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由于防灾教育缺乏、民众的防灾意识淡薄,灾害后果严重.各级政府要重视应对突发灾害的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整合现有的防灾教育资源.建立防灾教育培训基地;在师范类高等院校开设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教育课程;课程设置注意学科渗透.相互促进;增强教师处置突发灾害的能力.在保护好教师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  相似文献   

2.
丁运超 《文教资料》2012,(28):194-196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和加强灾害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生存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加强灾害教育的五项策略,即:立足教材和课堂教学,寻求灾害教育的切入点;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灾害教育效果;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灾害教育更有效;构建校本教学评价方式,引领灾害教育的开展;提高教师减灾防灾的素养,实现灾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由于防灾教育缺乏、民众的防灾意识淡薄,灾害后果严重.应通过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灾害培训工作的重视,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要整合现有的防灾教育资源,建立防灾教育培训基地;在师范类高等院校开设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教育课程;课程设置注意学科渗透,相互促进;增强教师处置突发灾害的技能,在保护好教师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  相似文献   

4.
防灾减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防灾减灾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灾害教育。结合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与公民防灾素养不高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提高灾害教育水平,研究分析灾害教育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整合灾害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讨课程考核的改革,提高灾害教育水平与国民防灾素养。  相似文献   

5.
灾害教育是实现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灾害教育的重要环节。结合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与拓展训练的形式和特点,探讨了拓展教学融入灾害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存在问题,整合灾害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讨提高灾害教育水平与国民防灾素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日趋增大,但我国公众防灾素养不高,大部分学校开展灾害教育较晚,学校如何开展灾害教育、广大师生如何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本文重点论文学校管理工作如何纳入灾害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观点     
正中小学生灾疫伦理教育不可或缺张志斌、孙慕义、张悦、刘璟洁在《教学与管理》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灾疫伦理教育不同于灾害教育。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公民的灾害意识、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灾疫伦理教育是以灾疫本身为素材、内容而展开的一项专门化的全民性伦理教育,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对学生进行灾疫伦理教育是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通过灾害教育进行防灾减灾。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传播和普及社会公众灾害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作为我校灾害通识教育课程的“自然灾害概论”,从理论课程定位、理论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建设和探索,以期为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灾害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认同,灾害教育研究基本问题需要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包括灾害教育基本概念;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目的、价值和理想形态功能;存在问题及策略;长效机制、框架体系;以及已有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不足;以了解其发展脉络、存在问题,探寻发展趋势。旨在提高全民防灾素养、培育防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安心社会。  相似文献   

10.
芬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具有如下特色:设置专门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重视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规范的职教教师任职资格和准入制度及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建立独立、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评估制度.这些都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渠道、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培训方式、教师继续教育、教师教育评估等方面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