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飞 《军事记者》2010,(6):45-46
“一幅新闻图片可能改变战争的进程!”“一个从容应对媒体的军官可以威慑敌人甚至可以驱赶战争!”这是笔者3月份在以色列访问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新闻发言人贝尼亚胡准将在介绍以色列军事新闻传播制度时所说的话。从这两句话中笔者感受到,处于中东特殊的地域环境、国家时刻处于临战状态的以色列,对军事新闻传播的高度重视。在营造有利于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舆论环境、维护以色列国家安全利益方面,以色列军事新闻传播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珺 《出版参考》2010,(13):44-44
5月下旬,以色列议员就出版业垄断情况和作者收入状况提出两项议案。第一份反托拉斯议案是就以色列一家出版集团控制国内大型出版社和最大书店的状况提出的。该议案所指出版集团2004年收购了以色列最大出版社之一的Keter出版社。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3.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13,(13):22-25
巴勒斯坦多地爆发冲突4月4日,约旦河西岸希伯伦,巴勒斯坦示威者与以色列军队发生激烈冲突。一名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巴勒斯坦人因癌症去世,巴勒斯坦多地抗议以色列当局未能给予病人足够的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对纳粹主要头目之一艾赫曼进行为期数月的公开审判,执行了以色列立法机构确立以来惟一一例死刑。艾赫曼在二战期间是负责组织把犹太人遣送到集中营的中心人物,也是和欧洲犹太人领袖有直接联系的最高级别纳粹官员。二战结束时他逃到阿根廷,从此更名换姓,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靠做工为生。1960年5月,以色列特工人员秘密将艾赫曼逮捕并押解到以色列。 1961年4月以色列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艾赫曼进行公开审判,8月审判告一段落,12月三位法官将艾赫曼定罪,次年5月31日艾赫曼被送上绞架。  相似文献   

5.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 ,一些法国犹太人正在投资筹建一座新电视台。该台将用英语和法语向欧洲和美国播出有关犹太人和以色列人的节目。这个新电视台名为Chai电视台(ChaiTV) ,计划在 2 0 0 2年 1 1月之前开播 ,于 2 0 0 3年全面投入运行。该台在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覆盖欧洲 40万户家庭。Chai电视台已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际电视台 (IsraTV)达成协议 ,由以色列国际电视台每周向Chai电视台提供四小时有关以色列文化、宗教、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节目。另外 ,Chai电视台还达成了一份向以色列卫星电视网 (Isra…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战争以一份姗姗来迟的联合国停火协议暂时划上句号,但双方仍未彻底鸣金收兵.一个月前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发动的"夏雨"大规模军事行动也依然在进行时中.作为常驻巴勒斯坦地区的记者,近年遭遇的冲突不断,也因此积累了一些战地记者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13,(14):24-27
葬礼4月12日,耶路撒冷,狂热的犹太人在沙斯党精神领袖拉比·尤塞夫的葬礼上聚集。沙斯党是以色列右冀政党,持激进的反巴勒斯坦主张。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05,(3)
4月6日至7日,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处、江苏广播电视物资总公司在南京古南都饭店主办了数字电视技术交流会。省内外广电系统的领导及代表70多人参加了交流会。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到会讲话,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 llan Maor 先生也专程前来表示祝贺并致辞.总台副台长肖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从1999年4月至2000年9月,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专门就是否宣布独立进行过3次大讨论.由于以色列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最终无限期搁置了建国计划.巴勒斯坦人在谈判中无法收回自己的正当权利,建国的梦想又一再破灭.其实,以当时的巴勒斯坦现状,建立国家完全摆脱以色列也很不现实,但是,巴勒斯坦领导人希望能通过这一重大成果让巴勒斯坦人感受到和平进程的甜头,使他们继续对和平进程保持信心,补偿最终地位谈判无法取得突破的缺憾.  相似文献   

10.
这是在中东不断重复的冲突画面:3月3日,1名巴勒斯坦人袭击以色列军方检查站,7名以色列军人死亡。在当天24小时内,有21名以色列人遇袭身亡。以色列立即派飞机坦克攻击巴勒斯坦难民营,造成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外界人们对这种冲突都麻木了,以色列人又是怎么看他们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肖实 《新闻天地》2011,(2):34-35
摩西·卡察夫,65岁,以色列前总统,强奸和性骚扰罪名成立。2010年12月30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地方法院的这条判决震惊了全球。如最终罪名成立,卡察夫将面临最高16年监禁。卡察夫曾是以色列人的骄傲,是从下层平民到总统的杰出代表,更曾被誉为以色列“第一公民”。这是以色列“可悲的一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法院宣布判决结果后说。  相似文献   

12.
亚辛走了,阿拉法特走了,而这一次似乎轮到了沙龙。沙龙中风导致的以色列政局突变,不禁使人想起1995年的以色列。当年秋天,奥斯陆和平协议的缔造者、以色列总理拉宾遭到犹太极端分子的暗杀,致使工党政府陷入混乱。在不久后举行的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击败了拉宾的继承人佩雷斯,出任以色列总理。当前以色列的情况与十年前何其相似--沙龙新组建的前进党群龙无首,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仍然是内塔尼亚胡。拉宾撒手离去,他与阿拉法特在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日渐沉沦。而今天,人们再次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了沙龙,以色列撤出加沙给以巴局势带来的一线生机, 也将随着以色列政治的重新洗牌而逐渐消失吗?  相似文献   

13.
亚辛走了,阿拉法特走了,而这一次似乎轮到了沙龙。沙龙中风导致的以色列政局突变,不禁使人想起1995年的以色列。当年秋天,奥斯陆和平协议的缔造者、以色列总理拉宾遭到犹太极端分子的暗杀,致使工党政府陷入混乱。在不久后举行的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击败了拉宾的继承人佩雷斯,出任以色列总理。当前以色列的情况与十年前何其相似——沙龙新组建的前进党群龙无首,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仍然是内塔尼亚胡。拉宾撒手离去,他与阿拉法特在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日渐沉沦。而今天,人们再次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了沙龙,以色列撤出加沙给以巴局势带来的一线生机, 也将随着以色列政治的重新洗牌而逐渐消失吗?  相似文献   

14.
1977年4月,第一次科学编辑国际会议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与会的科技编辑代表各种不同的科学技术领域。会议闭幕前,代表们发起成立了科学编辑学会国际联合会〔the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cientific Editors’Associations(IFSEA)〕。联合会为各种编辑学会和与科学编辑出版有关的各种组织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以齐铁健为团长的中国期刊代表团一行6人,应以色列期刊协会的邀请,最近访问了以色列。以色列期刊协会主席约瑟夫·弗兰克尔等陪同代表团与期刊界人士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参观、考察了一些报刊社。在访问过程中,代表团对以色列报刊获得了较多的了解和认识:1.以色列报刊大都实行报刊集团化,报刊一体化,许多报纸兼出刊物,一些刊物也出报纸,政府管  相似文献   

16.
国际新闻圈     
以色列是外国记者最多的地方在一般情况下,派驻以色列的外国记者有三百名左右,这已使以色列成为外国记者最多的国家之一。而自去年底在以占阿拉伯领土上爆发巴勒斯坦抗以斗争以来,在以色列的外国记者有时高达一千一百余人之多,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最初以色列当局还尊重记者报道某些事实真相所做的努力,但最近他们对外国记者的态度大大改变了。首先宣布大量限制措施,新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报业在艰难之中跨进了90年代。90年代的以色列报业带着80年代的印迹,表现出传统和现实方面的三个特点,即:报业的党派争斗传统,报业为求得生存而激烈竞争的现实,以及外国投资者的鲸吞。1977年的以色列大选,使里库德集团(保守党)获得了执政权,在以色列执政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报业在艰难之中跨进了90年代。90年代的以色列报业带着80年代的印迹,表现出传统和现实方面的三个特点,即:报业的党派争斗传统,报业为求得生存而激烈竞争的现实,以及外国投资者的鲸吞。 1977年的以色列大选,使里库德集团(保守党)获得了执政权,在以色列执政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工党成为在野党。  相似文献   

19.
要了解以色列,不读耶路撒冷邮报恐怕不行。那是以色列国内出版的唯一一家英文报纸,有的国际新闻机构把它列在“具有国际影响报刊”的行列里。笔者曾经读了几年这份报纸,今年4月有幸实地看看这家报社。走进报社总编辑大卫·戈罗斯的办公室,无意发现桌上有一块铜牌,上面刻着这么几个字:“请不要打扰我,我已经烦透了”。笔者不禁纳闷,这究竟是一般西方学者惯放的装饰品,还是真有所暗示?参观完编辑部和印刷厂,笔者不禁有这种感觉,这块牌子上所写的内容,大体描绘出这张报纸惨淡经营的状况。耶路撒冷邮报创刊于1932年。当时巴勒斯坦由英国人委任统治,从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组织为了对英国当局施加影响,宣传他们的主张,创办了这家英文报纸。50年代由《巴勒斯坦邮报》改为现名。在以色列全国14种希伯来  相似文献   

20.
如果国际社会反应平淡,这或许就成为以色列对自己拥有核武器这一事实的公开宣示12月11日,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在接受德国卫星电视一台采访时,将以色列与世界核大国相提并论,暗示以色列拥有核武器。这被一些报道认为是以色列国家领导人首次公开将自己列入核国家,尽管以色列政府后来对这个“口误”进行了“澄清”,但仍没有阻止这场风波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