出较强的商业化特征,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开设新兴运动项目的要求,网球也在其列。本文论述了在小学开设网球课程的策略:构建大-中-小-幼网球课程体系,探索网球运动的技能形成规律,落实新课程标准“教、练、赛”一体化课程实施理念。  相似文献   

10.
2002年3月4-9日,一段值得中国网球记载的日子;广州天河网球中心,一个值得中国网球记住的地方;余丽桥、李娜、郑洁、刘南楠、李婷……新一届中国网球女队,一代值得中国网球骄傲的网球人!在这个时刻,在广州天河网球中心的赛场上,她们出线了。中国队首次冲出亚洲,打入联合会杯世界组外围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网球向世界宣告: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11.
网球运动员应重视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运动员应重视专项速度素质训练网球运动员除须全面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和耐力素质外,还应着重发展网球专项身体素质,网球比赛中,要求判断快、反应快、起动快、移动快、动作快。因此要求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这是获胜的基础和关键。网球运动所需的专项速度。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即为打好一个来球脚步的移动速度和击球速度。其特点:一是身体的移动和击球不是周期性的动作,在比赛中运动动作的先后顺序没有固定的规律;二是一个动作完成后到下一个动作开始前有一定的间歇时间。故在网球运动中参与运动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洛阳师范学院公共体育网球选项课学生的基本情况、对网球的喜欢程度、学习网球的动机、课堂人数、网球场地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非常喜欢网球运动,但因场地不足、师资缺乏、课堂人数偏多等因素,限制了网球运动的开展,并对此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促进高师院校网球运动的有序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市高等院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市高等院校网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网球场地严重不足、师资缺乏、网球课程开设较少等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网球教学只注重外在的动作形态的演练,却忽视专项运动感觉的发展,学习者可能只学习到外在的动作形态而无法体会动作本身的内在特质,如用力程度、距离感、速度感等。文章建议教练应注意培养学习者的网球专项运动的内在感觉,以求提高网球专项运动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状况,并分析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而提出预防甚至避免运动损伤的对策。方法:采取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进行研究。结果:大学生网球运动爱好者存在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引起的运动损伤有诸多原因。建议:针对大学生网球爱好者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避免或减轻运动损伤的建议,以期达到指导大学生网球运动爱好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网球,减少损伤,促进健康和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细算起来,台湾网球的发展已逾百年之久。从最早日据时代软网运动在台湾盛行,“软网球圣”柳金扬威东瀛;到如湾我复后,“弃软从硬”无人匹敌的“第一代球王”高登科,  相似文献   

17.
1998年8月,美国德克萨斯州NEWCOMBE网到学校将迎来第一批中国网球自费生,这在NEWCOMBI网校史和中国网球史L都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这批网球自费生来自全国各地,都是很有潜质的与轻选手。自费统一标准为互8000美金,包括培训费、食宿费、场租费、往返国际旅费、机场建设费、签证手绍费等。在美境内比赛的旅费、穿拍费、零用金、医查费、服装器材费等其他零用费用不做统一要求。国家体委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对此事极为重视,曾丙次发函各地网球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并请上报自费/员名单,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整体自费出国学习网球…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球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析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数据调查、逻辑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对高校网球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必要性及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途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提出:网球是一项文明高雅、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运动项目,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应从完善网球运动基础设施、举办各种网球比赛、挖掘网球校园文化内涵及提高网球师资力量等方面来推进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网球比技艺也比美丽梁子近来,网球观众、组办者、运动员都承认这样一个现实:网球运动充满着性符号。球星的魅力和外表也成为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期间,一些叫卖小贩在网球场外大声叫到:“瞧一瞧看一看世界顶级高手,看一看库尔尼科娃的照片。”男女网球大赛既可给...  相似文献   

20.
严永  严洪 《网球天地》2023,(6):69-7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梳理网球赛事与城市形象的关系,基于符号学视角,网球赛事日益成为城市形象宣传的重要手段,在城市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网球赛事的举办可促进举办城市经济发展;促进完善城市设施,美化市容市貌;提高市民素质,促进举办城市生活品质提升。网球赛事的举办,能极大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本文也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赛事举办提供硬件支撑;提升城市视觉感受,关注城市环境美化并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推进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创新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