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跨学科研究机构是高校设立的创新性学术组织.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跨学科研究机构的成立和数量增长都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表现不佳的机构占据有限的资源,在行政事务方面也存在重复设置、效率低下等问题.美国高校通过虚体中心借用资源、虚体实体相结合、共享基础支撑平台等模式,有效解决了跨学科研究机构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等问题.借鉴这些创新模式,建议国内高校在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组织定位、决策机制、竞争淘汰、资源调配、支撑服务等方面加强管理,统筹安排,实施科学、规范、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跨学科研究的动力和阻力,然后讨论国内外大学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时的若干组织策略,如设立学校层面的跨学科办公室、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采取处延式发展策略。笔者建议,各方要允许"小"科学的存在,大学要努力创造促进学者交流的物质条件,以及优先发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3.
基于跨学科研究是科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情境,探讨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203份问卷样本的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支持未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提升,健全的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合理的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有着显著、非常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影响;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大,次之是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跨学科组织与产业界的联系,而跨学科组织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4.
促进高校跨学科研究发展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研究中心在现代大学的战略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们要与传统院系分享大学治理的权力,甚至会向大学校级要求更多的自主权力,这导致了大学治理的进一步碎片化。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国别比较研究发现,对同时兼任院系教师和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科学家所完成的工作量在两个单位各自进行重复的全额计算,是一种激励院系支持教师从事跨学科研究和促成跨学科研究中心真正向科学家们开放的有效机制。而变革我国政府科研项目的资助模式则是促进高校跨学科研究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追踪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轨迹,可以将这个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期、兴起期和发展期。在不同阶段,大学内纷纷成立了各种跨学科研究组织,以满足社会需求。这种组织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并行的过程。分析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创新,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如何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上,更重要的意义是为美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科研组织模式运行发展探索出一种有效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组织是当今大学或研究机构中用以保障与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机构.但大量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运行并不顺畅,面临体制壁垒组织平台缺乏、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经费投入机制不科学等众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对跨学科组织的定义还不清晰,对其科学内涵没有正确把握.在描述了跨学科组织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对其概念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组织的概念与特点,并从概念出发,对跨学科组织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学科之间的综合与交叉造就了跨学科科技团队的产生。本文从高校跨学科科技团队自身的特点出发,在分析研究跨学科科技团队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的评价方法,并以团队与绩效评价的基础理论为研究依据,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合理的团队绩效评价指标,建立了多元的跨学科科技团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证明本文的评价方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提高高校跨学科科技团队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美国大学传统院系结构惰性与跨学科研究合作困境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促成跨学科研究合作的组织保障,并借鉴两栖型组织理论分析美国大学内部成立的独立于传统院系结构之外的跨学科研究组织;最后分析总结这种组织顺利开展跨学科研究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表明,美国大学传统院系结构特点决定了大学依靠传统院系进行跨学科研究合作的局限性,大学自设的跨学科研究组织的成功运行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研究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学科研究组织是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机构,而良好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研究中心最重要的制度,是研究中心高效运行与创造成绩的重要保障.从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评价机制、交流制度、激励制度和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对国内外跨学科研究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特别强调其与传统的大学学科组织在运行机制上的区别,指出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其运行机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引文视角和合著视角不同,文章从跨学科发文的视角研究了图书情报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态势.用论文专业度指标定量测度了学者的跨学科研究程度,统计发现图书情报领域学者跨学科研究最多的学科领域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高等教育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直观揭示了这些学科领域对图书情报学的影响,以及学者跨学科研究的主题和重点,有助于理解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与外延,为学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跨学科研究,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琳  孙蓓蓓  黄颖 《科研管理》2020,41(7):279-288
 面对复杂性、综合性和交融性的重大问题,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和系统建构,因而交叉科学研究日益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重大难题不可或缺的研究范式。近年来,交叉科学研究日益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叉科学?如何测度交叉科学?如何衡量交叉科学研究的影响力?本文从交叉科学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围绕一系列交叉科学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在明确交叉科学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多样性与凝聚性两个视角对交叉科学的测度指标进行了归纳,并从引文影响和社会影响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交叉科学的影响评价中面临的问题。以期能够深化对交叉科学的认知与理解,为我国交叉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Research Policy》2019,48(9):103799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DR) has raised increasing expectations among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about its potential to produce ground-breaking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and satisfy societal demands. While existing research highlights that novel connections across fields is beneficial for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with high academic impact, comparatively less is known about whether IDR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to scientists’ engagement with non-academic actors. To investigate this, we examine whether there is a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sts’ IDR-orient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industry. We conceptually distinguish four stylized modes of interaction (firm cre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co-production and response modes) and employ three distinct indicators of IDR. We use data on 1,170 scientists affiliated to publ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 Spain, bibliometric dataset of scientists’ publications, and details of scientists’ past involvement in interactions with industry. Our results show that IDR has a transversal influence on all four modes. However, IDR-oriented scientists are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to transactional (market-mediated) compared to relational (personal-based) interaction mechanisms; while we find no evidence of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DR-oriented scientists and their propensity to engage in different modes of U-I inte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goal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眭莉 《科教文汇》2013,(16):189-190,192
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的第一要素,而激励机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应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全面系统地实现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个体目标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统一。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措施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建立学习诱因、创造学生社会活动条件和树立榜样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Policy》2022,51(7):104553
Researchers often receive contrasting incentives when conducting their work. On the one hand,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is required to produce scientific advances and access to funding. On the other, academic scholarship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are still organized following the criteria of traditional disciplinary fields. If pursu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results in contrasting outcomes, science may face an interdisciplinarity dilemma: should researchers pursue their own private interest to build a reputation? Or should they endeavor towards public interest? How costly in terms of reputation is to choose interdisciplinarity research (IDR) over (more) specialized research? We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y exploiting data on 23,926 articles published by 6,105 researchers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in the period 2008–2013. Through individual fixed-effect, we compare articles of the same scholar to roll out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cientific impact of their research. We find that the diverse dimensions of IDR (Variety, Balance, and Disparity) have a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reputation of a scholar and on her contribution to societal research. We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trade-off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interest. We also point out that the increase of IDR aiming at connecting distant disciplines reduces the usefulness of the resulting knowledge. Results are robust to various specifications and apply to all scholars, regardless of their gender, collaboration behavior, discipline, and performance. These findings pose challenging questions to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5.
司林波 《学会》2010,(2):27-31
在对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体制动力以及评估组织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和社会需要的外在推手等方面对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包括"定位准确、适销对路、价格合理、宣传有效、服务到位、合作营销、内部营销、持续营销"八个要素的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的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赵丽梅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200-204
科学数据溯源不仅可以维护科学数据生产主体的权益,而且可以保障科学研究的有效性,因此科学数据溯源对于科学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溯源方法存在信息不能及时对称、监管不能及时到位等效率低下的情况,提出基于区块链理念的科学数据溯源体系.在分析科学数据溯源内涵的基础上,论述基于区块链的科学数据溯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溯源内容、溯源平台以及融合私有链和联盟链的运行模式等3个维度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科学数据溯源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向梅 《未来与发展》2009,30(7):100-102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正备受关注,然而关于网络组织治理的文献却比较匮乏。本文主要对网络组织治理的内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的分类研究进行了评述,给出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一个概貌。  相似文献   

18.
从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性定位展开研究,从企业层面来考察、总结和检验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实践和模式,并探索性构建创新转化评估体系、因子分析及策略。以企业作为研究主体的视角,总结提炼国外领先企业在创新及创新转化上的最佳实践模式和机制,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参照,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的若干影响我国企业创新及创新转化的因素、机制和结论,为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科学原则。最后,构建企业创新转化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罗盘,也为企业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创新评估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9.
滑坡的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是滑坡防治的重要依据,并对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FLAC3D模拟了云南某水电站厂房边坡在施工开挖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破坏的机理,通过模拟滑坡的位移变化特征以及分布规律,指出该水电站厂房边坡在施工开挖卸荷作用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滑坡现象,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崩塌现象,而是一个以滑为主,局部产生崩塌的松散崩滑体.  相似文献   

20.
对项目团队的有效管理是创新项目的成功关键因素,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回顾了国外关于团队反思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团队反思对创新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团队反思的前置变量和中介变量,归纳成一个较为全面、综合的概念模型。最后,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特征与创新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