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和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地位,特别指出实施煤炭资源的国际化延伸战略和国家实行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和保护性开采是煤炭资源两大重要国家战略。论证了其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是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和涉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重大前瞻性问题;提出在国际上特别是煤炭资源赋存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投建煤矿、延伸能源供应链,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多渠道;在战术和战略层面上,提出我国现阶段优质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储备的可行性与紧迫性,为真正解决我国煤炭产业国际化和国家能源与经济安全的长远大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就能源消耗而言,我国75%的能源来自于煤炭,而且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煤炭资源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国家为满足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煤炭产量由1950年的0.43亿t上升到1997年的13.3亿t,位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3.
作为目前所有国家的基础能源物质,煤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家的建设还是经济的发展,乃至国防建设都建立在煤矿产业的发展基础之上。从目前的形势分析,我国的煤炭开采状况中,浅层煤炭已经储量不多,因此我们不得不将开采方向转向更深层次的煤炭。但是深层煤的开采有着一定的难度,必须利用综合性的勘探技术对其位置进行确定,才能有效的进行资源开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文章主要对矿区的综合地质勘探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此延伸出煤炭资源的开发问题,望同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4.
煤炭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能源,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其地位与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国家对煤炭能源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下,我国当前阶段的煤炭资源储备量已经近乎枯竭。煤矿区作为煤矿开采以及运输集中的重要场所,对其进行地质构造的研究和勘察对后续煤矿开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竞争力。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60%的煤炭资源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保障。基于我国能源与矿产资源储量现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然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能源。在华北、华东地区,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深部复杂的地球物理环境使得矿山灾害日趋严重。"解决深部岩体动力灾害防治难题,驱动深地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蒋力帅说。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0)
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但煤炭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我国是煤炭资源开发与消费的主要国家之一,煤炭的清洁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实现煤炭的清洁绿色开采用。文章基于此,分析了我国煤炭清洁开发的现状,并针对煤炭开发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是,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还是较为落后的,这造成了我国的煤炭资源的开采率不高,开采也不安全。因此,科学开采煤炭资源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基础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而煤炭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有目共睹、触目惊心的,如何有效做到煤炭开采与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协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矿区环境的保护,确保清洁高效开采,从而满足我国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技术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煤炭资源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煤炭资源开采形式为井下开采。在煤矿井下开采煤炭的过程中需要较为先进的技术来保证煤炭的顺利开采,提升开采量,但是我国目前的矿井下煤炭开采技术还不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本文旨在对煤矿井下煤炭开采技术进行研究,为煤矿井开采安全性的提升和整体开采效率的提升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前,煤炭作为世界各国主要储备和利用的能源之一,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始终没有终止过,随着世界煤炭储备日趋减少的时代背景日趋明显,各国更是加强了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和技术措施研讨。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无保护层突出煤层的开采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并且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开采技术和安全措施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无保护层突出煤层的采煤方法对于技术性、安全性、科学性的要求高于普通的开采方法,必须得到国家煤炭主管部门和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否则必将埋下发生重大煤矿安全事故的隐患,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难以估量的。近年,我国煤炭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中明确规定:"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只要发生过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的现象,该矿井即定为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煤层即定为突出煤层。"突出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普遍比较复杂,它同非突出矿井的开采比较,主要在开采程序、巷道布置、采掘通风、安全措施及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和更为严格的开采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1.
西部能源系统的时空效应及其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映梅  李亚  张雷  朱守先 《资源科学》2006,28(5):114-119
西部地区能源系统时空效应及其协调发展,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对西部能源系统发育的时间过程效应和空间组织变化进行分析评价。时间效应分析显示国家工业化过程对西部能源资源依赖程度加强的整体变化特征和国家经济发展对西部能源资源需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发展趋势;空间效应分析则表明中国能源开发在西部的空间拓展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始终在致力于提高本国能源的自给水平,但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却对西部有限的能源基础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文章最后从时间过程合理演进和空间组织有序扩展两方面,提出西部地区能源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方法,以期为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炭资源消费状况与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衍伟 《资源科学》2008,30(4):554-559
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资源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已成为国家制定的“2020发展规划”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煤炭价格形成方面存在着众多非市场化的问题,致使煤炭价格出现了绝对价格较低。比价不合理等严重阻碍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煤炭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措施,但均收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煤炭成本核算不完整,其价格并不能反映资源成本与费用。为此.应在明确改革和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与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以促进国内煤炭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推进煤炭产、运、销、需企业的改革发展,有效缓解煤炭供需压力,保障有关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煤炭储量相对丰富,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主导地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主要内容,而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我国煤炭高效转化的布局、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提高我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水平、加快推进我国能源消费革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薛冰 《科技广场》2012,(2):25-27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随着日本核事故的发生,核电发展"被"放缓,而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炭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需求状况,分析了煤炭产业在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煤炭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安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琛  谢辉 《资源科学》2006,28(1):30-36
作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资源环境安全问题是东北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能源5类指标,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环境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以及发展趋势。结论是: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资源环境基础优于全国均值水平60%以上,未来开发潜力主要体现在能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3个方面,然而,欲开发上述资源潜力则须考虑到与水资源供给潜力的平衡;能源(石油)资源开发潜力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将对地区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0.043增长到本世纪2000年的0.166,人地关系演进趋于紧张。因此,水资源的空间重组、能源开发的接续和耕地质量的改善应成为未来东北地区资源持续开发的核心任务。为有效解决当地社会经济与资源的协调问题,应采取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加强对黑土资源的保护、转变能源资源供给方式、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对地区发展政策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能源保障风险日益凸现。全国能源保障分区研究不仅是能源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全国能源资源的基础形势,并对1996年.2005年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由能源储量比、对外依存度、库存增减量、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运输线路长度6个指标组成的能源保障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根据灰色聚类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十五”期间的能源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估与分区。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具有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特点;能源低保障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能源中等保障区主要涵盖华北、华东、华中等地,能源高保障区包括东北和西北大部华北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煤炭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冰  章朴 《科技广场》2012,(6):131-134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十二五"煤炭产业规划中依然提出了我国对煤炭的旺盛需求。但是,随着部分地区产量接近饱和,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煤炭资源消费的现状,分析了煤炭产业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煤炭产业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产品,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1949-2008年间我国原煤年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年度原煤产量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采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建立我国原煤年产量的ARIMA(1,1,3)模型,模拟效果较好,预测误差较小,可用来预测未来我国的原煤产量。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综合效应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姜巍  高卫东  张雷 《资源科学》2007,29(1):9-15
能源开发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明显的正负效应。本文对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从经济促进作用上看,西部地区能源工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比东部和中部两地区更为显著。从三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效益情况看,50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消费效益提高最为明显,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改善速率最慢。能源开发的环境效益则表明:总体上西部地区点状环境污染的总体破坏程度与全国一般状态大体保持一致,但是从点状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上看,西北区甚于西南区;面状污染中,目前西部地区二氧化硫的污染状态较全国为重,其中西北区的二氧化硫污染程度略高于全国水平,西南区二氧化硫排放水平则超出全国均值水平70%以上;从碳排放量看,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的限制,西部地区在整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地位明显落后,因此,在碳排放方面西部地区保持着与全国同步的大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