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文汉 《新作文》2004,(3):46-48
哲学原理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依据和规律。“考试”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事物。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着的事物,也肯定有其存在的依据及规律.作为应试及其指导,去面对这一事物时,也就不得忽视其存在的依据及规律。当对其依据及规律进行研究并找到了这种依据和规律.且把它作为内容对学生实施训练时,这时的训练就被称为“应试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教育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生活对于道德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又由于道德教育这个有一定价值取向的事物不能建立在生活这个无一定价值取向的事物的基础上,所以道德教育不能以生活为本原和基础,不能回归于生活。由于道德实践对于道德教育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由于道德实践是一个有一定价值取向的事物,它与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内在的同一性,所以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真正本原和基础。道德教育应回归于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3.
王兰群 《宁夏教育》2005,(10):72-72
1.开放内容,引起兴趣,在教学中,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从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4.
“无话可说”是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1.观察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锻炼和引导学生在观察积累上狠下功夫,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缺乏的根本途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不应停留在对一般事物的即兴观察上,而要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可以随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某一事物。比如在讲授《三味书屋》时,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一个熟悉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董晓艳 《作文》2022,(Z4):108-109
<正>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可写之事。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事物都是值得描写的,运用得好就会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只要学生细心体会,精心打造,生活化的素材将会在写作中大放异彩。生活中并不缺少触动学生心灵的人和事,只是需要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真感悟细微生活中的趣味所在,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技巧指导,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的不同,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认识和所使用的委婉语也就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英"死亡"委婉语的对比分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滕欣 《内蒙古教育》2004,(11):42-42
一、提炼课本中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是生活中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就没  相似文献   

8.
高考作文往往涉及哲学观点,如果能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材料,认识问题,往往会高屋建领、一失中的。下列哲学观点通俗易懂,属于基本知识,要求必须掌握。一、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1986年的高考作文就需要用这一观点去分析和立意。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具体材料是:“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  相似文献   

9.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评析设计理念数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尤其是大数感的建立,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建立它的表象就尤为重要.教师能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认识数,让学生感觉数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相似文献   

10.
对比,是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事物的真与假、好与坏,总是在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容易显露出来。一个人的美与丑、善与恶,也只有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对比中,才会被表现得更鲜明、突出。生活中的这些深刻道理,用到艺术中去,就产生了对比、映衬、烘托等手法。所以,对比手法,实质是现实生活中矛盾对立现象在创作中的真实反映,也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学说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数学教育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数学教育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穿鞋是幼儿在园必需的生活技能,但仍有不少幼儿在运用时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1注重教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要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就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应该怎样观察呢?观察时应动用所有的感觉器官,用眼去看,颜色,形状要牢记;用耳朵听,听出声音的大小,特点,来源;用嘴去尝,味道是苦是甜;用手去触摸,感觉事物的软硬、粗细、光滑粗糙。观察还得按一定顺序,边看边想,并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这样写起文章来才不会杂乱无章。平时,一定让孩子们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来在写作教学实践中 ,越来越多地发现一部分学生为“新”而新 ,为“奇”而奇 ,脱离文意 ,脱离事理。综合起来 ,存在如下问题。一、多角度思考却不合文意生活中的事物常呈现出扑朔迷离的复杂性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提倡同学们发散思维 ,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 ,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可能千篇一律 ,人云亦云 ,当然就有了新意 ,但发散思维不能不顾及文题或材料的情感倾向。比如 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玫瑰园里的小姑娘”。其写作要求是“就第…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基本上沿袭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使有些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陷入消极应付之中,对所学知识难以融会贯通,难以形成科学的认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我们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生活中的某一特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因此,良好的注意条件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曹爱军 《陕西教育》2010,(11):32-32
猜想是学生对事物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加以综合后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然而猜想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论具体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正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客观事物作为概念反映的对象,其本身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这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就是事物的类和事物的整体。任一客观事物,既是一个类或类中的一个分子,又是一个整体,类与整体,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形式。所谓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那些事物的集合。我们常说,物以类聚,指的就是事物以类的形式而存在。正如黑格尔所阐述的:“我们所讲的自然界中的类,那是普遍的东西。狗是动物,动物就是狗的类,狗的实质,狗本身就是动物。”①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样就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最终思想。  相似文献   

20.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幼儿和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幼儿数学操作的内容较多,让幼儿多进行小组合作操作的实践活动,无疑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形成轻松乐学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