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王文娟 《青年记者》2012,(11):74-75
新闻专业主义是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闻思潮.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描述很多,但普遍认为它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①新闻专业主义虽然是西方的产物,但它作为一种新闻职业理念和价值观,并非与中国格格不入.相反,在中国的报人群体中,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办报者从来不乏其人.其中,蜚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闻界的报人俞颂华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
探讨新闻专业主义,不能离开"职业"观和"专业"观,尤其不能离开西方职业化发展的长期历史传统。从新闻专业主义到专业主义,从专业到职业,源于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有完整系统的逻辑和历史支撑,西方"职业群体"在社会中担负的角色与中国也有很大不同。作为新闻专业主义之前提的"专业性职业"并非是对中国新闻业发展历程和客观存在的准确描述,忽视这一点则可能加大我们根据西方范式书写自身历史的风险。由此,我们需要把目光从具有局限性的"职业"和"专业"话语中移开,从具有某种封闭特性的"职业理念"中走出来,追寻一种更开放的"新闻理念",注意其与更广泛的人群和宏大时代主题的密切关联,涵纳所有新闻生产参与者们的集体意识和共同实践。  相似文献   

3.
荣翌 《新闻世界》2012,(10):158-159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报刊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规定了对新闻事业及其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后,被早期中国资产阶级报刊和报人接受并实践,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新发展,但也面临多重困境。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当代语境下的反思,有利于新闻专业主义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焱  王理 《青年记者》2012,(17):74-75
职业主义理念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并形成了一套阐释新闻业职业理念和特征的“新闻职业主义”的专业话语.我国民国初期新闻事业逐渐发展起来,职业化进程也开始起步.但是由于民初报业的独立性脆弱,报人的客观性原则出现一定程度偏离,新闻团体的内聚力不强等因素,致使民初新闻事业虽出现职业化倾向,但较之西方的新闻职业化运作机制而言,远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5.
左珊 《新闻世界》2011,(6):121-122
"新闻专业主义"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但是在中国报人办报过程中已经涉及了很多符合专业主义的内容。而且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邵飘萍在他一生的办报实践中,处处体现着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张季鸾作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他苦心经营的新记《大公报》记录着万千民众的心声与一个时代的兴衰。本文从张季鸾早期的“四不主义”办报方针、“外和内刚”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新闻自由与新闻专业主义有机结合、西方自由观与中国新闻实际紧密结合三点,希望对当代报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曹汉现象"意指报人不以办报或从事新闻事业为终极目标,而将政治目的或个人政治地位等其他目标作为其新闻活动的最终归宿,直接与职业报人的理念相对.这种现象无论在中国或西方近代报业都曾短期或长期存在,但两相对比,其成因、发展、现实表现以及在新闻事业中所占据的地位都大相径庭.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入手,就中西方报人"曹汉现象"产生的背景、发生状态及对近代报业的影响作一比较分析,并以此管窥整个近代报业的报人活动.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自由语境中的"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产生历程及其"公共服务"的信念,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从业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另外还论述了当前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的障碍,包括政治势力对媒体的影响;资本势力对商业性媒体的控制;"信息自助餐"报道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给读者.①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的人民,辛亥革命前后的报人受西方报纸的熏陶,大都继承了新闻专业主义.这其中,詹大悲、何海鸣等人在汉口创办的《大江报》,遇事敢言,揭发真相,将新闻专业主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描述了一个媒介技术专制的社会,媒介无处不在,媒介影响力无孔不入,人们在媒介宰制下尽情狂欢。媒介构建了人们周围的世界,决定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渗透并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学者李希光指出,媒介化现实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便是新闻暴政。①职业新闻人追求的新闻专业主义是制衡新闻暴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新闻专业主义“主要是作为一种话语被呈现,它借用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呈碎片和局域状态,还没有形成符合中国传播实践的成熟形态”。②在中国媒介化社会加速成型的时代,根基本就不稳的传统新闻专业主义追求在中国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职业化及其相关命题--新闻专业主义、中国新闻职业化进程、新闻职业精神--研究现状的扫描,发现西方新闻职业化的理论成果较多,专业主义备受关注;国内新闻职业化研究显得相对零散,评价标准不一:新闻职业精神研究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专业主义缺失与假新闻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冰  王培 《新闻前哨》2005,(11):9-10
一、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界侯迎忠认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经济时代的产物,又是西方自由、民主政治环境中媒介调整其与政党、公众、经济利益团体间复杂关系的权杖。在整个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介既是历史的叙述者,又是现实社会的参与者。西方新闻界对媒介功能、媒介属性及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专业主义发端于美国,中立性和客观性是其特点,体现着“公共服务”精神。经过长期的曲折发展与磨合,逐渐成为西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念与规范。本文从介绍新闻专业主义入手,剖析其本质,思考其现状,并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试图探索它在中国的“落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公民参与新闻传播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在新闻舆论场域也出现了一些伦理缺失、新闻失范的乱象,并导致一系列的国家法规动作。论文的问题是:来自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媒介伦理是否能够在当下中国发挥纠偏除弊的积极作用?其意义和价值又该如何引进?论文审视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新闻专业主义引进中国后的困境、公民参与报道给中国媒介伦理带来的挑战。论文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伦理可能促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和政府-媒介关系的发展,但媒介改革仍面临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西方媒体对我国西藏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报道,证明了他们一贯主张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新闻专业主义不是真空中的绝对存在,新闻媒体是一定阶级的产物,都会受制于国家和集团利益,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伦理也将影响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9):23-30
作为经典自由主义新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社群规范与认同凝聚方面居功至伟。但是在对新闻专业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和横向的专业对比后发现,围绕新闻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专业"与"职业"之争,二是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本身的争议,三是新情境新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全球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对专业主义的再认识问题。本文在分析新闻专业化问题和英美专业主义理论模型理论缺陷的同时,探讨了全球新闻时代和全民记者时代,专业主义的合法性与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新闻体制的不同是其对新闻专业主义诉求不同的最根本原因。本文对西方私有语境下电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发展及特点要求进行阐释,同时对比我国国有语境下的电视新闻专业主义对西方电视专业主义的借鉴、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特殊性和要求,说明作为舶来品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有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性,但是在本土化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符合我国国情与实际的改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专业主义是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创造的共同财富.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本文以“袁厉害事件”为背景,选取《人物》杂志和新华社为代表,对其在此事件中的报道进行分析。透过此次事件.来了解当前中国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形态.以期中国新闻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9.
新闻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的新闻理念和追求,它对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规范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抗战时期的战地记者为研究对象,将近代中国报人的新闻精神分为新闻职业精神和新闻敬业精神,分析其新闻精神的内涵和表现,总结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新闻业专业化程度较低,尤其应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教育.著名报人成舍我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他和他的报纸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之外,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遵循着新闻专业主义行为规范;在乱世中他捍卫新闻自由,监督权贵,守望社会,坚守着新闻专业主义基石,堪称当代新闻从业者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