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玉 《今传媒》2003,(4):4-6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曾长期从事报刊工作。早在他青年时代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就是编辑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刊物《赤光》的骨干人物。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创刊,邓小平是第一任主编。此后,邓小平曾经直接、间接从事过报刊工作,对报刊工作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创的见解。特别是他于1950年5月所作的《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阐述的报刊工作方针,于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寻求革命真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周恩来同志在旅欧期间(1920年11月至1924年8月),一面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考察和学习欧洲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一面从事革命活动,一面在工厂做杂工。同时,还采写了大量的薪闻报道。当时仅天津《益世报》上刊登他所写的《旅欧通信》就达24万字。周恩来同志当时不仅是一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者,而且是一位饱含激情,以天下为己任的新闻记者。在采写这些通讯报道中,周恩来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了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七年初,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和思念之情,在开展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活动之际,根据有关线索,翻阅了二十年代的旧报刊,从天津《益世报》中发现周恩来同志旅欧时期撰写的旅欧通信五十四篇,近二十四万字。这一发现真使我们感到莫大的欢欣和鼓舞。其后,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又发现了发表于天津《益世报》的通讯一篇,发表于当时的内部刊物《觉邮》和《少年》的文章、通信各五篇。以上总共六十五篇,约二十五万字。这是截至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周恩来同志在旅欧期间所发表的全部文章。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7):35-36
<正>《赤光》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的很多早期领导人参与了该刊工作。该刊的前身为先后由赵世炎、周恩来主编,1922年8月1日创刊的《少年》。《赤光》于1924年2月在巴黎创刊,为16开本的油印半月刊,截至1930年3月,共出版了55期。1922年,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巴黎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更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组织很快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理论,突出体现在他长期直接从事和领导新闻工作的大量实践中,散见于他的许多作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就负责编辑中国共产党旅欧党支部的刊物《赤光》,他认真研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满腔热情地宣传马列主义,并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揭露帝国主义粗暴干涉中国事务的罪恶行径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出版工作,不仅自己从事出版工作的实践,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出版工作的科学论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理论。 早在1924年初,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担任《赤光》杂志的编辑。《赤光》是中共旅欧组织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合办的机关刊物。他不仅担任编辑工作,还亲自撰写稿件,并负责刻蜡版和油印。他的文章是用希贤本名和化名发表的,用化名发表的文章已难以辨认,以希贤本名发表的文章有《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其捏造》、《请看国际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7.
贾临清 《编辑之友》2011,(3):107-110
周恩来旅欧时期的新闻实践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旅欧前期,主要以《益世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撰写旅欧通讯,这既是他弥补留学费用之不足,并延续自己南开学校以来的新闻工作兴趣的手段,更是通过采访报道,观察研究战后的欧洲社会现实,推求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政治方向,从一名爱国学生成长为职业革命家。旅欧后期,身为共产党员的周恩来根据党的工作需要,先后在《少年》和《赤光》负责编辑出版工作,他的新闻实践也开始转向党报宣传。  相似文献   

8.
王迎 《浙江档案》2004,(3):40-40
张若名,1902年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16年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同为第10级学员。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主义部部长。张若名与周恩来等同为运动领导核心——“觉悟社”骨干。12月当选为“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会联合会”评议委员会委员长。1920年11月7日,张若名与周恩来、郭隆真同乘邮轮“波尔多斯”号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周恩来等都是中国最早的国民党旅欧总支部的重要成员。1923年,张若名与郭隆真担任里昂三丰工厂区华工方面的宣教工作,张若名还担任与…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我党杰出的新闻宣传家和党报领导人。五四时期,他组织觉悟社,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旅欧期间,他主办中共旅欧支部和共青团的机关刊物《少年》、《赤光》;抗战时期,他直接领导的《新华日报》成为我党除八路军、新四军之外的又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和国统区人民心中的“北斗报”;解放以后,他日理万机,仍非常关心宣传事业,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周恩来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一、“木择斯司,千人喉舌”——群众…  相似文献   

10.
周啸天 《新闻界》2003,(4):3-3,8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99周年纪念日,特刊此稿。———编者毛泽东从《湘江评论》开始他的革命生涯。邓小平投身革命,最初从事的工作也是办报。邓小平从上世纪20年代留法勤工俭学伊始,到50年代主政西南时期,曾经有三次办报经历:一、留法勤工俭学时期,参与少共机关刊物《少年》(后更名《赤光》)的出版工作。1922年2月开始,年仅16岁的邓小平,在蒙达尼附近的夏莱特市的哈金森工厂做工。在先进青年的影响下,他开始阅读《新青年》、社会主义讨论集等书报,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当年夏天,他加入旅欧少共(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事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领导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长期实践中,周恩来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新闻界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新闻观点。周恩来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早在1923年3月,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写给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信中,他就提出要继续出版月刊《少年》。他在解释出版原因时说:  相似文献   

12.
取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像毛泽东同志等许多革命领袖一样,也是从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开始的。他对新闻工作十分重视,十分关心,有其独特视角,他的新闻主张也有其独创性。邓小平编辑《少年》和《赤光》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邓小平就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中共旅欧支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少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少年》采用轮流编辑的方法,共出版了13期。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宣传的作风和文风是新闻宣传工作外在形象的反映。树立良好的作风与文风,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的作用。也就是说,新闻宣传要重视其作风和文风的建设。在长期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十分关心新闻宣传的作风和文风建设。在早期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同志有过两次重要的新闻宣传实践;一次是在法国,协助周恩来同志创办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赤光》;一次是在苏区及长征途中,主编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无论在《赤光》还是在《红星》…  相似文献   

14.
四、理论上的成就1923年2月17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改选领导机构,周恩来被选为书记。因为当时留法勤工俭学生界中有无政府主义出版物《工余》杂志和基督教《青年会星期报》散布种种错误思潮,以及为适应不能阅读外国文书报的勤工生及华工的需要,于是决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7,(9):107-108
<正>邓小平他经历中有两次参加党的报刊工作,一次是1922-1924年在法国参加中共旅欧支部的团刊《少年》和党刊《赤光》的编辑出版工作。一次是1933年8月至1935年1月主编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红星报》。1922年,邓小平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起参与旅欧中国少共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少年》的编务工作。1924年2月中共旅欧组织和旅欧共青团的机关刊物《赤光》创办后,他继续负责刊物的编务工作。1924年周恩来回国后,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赤光》是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共青团合办的机关刊物,由周恩来出任首任主编.在他的带领下,《赤光》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刊之路,赢得了旅欧华人的青睐,在众多中文刊物中脱颖而出.这是周恩来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开端,为其党刊宣传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中国报告文学丛书》。这套丛书所选作品,是从“五四”运动到“四五”运动这半个多世纪的报告文学名篇,其中包括周恩来的《旅欧通信——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的运命》,瞿秋白的《饿乡纪行——新俄国游记》、《赤都心史》,茅盾的《暴风雨》,陆定一的《五卅节的上海》,郭沫若的《北伐途次》,方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纪念日。党的新闻事业,是在同 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 的。穆欣同志撰写的《中国命运攸关的 三次论战──周恩来领导党报和〈大公 报〉的政治交锋》一文,反映了党报与拥 蒋反共的资产阶级报纸斗争的一段重 要历史。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 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很有 借鉴意义。 本期发表的是该篇长文的第一部 分。周恩来领导党报与《大公报》的三次 论战,《周恩来〈致大公报书〉》、《与大公 报论国是》、《可耻的大公报社论》等亦 将分次刊出。  相似文献   

19.
张志新 《今传媒》2006,(1):16-18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他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至今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报刊是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生于1898年的周恩来,早在沈阳东关模范小学上学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当时的《盛京日报》、《民报》、《苏报》、《新民丛报》就是他常常…  相似文献   

20.
通讯的生命在于对时代的感应,在于不断传达新的时代信息,迅速、直接地反映生活,真实地记录历史的每一瞬间。通讯的表现手法,与它的这一新闻报道的特点紧密相连,所以,它与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体裁有很大的不同。新闻报道要求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快,还要写得短,这就要求通讯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据实直书——早年周恩来在采写《旅欧通信——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命运》(1921年12月18日—1922年1月9日天津《益世报》)时所提出的这一原则。一针见血地点明了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