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在巴黎卢浮宫有"镇宫三宝",这三宝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失去部分头颅的胜利女神雕像,再就是我们课文中提及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对于米洛斯的维纳斯,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这是神品中的神品。翻开彩页,欣赏一下米洛斯的维纳斯,大家觉得她有何特点?生:面容俊秀,身材匀称,端庄妩媚,双臂残缺。  相似文献   

2.
提起断臂的维纳斯,有些人认为她是“残缺美”的代表。《断臂的维纳斯》一文(作者李钟淮)讲:“在当时众多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中,大都首先强调的是感官上的美,而米洛斯的维纳斯,却把她提高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使形象具有一种崇高的内在精神美。”《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作者清冈卓行)言:“她是  相似文献   

3.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座令人销魂动魄的雕像。“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罗丹艺术论》P28,下文凡括号中带数字的皆出此书)清冈卓行在《米洛斯的维纳斯》中的独特审美,又把我们带进了另一番视野开阔的艺术空间。他抓住  相似文献   

4.
提起断臂的维纳斯,有些人认为是“残缺美”的代表。《断臂的维纳斯》一文的作者李钟淮讲:“在当时众多的维纳斯女神雕像中,大都首先强调的是感观上的美,而米洛斯的维纳斯,却把它提高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使形象具有一种崇高的内在精神美。”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言:“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说实在的,这些言论总让人感到有点玄。  相似文献   

5.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罗的维纳斯》),长期以来一直被西方学者视为古希腊最优秀的雕刻作品之一,古希腊雕刻艺术中的珍品,被认为是西方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的典范。 阿芙罗蒂德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古罗马神话中称作维纳斯),传说她诞生于大海之中,一出生便已成年,美丽无比。西方文艺作品常常取材于有关她的传说故事,在雕刻、绘画  相似文献   

6.
美是难的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美是难的".我们今天来谈论米洛斯的维纳斯,同样遇到这一命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三个课例,也一样地绕不开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习惯于惊叹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那夺人心魄的神秘美感,而扼腕叹息她因为失去双臂所留下的遗憾时,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却大声告诉人们:“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谈美学理论的“至理”美文。作者清冈卓行从出土的古希腊美神阿佛洛狄特①的断臂谈起,阐发了一番有关“缺憾的美感”的美学道理。其理论精髓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这是一种有别于自古希腊直至…  相似文献   

8.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一出土,它的残缺式的完美便震惊了艺术界。艺术家们一方面对它的美不遗余力地推崇着,另一方面也为它的断臂进行着元休止的猜测和努力而无助的补救假设,但最终所有的复原企图都成了画蛇添足。日本的清冈卓行就对这些复原企图表示了愤怒,并且用的是艺术的名义。细读《米洛斯的维纳斯》,不难发觉清冈卓行只不过是借之阐释自己的美学观念罢了,他对维纳斯雕像断臂不可复原的理由并不足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9.
清冈卓行的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对一个举世闻名的审美之谜,提供了一种有趣而又富于启发性的解释。其独特的见解,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就一般而言,美是讲究整体性和有序性的。可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这  相似文献   

10.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农人无意的发掘中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维纳斯给人们留下断臂遗憾的同时也留下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保留残缺,让欣赏者想象、创造,使残缺的艺术品走向欣赏者想象中的完美;留下空白,反而使古老的维纳斯具有现代艺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农人无意的发掘中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  相似文献   

12.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的一篇艺术随笔。初读觉得文字优雅,风格清新;再读就会被其处处闪耀哲学光辉的文字所吸引。这篇随笔,主要就是先通过断臂维纳斯给人们带来的无限美的遐想,从而来感悟其中某些形而上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厉佳旭先生说他看了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之后“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而我在看了他的《维纳斯真的必须失去双臂吗?》(载《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2期),也同样是“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厉先生误读了《米洛斯的维纳斯》,因而也误解了清冈卓行。他的质疑精神是好的,但对别人文本的误读则是令人遗憾的。  相似文献   

14.
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因断损了双臂,才使后人格外凝眸浮想;古曲的谱只给出了基本的音高,而节拍与韵律全靠演奏者自己去尽兴演绎。正因如此,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名师层出不究,如升腾在艺术之室的星座,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眼中,维纳斯因偶然“遗忘”双臂而意外获得了非凡的美学价值。清冈卓行是从雕塑艺术角度欣赏维纳斯,还是从人生角度来探讨人生的残缺与完美,让人浮想联翩。于是,读过清冈卓行的散文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读者对其及其文章的赞美与批评也就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16.
我相信没有留白的艺术不会是真正的艺术。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由于失去了款款玉臂,才使自己散发出难以描绘的神秘气氛,才让自己无处不洋溢着无穷的魅力,才让自己孕育了具有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这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李骏国 《中学文科》2007,(12):91-91
在教学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时,考虑到这篇文章涉及艺术的审美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基于这样认识,教者必须大胆创新,采用民主教学。激活兴趣。因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般娇羞,遮遮掩掩;那么,我要说日本作家清冈卓行手下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更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那般朦胧,百看不透,令人浮想联翩,意兴盎然。作者一开篇就这样写道:“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地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这里作者着  相似文献   

19.
施绍文 《学语文》2005,(3):10-11
笔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篇散文作了教学尝试。下面是教学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教罢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我颇受启发:维纳斯之所以秀丽迷人,就是因为她失去了双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缺憾之美”,从而激起人们丰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