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政治上过分集权、经济上成分单一,文化上过分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深刻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解体与以叶利钦为代表的苏联激进"民主派"的活动直接相关。本文着重研究苏联解体前后,苏联国内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所谓激进"民主派"政治崛起的原因、特点,以及这一过程对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对我国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模式及其特点 ,蕴藏着诸多危机因素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由于苏联所进行的屡次改革没有奏效 ,造成了这些危机因素不断演化 ,逐渐形成全面的社会危机 ,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4.
1991年苏联作为历经74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超级大国,突然解体。苏联解体有着深刻、复杂和综合的历史原因。在苏联解体20年之际,通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避免重蹈“前车之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1991年,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70多年的国旗永远的降落了,一个昔日的世界超级大国顷刻瓦解了.苏联曾是全球共产党的精神领袖,它的解体影响着全世界社会主义.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阐释苏联模式以及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来更好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运用合力论来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民族问题、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以及外部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有问题,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从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吸取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7.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近70年的历史,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竟然在20世纪后期轰然解体,给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解体的原因是多面的,但是归根结底主要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8.
苏联模式由于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和后期改革措施不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并最终在历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走向了失败.但人们不能简单地将苏联模式中一些具体形式上的弊端夸大为苏联模式本质上的弊端,更不能将这些弊端直接作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更不应因此而否认苏联模式对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曾经作出的伟大贡献.而是应在分析苏联模式弊端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现状对避免其弊端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对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近70年的历史,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竟然在20世纪后期轰然解体,给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解体的原因是多面的,但是归根结底主要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1.
苏联长期盛行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并以这种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成”论,到赫鲁晓夫的“建成共产主义”,再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和安德罗波夫的“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都严重超越了苏联实际的社会发展阶段,这种理论所指导的实践也必然损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方面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在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变中,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蜕变与瓦解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苏联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历史教训昭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积极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突破的过程,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回顾、总结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学说阐述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屡遭质疑,苏联解体后达到了顶峰。出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闯过了六四风波、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坎坷,交出了举世瞩目的答卷,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容置疑。新时期,科学认识并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苏联解体不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不具备大国领袖的综合素质以及戈氏上台之后推行的激进改革是引发国家解体的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苏联所面临的复杂国内背景和国际形势以及苏共领导集团的历史传统和戈氏个人资质等因素共同促使戈氏得以在1985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认为苏共历史上始终缺乏成熟的制度来选拔和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这也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探析苏联国民经济崩溃的原因,对深层次理解苏联解体有十分重要意义。文章从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美国的分化瓦解战略两大方面分析论述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崩溃原因,苏联国民经济的崩溃直接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从而瓦解了苏联人民意识形态,最终使得苏联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它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纽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其根本价值取向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其中根本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