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方法是消元.实际上,我们在掌握此通法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分析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结构特征,采用灵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最简解法,这就是技巧.  相似文献   

2.
当前法学教学普遍存在的"单向度"、"同质化"、"封闭性"等问题,为培养适合新时代法治中国需求的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法治人才,需构建以知行合一为手段、促进德法兼修目标,最终实现德、法、知、行在法学实践教学中互助互利、融会贯通的"德法兼修、二元融合"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以落实新时代法学教育理念,并且实现法学实践教学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突出了法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一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代入消元,有效简化;加减消元,厘清思路;代入加减,深化思维"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十字交叉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技巧,也是有关混合物的计算中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它能将某些本来需要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计算转化为简单的算术运算,因而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浮士德>中的欧福良形象一般被视作对拜伦的纪念,他不仅在形式上同浮士德形成父子间的对称关系,而且在象征意义上与浮士德所体现的精神形成隐含的对称,暗合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的"对称法",体现了歌德对"追求不息"这一精神的二元思考,对人类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的关怀.深化对于这一形象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浮士德>.  相似文献   

6.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目标是求出方程组的解 .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初学解方程组 ,往往不能正确运用“代入法”和“加减法”消元而导致错误 .例 1 解方程组 x+ 5y=6 ,  13x- 6 y=4 .  2错解 :由 1,得 x=6 - 5y.   3把 3代入 1,得 6 - 5y+ 5y=6 .∴ 6 =6 .故方程组无解 .剖析 :为什么会出现 6 =6呢 ?原因就在于由方程 1得到了方程 3,却又把 3代回了 1,犯了循环代入的错误 .解方程组时 ,必须用上每一个方程 .如本题在由 1得到 3后 ,只能把3代入 2 ,而不能再代入 1.正解 :由 1,得 x=6 - 5y.3把 3代入 2 ,得 3( 6 - 5y) - 6 y=4…  相似文献   

7.
宋平 《中学教学参考》2009,(35):143-144
十字交叉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技巧,也是有关混合物的计算中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它能将某些本来需要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计算转化为简单的算术运算,因而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转型期的中国,劳资冲突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对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础之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明显的"二元化"特征,从而使劳资关系也具有了"二元"属性。这种劳资关系"二元性"的形成主要源于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与企业雇主之间的属性差异。要建立一体化的劳资关系,关键在于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但他的视野已远远超出了"白桦"派的创作思想范畴,他倡导的新理想"一元生活论"和"本能生活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注重理智、循规蹈矩、排除热情、禁忌欲望的基督教上层社会。作家通过小说《一个女人》,对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充分地体现了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的阻碍因素及解决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移动。这些新市民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却并未完全与城市居民融为一体。一方面他们与城市居民形成完全不同的系统及"二元社区";另一方面这个"二元社区"给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带来了更大阻碍。这就要求政府革新新市民的管理体制、保障制度、城乡劳动力市场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移动因式法 例1 比较-2√13与-3√11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最小二乘法在曲线拟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一元一次直线方程中,最小二乘法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在一元二次的直线方程中应用有限,本文从最小二乘法在直线中应用出发,引进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论述,从物理学角度将所得物理模型进行论证,最终通过校验说明文章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贾世擎 《中国教师》2009,(Z1):440-440
<正>十字相乘法是一种简捷明快的观察试验方法,中学数学用以训练学生分解整系数的二次三项式。其实,许多比较复杂的式子,只要能设法化为某字母或某多项式的"二次多项式",就多半能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相似文献   

14.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通过代入法或加减法先消去一个未知数,把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那么,究竟应先消去哪一个元呢?根据方程组中各未知数的特点.一般采用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二元四位"立体化心理健康保障模式,是指将网络心理沟通与现实心理沟通相结合的"二元结构"保障模式,融入学校、社会、导师、家庭共建的"四位一体"的生态保障系统中,从而实现表里合一、内外共建的全方位、多层次研究生心理健康保障模式。该模式将有效保障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使更多"心理问题"研究生恢复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6.
李庆社 《初中生》2007,(5):30-3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消元.课本中曾经介绍过两种消元的方法,即代入法与加减法.这是两种最基本的常规方法,但对于有些题,可抓住题目本身的特点,因题制宜,采用其他灵活的办法达到消元的目的.这样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7.
“十字交叉法”又名“交叉法”、“混合规则法”、“杠杆原理法”.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命题,均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求解.  相似文献   

18.
《红岩》曾被人们喻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它的"奇"不仅表现在人物身上流露出的传奇色彩,同时也体现在作者所采用的民间叙事角度上。文章拟从写作方式、典型场景、山城"土"味等几个方面来解读《红岩》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实施后,不等式内容的编排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曾对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得80%以上的教师在必修1教学中提前引入"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为此,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提前引入"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不会显著提升学生的总体模块成绩,必修1课堂教学中不宜提前引入.  相似文献   

20.
周晔 《教育学报》2009,(2):16-20
城乡"二元割裂"思维决定了已有的一些教育政策和研究对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着偏颇.我们认为要合理定位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应考虑到社会现实背景、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和基础教育的内在规定性等因素.我们对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思维应该从"二元割裂"走向"一体化",农村和城市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应该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