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在几十年前曾经刊登过《〈孔雀东南飞〉民歌特色》一文(该文被收入中学教参),该文分析了《孔雀东南飞》在“序曲与尾声”、“连绵字与叠字”方面的民歌特色,《孔雀东南飞》所体现的“民歌特色”不唯于此。本人在此试就《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民歌特色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精彩的诗篇之一,对它的理解也同样要“知”、“论世”。本文从新的角度,对《孔雀东南飞》的四个问题作了进一步阐发:第一,劝戒的主题;第二,浪漫的构思;第三,铺陈的手法;第四,质朴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写作年代,历来有争论,看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意见认为它是建安时期的作品,属于汉乐府;一种意见认为它产生于六朝时期,属于六朝民歌。解放后,有不少学者对其写作年代进行研究,大多数人认为这首诗基本上还应该列入汉乐府,并提出不少有说服力的论据来反驳“六朝民歌说”。近来张晋发、孙景梅的《孔雀东南飞“序”质  相似文献   

4.
张志国 《阅读与鉴赏》2010,(4):40-40,34
《木兰诗》是一篇优秀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它和汉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的“双璧”。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地理辨疑及作品主人公的传说徐伟伟《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首杰出的民间叙事诗,共353句,1765字,清代沈德游把它称作“古今第一长诗”.王世贞誉之为“长诗之圣”.一千多年来,这首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情歌史上始...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公姥”并举,注释将其注为偏义复词,意为“公公和婆婆”,其中“姥”的释义为“婆婆”。对同一时期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姥”并不具备“婆婆”这一义项,《孔雀东南飞》中“姥”的释义应为“老妇人”。通过词义辨正,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资料补充,并在注释使用方面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是“无名氏”。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其收进《杂曲歌辞》,称“古辞”,题为《焦仲卿妻》。现在人们常取此诗首句为题,名之为《孔雀东南飞》。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和《木兰辞》并称,是乐府民歌史上先后辉映的双璧,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始末的悲慨叙述,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封建家长制压迫妇女、扼杀青年男女婚姻幸福的罪行,热情歌…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反封建主题江苏省高邮师范曹民光《孔雀东南飞》(下简称“孔诗”)是汉乐府民歌中一首体制宏伟、文情并茂的叙事长诗,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以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为题材,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叙事诗,使用了2,3节奏形式,结构整齐,乐感明显,读来朗朗上口。诗中“奄奄”、“寂寂”等叠词的使用是汉语诗歌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节奏感。在翻译之前把握原文的这些特点有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相宜的表达手段和策略,从而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契合原文在视觉和情感上对读者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又是一首前无古人的最值得欣赏的长篇叙事诗,因而人们称它和《胡茄十八拍》为汉乐府诗中的“双壁”。在中国文学史上,以家庭悲剧为题材的作品不少,如《诗经》中的《氓》固然是一首“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好诗,感情又极为细腻而真挚,但女主人公的形象未免显得单薄一些。《钗头风》作者的不幸遭遇,几乎和《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是一模一样的,他的悲愤冲天的情绪表露于文字,足以激起人们共鸣,可它毕竟只是一首抒情的小词,在内容、情感的展…  相似文献   

11.
许海丽老师在《(孔雀东南飞>中“见”字解》(载《语文知识》1996年第9期)一文中,对《孔雀东南飞》中出现的五处“见”字都作了明确解释,但其中把“渐见愁煎逼”的“见”解释为“介词,表被动,译作‘被’”,笔者认为是错误的。略作阐述如下:“见”表被动在古汉语中尤其先秦两汉文章中是最常见的。但“见”表被动有不同于“为”、“被”等表被动的语法特征:(一)表被动  相似文献   

12.
历来,对《孔雀东南飞》产生的时代等问题争论很多,而说它叙述的是一出悲剧则似乎没有什么争论。但是,《孔雀东南飞》这一首叙事长诗说的是怎样类型的一种悲剧呢,这方面的论述似乎还不很多。对《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悲剧,我认为,用黑格尔和恩格斯的悲剧理论来对它进行解释,最为妥贴和完满。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乐府双璧”的《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描写了两种不同的“战争”形式:《木兰辞》表面上看是保家卫国的一场正义战争,实际上更像是女权主义者对男权社会的一场挑战;  相似文献   

14.
郭健敏 《现代语文》2006,(9):117-118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的一首叙事长诗,它和《木兰诗》被合称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双壁”,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好评,特别是由于两首古诗都以女性为题材,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活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幸、抗争以及女性的机智、胜利,更是为人津津乐道。本要关注的却是《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焦仲卿,一个封建婚姻中的悲剧角色,一个常被人忽视和“误解”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全诗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在全部中国古代诗歌中,它的字数仅次于《离骚》,是叙事诗中最长的,明朝王世贞曾称它为“长诗之圣”,清朝沈德潜说它是“古今第一首长诗”。在这样宏伟的篇幅中,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描写了发生在汉末当时的一个婚姻悲剧,揭露与控诉了封建家长制度吃人的罪恶.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因此,《孔雀东南飞》历来都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可是各套教材对诗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故”字的解释却是不尽相同、奠衷一是。这不仅有损于教材的权威,而且不便于师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古诗《孔雀东南飞》为世人展示了一场追求婚姻自由而不能得到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通过探讨《孔雀东南飞》的文化内涵,来揭示封建伦理道德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汉代纲常伦理将倾的挽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民俗化的角度,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阐释学上的分析研究,认为这首民歌在焦、刘爱情悲剧的叙述中,客观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纲常伦理“礼崩乐坏”和婚姻观念趋于开放的社会现实,因而《孔雀东南飞》又是一曲汉代纲常伦理将倾的挽歌。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被前人称为“长篇之圣”,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研究者们广泛深入地探讨了《孔雀东南飞》中的许多问题,但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为此,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学生,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举行了一次小型的《孔雀东南飞》讨论会。主持人任强同学在讨论会开始时指出:这次讨论会主要围绕着刘兰芝的悲剧命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作为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故事女主人公刘兰芝更像一块美玉,在我国文学史上绽放着独有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