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一、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命题的意义在我国,自从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肯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观点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应当说,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这个论断的重大意义都有待进一步揭示。不久前邓小平同志又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无疑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为了在理论上论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命题,重要的是首先明确它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意义,而不是作学究式的考据。事实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命题,可能导致完全不同方向的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些重要论断形成了邓小平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根据这一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作为科教兴国思想的奠基者,邓小平对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确立,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科技生产力理论和运作︾出版○刘海波1988年,正当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关键之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命题。1992年邓小平同志又指出,科学技术是解决经济建设问题的根本出路。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央领导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四大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赋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指导思想以新的内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991年8月9日,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开创新时代的卓越领导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用深邃的战略眼光,洞察国际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早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就精辟地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1988年9月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具有工程技术专家和大学教授的身份,这种经历,使他对这一论断有着更为深切的体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重温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刘双月,王冬桦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是正确认识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指导思想,是我党制定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又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邓小平同志不仅坚持而且发展了这一观点,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他在同前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和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说:“马克思讲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形成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提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时代的呼唤,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在认识上的深化。早在解放初期,邓小平对科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研讨观点十年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十周年。1978年,邓小平重申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1988年,邓小平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十年来,人们对这一论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有关的论证和阐述文章之多、范围之广为近年理论界少见。由于两个命题的内在联系,研讨仍然关涉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但重点则转移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上。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出发,进一步探讨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思想。这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其结果则必须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来检验。这是一整套完整而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理论系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挥高校联合优势为科教兴鄂作贡献贺飞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强大杠杆。邓小平同志的“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科学命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初探陈昭锋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一次汇报时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系统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阐述了科技的地位、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和科技伦理问题,形成了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科技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命题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经验,进一步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提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80多年前,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从人和物对比的角度提出了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的论断.70年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无论“首要生产力“还是“第一生产力“,它们都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章对近年来我省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推进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做法进行了总结,这对于我省深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四川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1991年5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坚持、捍卫,而且是对其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这里主要就其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其发展由来及其重大理论意义进行考证与论述。一、理论史上的考证与论述1.马克思于1857年8月到1858年6月明确提出了“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详见由苏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在1939—1941期间用德文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3分册1963年版第350页)。马克思主义还进一步告诉我们:“劳动生产力是随  相似文献   

19.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不懈的追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完成了我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剥进一步完善了上述理论和实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0.
一、最近,有不少人问,部队当前为什么大张旗鼓地开展科技练兵活动?我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一句话,大势所趋.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质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特别是美国、日本.西欧等一些发达国家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由此,引起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八十年代末以来,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提出了“科教兴国”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十年来,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这一英明决策,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地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