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使我们今天的新闻工作者深深地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的新闻工作指南,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为缅怀周总理对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和关怀,发扬他的新闻思想、理念,"周恩来与新闻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赵晨妤、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和校领导及新闻业界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思想结晶的"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新闻思想的许多内容又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结晶的"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源头.周恩来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新闻工作的作用、原则,从微观层面上提出了新闻队伍的建设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新闻工作,仍然要坚持周恩来新闻思想的精髓,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是新闻实践经验最丰富的党的领导人之一,他在青少年时代的丰富新闻实践活动,为当代传媒学子树立了敬业乐群、无私奉献、立鸿鹄之志、敢于担负历史重任的标杆。学习、领会和践行周恩来新闻思想,对于提升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办好新闻学专业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智 《新闻爱好者》2012,(16):49-50
周恩来同志的新闻理论思想对我国的新闻事业起着重要的影响,他的新闻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本文通过梳理周恩来一生的新闻工作经历,试把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大致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通过对其不同阶段新闻思想的总结,以期较全面地揭示周恩来一生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6.
张志新 《今传媒》2006,(1):16-18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他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至今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报刊是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生于1898年的周恩来,早在沈阳东关模范小学上学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当时的《盛京日报》、《民报》、《苏报》、《新民丛报》就是他常常…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的新闻工作指南。学习、领会和  相似文献   

8.
胡晓峰 《新闻爱好者》2010,(11):166-167
穆青——这位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60多年的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记者中的一个榜样。他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不仅是中国新闻事业一项珍贵的物质财富,而且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也给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把穆青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与其早期新闻报道特别是军事新闻报道相结合,以汲取其精华,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的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闻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它关系到新闻工作的政治方向、观点、立场。马克思是新闻党性原则的奠基人,他从“人民报刊思想”、“无产阶级报刊思想”发展到“党报思想”;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党报思想,第一个提出了新闻党性原则的概念;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党性原则的思想,把党性原则作为新闻工作的“首要的一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一生经历了民族的苦难和崛起。从五四时期起,他几乎一直处在时代漩涡的中心,并且给时代留下他个人的深深印记,这是十分罕见的。穿过历史的隧洞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周恩来的新闻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五四时期、旅欧时期、抗战时期。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新闻实践,是热血青年为救国图存的奔走呼唤。  相似文献   

11.
特殊的时代环境和自身的新闻实践是石西民新闻思想形塑的主要因素.他提出新闻工作要坚持新闻真实、党性原则和群众立场,要讲求舆论引导艺术并重视实际效果,以及要注重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队伍建设等思想,始终贯穿其新闻实践活动.解析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不乏启迪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淮安是周恩来同志的故乡。淮安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怀有特殊的感情,既为工作、生活在总理故乡而充满了自豪感,又为建设好总理故乡而充满了责任感。这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成了振兴淮安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时也是淮安搞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我们十分珍惜并努力利用这种条件,深入持久地宣传周恩来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教育全市人民,尤其是党员干部以周恩来为榜样,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生。我们淮安电台比较自觉比较突出地宣传周恩来已经有六年多时  相似文献   

13.
王旭馗 《档案与建设》2006,(2):28-29,33
从2006年1月5日开始,为纪念周恩来逝世30周年,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举办了《永远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杜修贤摄影作品展》。为此事先我们专程去北京拜访了年届八句的著名摄影师杜修贤。他曾任周恩来专职摄影记者,跟随飞越五大洲四大洋,出访过30多个国家,用他炉火纯青的摄影技艺,摄取了新中国开国总理的音容笑貌、翩翩风度。20世纪60年代,凡是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周恩来的新闻图片,大多出自他之手。  相似文献   

14.
胡志平 《今传媒》2005,(3):51-51
在单纯的事件性新闻中,如果突出了普通人也就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1976年1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当时驻北京的法新社记者比昂尼克采写了一条300字的消息《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法新社北京1976年1月9日(记者 比昂尼克)北京电台于今日清晨当地时  相似文献   

15.
方婷 《新闻世界》2011,(10):155-156
胡愈之(1896-198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众多杰出人物中其中一位,被夏衍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其新闻工作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其新闻思想在抗日阶段得到实践和发展。本文以胡愈之抗日时期(1931—1939)主办的报刊和撰写的文章为研究文本,探讨其新闻思想发展过程及思想实内涵。研究胡愈之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新闻工作经验和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现代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在的新闻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易欣 《新闻爱好者》2006,(2S):15-16
为继承和发扬穆青的优良新闻工作传统,深入研究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5年7月,我们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穆青路”采访团一行七人,带着对人民记穆青的崇敬,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奔赴安阳、新乡、辉县,去追寻穆青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孙凤岐 《新闻窗》2005,(6):9-10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建党以来的新闻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漫长的新闻实践过程中,党的新闻思想不仅排除了“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和影响,而且学习、借鉴了一些反映新闻传播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性的东西,逐渐形成科学理论,使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贾临清 《编辑之友》2011,(3):107-110
周恩来旅欧时期的新闻实践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旅欧前期,主要以《益世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撰写旅欧通讯,这既是他弥补留学费用之不足,并延续自己南开学校以来的新闻工作兴趣的手段,更是通过采访报道,观察研究战后的欧洲社会现实,推求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政治方向,从一名爱国学生成长为职业革命家。旅欧后期,身为共产党员的周恩来根据党的工作需要,先后在《少年》和《赤光》负责编辑出版工作,他的新闻实践也开始转向党报宣传。  相似文献   

19.
彭化义 《军事记者》2011,(12):29-29
致力于追求和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尤其是追求中心工作报道的影响力.是主流媒体和党报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新闻价值和媒体传播功能的关键途径。新闻工作实践充分证明:新闻的思想力和新闻从业者的思想力.是支撑新闻尤其是中心工作报道质量、价值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袁莉 《军事记者》2004,(8):41-41
像其他行业一样,新闻工作也有其内在的要求、规律和规范,即我们所说的职业精神。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实践的反映和经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新闻实践,并随着实践工作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本即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新闻职业精神与新闻实践工作的辩证关系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